APP下载

例谈课堂有效设问的五个切入点

2015-07-17陈水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切入点孔子设置

陈水土

[摘要]历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思辨的学问。有效的设问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提高设问有效性的关键是要选准恰当的切入点。本文以《儒学创始人孔子》一课(以下简称《孔子》)为例谈谈历史课堂中有效设问的五个切入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切入点课堂有效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07

一、问在课堂导入时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有通过视频、图片、名言警句导入等多种方式。但通过问题导入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孔子》一课时,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了《礼记·礼运》中的一段经典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学生齐读后,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学生回答:“实现大同世界”、“建设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社会”等。这一设问一开始就抓住了课堂的灵魂,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开门见山地领悟到孔子的人生理想和他在乱世中的非凡选择。学生在领略孔子别具一格的人生理想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理想?他将如何在乱世中去实现这一理想呢?”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在课堂连接点

在课堂起承转合处通过设置问题进行巧妙过渡。如从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转到第二部分介绍孔子开创儒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乱世中有人选择了避世,也有人选择了同流合污,那么孔子的选择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联想到在诸侯战乱的时代,孔子既没有选择消极避世,更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担当——力图通过开创儒学改变乱世,从此走上了追求“礼乐”的一生。通过这一设问让学生在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的学习实现了自然过渡。

三、问在难点突破时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也可以通过设问帮助学生突破。如本课中孔子“仁”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抽象,如何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悟孔子“仁”的思想呢?笔者结合材料设置了这样一问题群:一是“什么是仁”?二是“行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三是“怎样做到仁”?通过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台阶,使“仁”的思想具象化,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孔子思想。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问“什么是仁?”学生的回答是“仁者爱人”。虽然学生能够回答但事实上他们并不能透彻理解“仁”的思想,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笔者紧接着提出第二问。

第二问“行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两段材料:“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结合材料和问题学生领悟出要做到“仁”,从高的要求说就是对人尽忠——“己欲立而立人”,从低的要求来说就是宽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深了对“仁”的内涵理解,掌握行仁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

第三问“怎样才能做到仁?”笔者同样给学生展示了两段材料。一是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二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过问题和材料解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仁”在针对不同的人时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对普通人来说要做到“仁”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对统治者来说要做到“仁”就是要为政以德,以人为本。原来“仁”的内涵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这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中升华了体验。

四、问在思维对接处

为了让学生能切身体验孔子“仁”的思想就在身边,笔者把“仁”的思想与学生实际经历结合起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问,与学生的思维对接。

孔子博大精深“仁”的思想已经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能揭示这一影响,笔者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精神激励中华志士勇往向前?请同学们列举日常成语来说明。学生很快回答: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舍生取义、宽以待人、诚信友爱、厚德载物……

通过这些成语的列举,学生感悟到孔子“仁”的思想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性格,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

五、问在课堂延伸处

在课堂的延伸处精心设置问题能起到延伸教学、拓展思维的“点睛”之功效。如在《孔子》一课的结尾处,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辈子喜欢唱歌的孔子,在人生最后所唱的三句话是“泰山崩了”、“房梁断了”、“哲人去了”,从此以后孔子不再属于春秋时代,而是属于千秋万代,为什么?这一设问令人深思、回味,让学生在对问题深深的思索中延伸了课堂。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切入点孔子设置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