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正确金钱观的建构
2015-07-17范芳芳
范芳芳
[摘要]中学生的金钱观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及价值判断和选择,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局。目前,中学生的金钱观呈现多元化,趋于功利性。通过对当今中学生的金钱观进行调查研究,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关键词]中学生金钱观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78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象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用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并且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用于交换。它是商品流通的纽带和桥梁。货币自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特殊的魅力。但事实上,金钱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行为却有善恶之别,这种态度和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金钱观。当今中学生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对金钱的认知呈现多元化,富有功利性。因此,对中学生的金钱观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学生的金钱观现状
中学生群体基本处于12-17岁,大多已具有较全面的金钱功能意识。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他们对金钱各种功能的认知与权衡尚不成熟,具有以下特征。
(一)中学生的金钱观具有多元化
在对中学生对待金钱看法的调查中发现,35.8%的学生将零用钱用于“和朋友一起玩”,27.6%的学生将零用钱用于“购买自己心仪的鞋子和电子产品”,25.4%的学生选择“将零用钱存起来,将来买书或者备用”。从这一结果来看,满足生存需要、满足人际交往需要、满足个人尊严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金钱行为倾向在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他们看待和利用金钱的多元化。这说明中学生的金钱观具有多元化并且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和支配金钱。而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同辈群体作为主要交往对象。这意味着,金钱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
(二)中学生的金钱观趋于功利性
对金钱的认知是中学生金钱观的核心内容。在回答“你是怎么看待金钱的”,认为“金钱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同时还象征着权利、地位、成功以及尊严等”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从这一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中学生对金钱的认知和理解过于浅层次和表面化,更多关注的是金钱的象征意义。这说明中学生的金钱认知水平已普遍较高,他们能够看到金钱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能认识到金钱逐渐成为自我身份、地位、尊严等的衡量标准。金钱观富于功利性,成为中学生金钱认知的主要特征。
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时代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实际生活的认知和知识的积累,中学生的金钱观呈现多元化,他们的金钱认知水平较高,基本能较充分地认识到金钱的重要社会功能: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功能。但也有部分中学生存在着“将金钱看做是权力和成功的象征”这样的偏差认知。调查显示中学生的金钱认知深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 中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的途径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无论是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中学生的价值观直接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而中学生的金钱观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当前,中学生在价值目标上出现了片面追求金钱的错误倾向。如果用这种金钱观指导自己价值观的建构,未来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一)培养中学生的善心和回报社会的观念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培养中学生的善心,告诉他们在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伸出友谊之手进行帮扶。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扬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教师可以直接用现实的例子使学生感知培养善心和回报社会的重要性。比如“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明星人物丛飞、李连杰、成龙等,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证明: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证明这一道理,对学生多付出,用爱和善心感化他们。教师的“言行身教”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善心和回报社会的观念。
(二)确立成功不一定要有钱的思想
当今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他们与社会接触少,了解的实际也少,很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看待一个人的成功,很多中学生认为:有了钱就是成功。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型、演讲型的活动课,对“成功不等于富裕”进行辩论。教育学生只有多付出和多努力才能成功。富足、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获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想成功的话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多付出多进取,才有可能达到学习和事业的巅峰。以此促使学生从思想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正确对待学习和人生。
总之,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就要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出发,为中学生提供思想上的指导,从而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