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展现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分析
2015-07-16靳琪慧
靳琪慧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发展,音乐创作,音乐演绎以及音乐欣赏等已经成为愉悦人们生活的重要伴侣,在实际生活中,音乐以另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又与其他艺术共通的音乐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音乐的表现形式种类多样,个性化地去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阐释音乐的独特魅力。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欣赏同一首曲子时也不可能体会出同样的味道,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个性展现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了解到个性对音乐艺术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个性展现形成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个性展现;音乐艺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4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从哲学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与个性,正是这两者的存在才让我们了解到事物的全面特征,音乐亦是如此,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如果缺乏个性的存在,那么共性便也成为泡影。由此可见,个性展现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作用,古往今来,众多的艺术家,音乐家等正是凭借音乐本身鲜明的特征以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创作了无数特色鲜明又脍炙人口的歌曲,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缓解紧张心情的良好工具,但即便面对浩瀚如海的音乐作品,广大消费者仍然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在聆听中体会歌手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趋向等,综合上述观点,我们了解到音乐本身就是个性展现,个性创作,个性表演,个性传递的一类艺术形态,探究个性展现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一、个性展现推动音乐创作情感融合十分浓烈
无论是古代的戏曲还是当今的流行音乐,每一首歌曲都融入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因此,一位歌手一旦成名之后,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乐风,观众一听,即可辨别出歌曲的来源,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欣赏中体会作者的人生历程。例如,贝多芬的歌曲,始终给人英雄气概,每一首都气势磅礴,听后让人内心充满力量,即便遭遇了再多的不幸,也要奋力向前,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这与贝多芬的经历分不开,生活的压力,身体的不适,命运的捉弄让他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只有在音乐里,他才能感受到活着的价值,因此,《命运交响曲》成为贝多芬的代名词;我们孰知的歌手周杰伦,他已经成为90后的成长伴侣,从《菊花台》,《青花瓷》,到《霍元甲》,每一首歌曲都深深存在90后成长的轨迹中,他以快歌著称,迷茫中带有一份成熟的稳重,虽看上脱离世俗,但实际一切创作灵感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种创作个性与周杰伦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他生于单亲家庭,多年来与母亲相依为命,从他藐视一切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一代蓬勃有朝气而又骄傲横行的鲜明特色,因此,周杰伦成了90后的代表。
在音乐创作中,每位歌手,作曲家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以歌曲的形式加以表达,因此,在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曲风,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例如,韦伯恩所发展的“偏侧结构音乐风格”,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成名作,都有自己的音乐风格,正是这些性格不同,人生经历迥异的歌手的创作,将不同风格的音乐献给消费者,形成当今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二、个性展现使音乐表演独具魅力
音乐创作是基础,音乐表演则是音乐产生的重要形式,无论何种音乐,都要通过歌手对其进行演绎,融人自身的情感,对音乐的特殊感悟等将歌曲的意境营造出来,将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歌手的自身演绎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对音乐的表演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即便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对其演绎,产生的效果将完全不同。例如,天后王菲在举办演唱会时,多以夸张的造型,慵懒的表情,空灵的声音将观众征服,其细腻委婉的《矜持》一直被人传颂,而湖南卫视举办的《我是歌手》节目,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歌曲演绎,杨宗纬演唱的《矜持》则换了另一种味道,由此可见,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演绎风格,不同的情感投入,对于同一首歌曲的表达效果将产生十分大的差距。因此,个性展现在整个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歌手的音色,音质等将影响歌曲的演绎效果,换句话说,歌手自身的气场与音乐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演绎一首歌的成败,因此,很多时候,观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并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而是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对音乐产生共鸣。因此,歌手在音乐演绎中要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在音乐殿堂中稳占一席之地。例如,汪峰作为一个兼具创作,演唱多方面技能的新时代歌手,其嗓音沙哑,在演绎每一首歌曲时,能深切感受到其声音来源于丹田之气,浑厚而充满力量,将自身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无奈,对自己踏入音乐道路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首《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歌词虽简单,但却道出了对精彩人生的向往,对梦想的追求;一首《北京,北京》,道出了一群北漂的生活现状,满怀梦想却怀才不遇,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生梦想更是无法追求,但却不屈服于生活现状,依然坚守着自身最初的梦想。而通过《超级女声》出道的李宇春,在多年的音乐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色,一首《少年强》,将80后对祖国未来花朵的期望完整的表达出来,欢快的节奏让人眼前一亮,她始终以这种曲风活跃在大众视野之中,已经成为当今音乐殿堂中独特的旗帜。陈奕迅沙哑的嗓音中带有一股温柔,其演唱的情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与天后王菲共同演绎的《因为爱情》已经成为情歌中的经典,舒缓的节奏,精炼的歌词,将人们对于爱情的体会以及追求表达的十分到位,“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将自身对爱情的看法融入到歌曲中去,引起广大观众产生共鸣。以上所探究的每位歌手都在音乐表达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借助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身的音乐功底,独具特色的音质以及音色,将每一首歌曲都演绎出自身的曲风,走出了自己的音乐道路,因此,其演绎的每一首歌曲,都是一场精彩的演唱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endprint
三、个性展现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首曲子可以通过钢琴演奏,小提琴弹奏,歌手演唱,舞蹈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而每一种表达方式又独具魅力,给人不同的效果,由于欣赏者自身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音乐技能,经济能力以及文化地位等不同,歌手以及表演家在进行歌曲表演时,其对歌曲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即便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欣赏者往往获得不同的感受,如果欣赏者多为钢琴爱好者,那么这首曲子通过钢琴演绎则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欣赏者对表演者的肯定将会更好,由此可见,个性展现使得音乐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湖南卫视举办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其参赛选手多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手,韩磊年纪最大,以演唱经典歌曲为最佳,而邓紫棋为新生代歌手,浑身充满活力,爆发力极强,因此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而欣赏者也包含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比赛的公正性,当选手进行歌曲演绎时,观众便能根据自身的体会选出其所认为的最佳冠军。《中国好声音》则以声音为标准进行选手争夺,盲选阶段,每位导师都是根据所听到的声音做出是否转身的决定,而每位学员的声音则是其对音乐的特色表达方法,正所谓,一张嘴便听出了其音乐功底,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选拔方式,才将最佳的声音甄别出来,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个性展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多样性特征
表演者将音乐以同样的方式分享给观众时,观众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同,因而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由于欣赏者自身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社会阅历,欣赏时的心境等导致对同一首歌的欣赏水平不同。例如,当欣赏者心情愉悦,生活压力小,人生一帆风顺,那么欣赏音乐的情景也完全不同,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容,音乐的表现形式,演绎作品的歌手以及使用乐器的种类对欣赏者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表现。例如,当欣赏者情绪低落时,其即便在欣赏一首激情奋进的歌曲.其仍能在其中品味出悲伤的味道,相反,当欣赏者情绪高涨时,其从音乐欣赏中体会的完全是积极,乐观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欣赏者对音乐本身所要传递的情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关系,但由于欣赏者处于不同的欣赏境地,因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多样性特征,这种差异的存在,正是音乐艺术个性展现的重点,从这个层面来讲,个性展现使得音乐艺术的表达情感变得多样化。以《老有所依》为例,如果欣赏者正遭遇人生不幸,对人生失去了追求,生活缺乏激情,在听到这首音乐作品时,心里便充满悲伤的味道,感慨人世多变,生活充满波折,一阵凄凉油然而生;若当欣赏者已处于花甲之年,儿女孝顺,子孙满堂,每天与老伴潇洒度过,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便会感叹时光飞逝,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用心过好每一天。
五、结束语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已日益呈现多样化,同样,个性展现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正是由于每位歌手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都形成了自身不同的曲风,因而在演绎音乐的方式上呈现多样化,这表明音乐创作与演绎都不应趋于共同,而应呈现多样化,尤其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追求音乐的多样化,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呈现多样化,在音乐表达,乐器使用以及欣赏者选择等方面都应呈现个性化,让音乐的魅力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逐步充实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金凤.让音乐艺术助学生个性发展[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 (10).
[2]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1).
[3]何其欢.音乐表演美学之探索——读杨易禾著《音乐表演艺术的原理和应用》[J].剧影月报,2005(2).
[4]赵保清.浅谈音乐表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2).
[5]吴慧娟.音乐表演的本质在于“二度创造”吗?——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中的一点反思[J].人民音乐,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