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技工院校多样化语文学习共同体

2015-07-17包静斐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技工院校语文

包静斐

摘 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学习者简单接受或复制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它需要与群体或共同体进行交流,在协商过程中,追求知识建构的合理性。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和交往等社会性应用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本文基于此,倡导构建技工院校的语文“学习共同体”,并提供了5种适用的种类,为技工院校语文做了积极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33-03

一、研究背景、意义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者佐藤学早在2004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上就指出:“学习共同体是21世纪的教育理想。”即倡导相互合作、平等对话,提供建构性支持环境和活动的动态学习组织形式。

所谓“学习共同体”,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包括专家、教师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中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文脉”的动态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外理论学家们纷纷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这一观点在近二三十年中得到了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认同,即学习需要置身于共同体中,这有利于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艾伦·布兰克斯坦在《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一书中提出,致力于围绕“质量”和“专业学习共同体”开展工作,建立具备关系型信任的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成功、有效、可持续发慌的教育改革。

我国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教育实践发展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生活教育观。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们构成团体,彼此平等沟通、交流,分享教育资源,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践研究表明,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力,减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通过这种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的人际对话和交流,能多途径、多角度获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充实共同体成员的知识体系。

近年来,构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通过逐步推广、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尤其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交流意见——得出结论——互相评价的基本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教师有意识以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融入学生团体,互换角色、互为师生,相互启发,在良好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二、几种适用于技工院校语文“学习共同体”

笔者认为,根据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学校应大力推行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这对于提升对语文学科的课程地位,提供学生语文学习动力、营造大语文学习氛围都大有裨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如下几种“学习共同体”:

1、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眼光和水平,受年龄结构、个人经验、教学风格等多种原因,即使同个学校的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专业能力也往往参差不齐,这对学校整体实施语文课程造成了阻碍,寻求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共同发展的研训途径,是亟待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技工学校应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当前技工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是构建技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机制,应纳入到教师研修(进修)、师资培养中,并得到不断完善、促进和发展。如:完善语文“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教材,编订“双师型”语文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按以一定依据划定的组别备课制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具体运作机制,形成以解决共同问题为目的,从多种层次构建教师共同体,成立技校语文学科教师导师团和开设技校语文学科培训项目,开展行之有效的专题培训活动。

2、语文综合“学习共同体”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情况不大理想,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活动学习过程困惑不解,不配合,没热情。年初,笔者曾听闻有学校通过建立“语文学习俱乐部”这一学习共同体形式,引起不少兴趣。其做法是:学生可以根据每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与内容(如“有趣的汉字”、“汉字的变迁”、“语病诊治”、“经典诵读”)自由组合成若干“俱乐部分会”,教师以俱乐部会员的身份全程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在定期的俱乐部活动中,学生提交“怎样拟定演讲稿件”、“怎样进行面试中的谈话”、“推销的语言如何才能艺术”的困惑问题,课题组教师在统一指导意见以后给予回复建议,并按步骤实施综合实践的教学监测。这样在多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在对学生一系列困惑的解疑指导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与知识,促进了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与辅导者进行交流中,获得与同伴交流、合作、思辩的机会,在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达到了语文综合学习的目的了。

3、语文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技术为教育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同时,共同体又通过系统组织,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这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建立起适应现代学生接受习惯的数字化、电子化等多元形态的学习资源,出现开放性的“大教材”概念,即除作为文字教材的教科书外,包括来自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各个领域的电子类教材,笔者初次听到这个概念时,出于一名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的敏感,就“一见钟情”,这既符合前文所述“大语文”教学观念,又与“开放性”教学策略相匹配,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郑桂华在《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介入语文课程与教学,分为“网络辅助型”、“网络增强型”、“基于网络型”三类,并对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区分出三种模式(以网络为信息工具的课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于专门网络学习平邑的专题学习),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意义、价值、特点的论述,对当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网络语文“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这几年下来,笔者由于个人需要,购买了一些口碑较好的英语教育、家庭教育、早期教育等产品,亲身参与了不少产品配套的网络课堂建设(又叫电子课堂),他们将学习者进行初步分类,设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等级的学习课程表、由不同类型专家在线上课、答疑,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良好,学习效果也较为满意。这让我再次反思,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里,是否能够利用完善、安全的网络平台,为技工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场全新的改革,为技工院校语文校本课程建设而服务?

笔者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针对性阅读,认为如果学校能够抓好语文(其它课也是一样)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和课程系列化建设,相信,一定可以。这“二个建设”需要学校教研教改部门、语文一线教师、职技教育资深专家和几千名在校生共同努力,真正体现“共同体”特色。

4、语文阅读“学习共同体”

这里的阅读特指课外阅读。语文学习是项“慢功”,需要“慢渗透”,阅读就是这个“慢功”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美国明确要求“幼儿园到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每年至少阅读25本书……”。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力提升,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阅读学习共同体”使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师生阅读、师师阅读、生生阅读,利用传统读书围坐、静心读书,利用网络“共同学习体”(博客、微博),摘记句篇,扩散影响等途径,逐步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发展成一种技能,在共同的学习体中,共同的情感共鸣中,相互影响、相互分享、相互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5、语文专业“学习共同体”

这里的专业特指所教学生的专业。在技工院校教语文,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语文与专业的关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语文技能与专业技能操作,对接?结合?渗透?融通?

跨学科教学整合充满智慧、充满挑战、任重道远,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们,只要教一天语文,我们就不能停止对所教学生专业的了解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天也担当着学生的角色,这是我们的职业需要,更是一名职技学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只有更充分了解学生“今天的情况”、“明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才有计可施,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学习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充足发展空间的教学思维,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搭建起一个更被师生所接受的平台,值得开发构建并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 绢 徐晓东:《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3(10)

[2] 艾伦·布兰克斯坦:《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李春艳:《初中语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社会性交互的设计》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 陈礼斌:《构建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聚集长三角》2012(7)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技工院校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