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FPP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2015-07-16陈光赵文军邱振明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肝硬化

陈光 赵文军 邱振明等

[摘要] 目的 探究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自由门静脉压(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对照组则采用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小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肝性脑病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P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能有效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FPP值,减少患者再出血状况,并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FPP;再出血率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1-00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riesophagogastric vascular ligation on free portal pressure (FPP) and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8 to October 2011 were selected and were allocated 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surgical methods,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riesophagogastric vascular lig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Volume of bleeding during surgery, surgical tim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smaller or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P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riesophagogastric vascular ligation helps effectively lower FPP induced by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reduc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and lower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iesophagogastric vascular ligation;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FPP;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琳琅满目的食品不停地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导致人们暴饮暴食,从而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对此的广泛关注[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发人群较广[2]。当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与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由于血管断流术术中出血量大,且远期生存率较低,因此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区别,特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年龄(48.3±1.1)岁;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其余12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9±1.2)岁;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7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其余11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2)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诊断标准;(3)患者无其他原发性疾病;(4)患者入院信息完整。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高血压患者;(2)患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的其他类型疾病者;(3)患者入院信息残缺。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在患者左侧肋缘处行下斜切口,阻断食管下端6cm处和上半胃浆膜层处的全部供血,如食管支、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等,术毕常规缝合。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具体内容如下:(1)在腹部左侧肋缘处行下斜切口,尽量保留侧支和脐静脉,保护后腹壁与脾静脉的交通支,如出现腹壁同大网膜形成的侧支也应及时保留。(2)进一步探查确诊,将小弯侧缝扎的冠状静脉中的食管支、异位食管支、胃支、高位食管支、伴行动脉,缝扎到本质周围血管7 cm处,注意观察缝扎情况。(3)所有缝扎均使用prolene线进行双重缝扎。在缝扎时,注意进针的深度和速度,避免针体穿入胃腔,导致在术后出现胃瘘现象。(4)术后保留左膈下静脉,迷走神经的前后主干,同时提拉大网膜到脾窝,以此覆盖脾肾韧带的创面。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及出血停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FPP指标水平及再出血率等。根据再出血、肝性脑病、术后0.5~3年间的生存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引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手术方式对FPP影响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FP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病发人群较广,一般不受时间及地域的影响。此病主要特点是门静脉系统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异常,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大面积的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其中影响最大的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的出血症状,伴有黑便和呕血[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时的病死率在25%左右,当第一次出血后的1~2年中出现复发症状时,病死率则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当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又分为分流术、肝移植和断流术三种。有报道表明[5],在我国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中的断流术治疗,其中门静脉断流术则成为我国目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为探究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FPP及再出血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引流、血红蛋白丢失量、停止出血时间等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FPP值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冯留顺等[6-8]的报道相符;表明观察组使用的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再出血情况上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在对患者进行生理性分离后,有效地保护了分流的侧支,如左膈下静脉。在门静脉高压下,左膈下静脉则会形成左肾静脉-左膈下静脉的侧支循环,并使腹壁代偿分支血管有效保留,从而联通后腹壁、脾静脉形成的交通支及腹壁同大网膜组成的侧支,有效的分流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10]。(2)在手术中结扎时,需要切断曲张血管,但因结扎的组织较多且繁杂,易造成术中、术后结扎线大量的脱落,从而形成大出血,在胃小弯侧处的出血尤其难以控制,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手术使用对血管伤害较小的线进行缝扎,降低了术中的出血量,也保证了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因而观察组再出血少于对照组,FPP值、血红蛋白丢失量、停止出血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11,12]。(3)常规的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由于断流的不彻底,并不能有效地减低门静脉的压力,从而导致术后新生的侧支循环的建立,还会因为不能离断食道胃底黏膜下层的血管而导致复发出血的风险;断流术术后胃的动脉血过剩,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导致胃黏膜发生营养不良,致使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这同样是导致术后患者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3-15]。另一方面,血管缝扎术对食管下段的外周血管进行缝扎,降低了食道下端的胃底血管充血,可有效避免静脉破裂出血情况的发生。此外,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会代偿性增加,能够使门静脉血液向肝的灌注作用加强,改善肝脏供血情况,有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对维护肝脏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能有效控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FPP及再出血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安东,徐刚,茹东跃,等. 双镜联合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7(3):196-198.

[2] 王青山,王家凤,张广艳,等. 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加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手术治疗[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1):101-102.

猜你喜欢

肝硬化
施卫兵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胱抑素C及其eGFR方程在诊断肝硬化患者肾损害中的应用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