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15-07-16潘俊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学分制管理机制

潘俊新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通过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学生自我发展两个基本点的剖析,定位教学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开放性、持续性和灵活性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基于学分制进行重新设计和业务重构。

[关键词]学分制;运行模式;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1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1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笔者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通过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学生自我发展两个基本点的剖析,定位教学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开放性、持续性和灵活性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基于学分制进行重新设计和业务重构。

一、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分析

(一)社会的职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职业分工具有越来越细化的趋势,这种细化在客观上决定了职业人的多样性,进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的职业的发展又越来越具有职业复合的趋势,这种复合在客观上进一步决定了职业人的多样性,进而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

(二)个人的职业发展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

从主观意愿上来讲,作为职业人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持续特征,决定了职业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另外,从客观要求上来讲,职业人也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个人的职业转换和适应社会的职业发展的变化与转型,这种变化特征,决定了职业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运行模式

从学年制转变到学分制,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并以学分制为核心完善教育制度体系,进而构建完备的教学管理业务体系。实行学分制所面临的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业务管理三个层面的重大变革,并且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依据社会需要与学校特点进行规划

推行学分制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既要适度体现办学的超前性,又要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据学校自身特点,优化专业结构,使培养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二)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共存

由于在修读途径、修读方式、修读时间、修读内容、修读目标等教学管理环节上,学分制比学年制更具灵活性,因此,学分制可以更好地满足持续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学年制计划性较强,一定量的订单培训和专业教育特别适用于学年制管理,学年制仍有其存在的客观需要,具有不可或缺性。实行学分制应该是以学分制为主,以学年制为辅。学分制与学年制共存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长期形态。职业教育的这种学分制与学年制同体异构状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

学分制在制度上的灵活性和管理信息量的加大,致使教学管理业务体系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的信息管理手段,构建数字化管理业务平台予以应对。数字化管理业务平台的合理构建,有赖于我们对管理体系和管理业务的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也是学分制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关键。

三、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一)教学管理体系的两条主线

1.能力描述体系

把握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主线是能力的描述体系。在教育管理体中,培养目标要以能力描述的形式来表达;培养计划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设立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能力提高为依据;修读管理和选课管理要以能力培养为依据;成绩管理和学业管理要以能力为标准。能力描述贯穿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完善的能力的描述体系是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基础。

2.导师制 保障教育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主线是导师制。在教育管理体中,个人的培养目标有赖于导师指导下的分析和具体定位;培养计划的选择和修读计划的制定有赖于导师的指导;课程修读赖于导师的指引。

(二)教学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业务要点

1.培养目标管理。

该体系的内涵应该具有开放性,其所管理的培养目标应该不仅包含本校的各类培养目标,同时也涵盖校外乃至国外主要的相关各类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体系的类别应该是丰富的,其所管理的培养目标应该不仅包含各级(大专、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同时也包含各等级(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工种培养目标,乃至包含各类各级的能力证书的培养目标。

2.培养计划管理。

培养计划管理是对于各类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培养计划的业务管理体系。培养计划在结构上应注重体现培养过程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和共性,注意用模块化的手段对其归纳和表述,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修读选择上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为其他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3.修读管理。

修读管理就是以培养目标为根据、以培养计划为指引的修读过程的业务管理。修读管理旨在帮助学生在极为灵活的修读制度下,正确把握修读过程,顺利达成修读目标。在学年制下,这是通过严格之行培养计划来保障的;在学分制下,因课程选择、课程修读方式和修读时间等方面的灵活性,必须依赖导师制完成对修读的指导,并以修读成绩的免、替、代来辅助完成修读管理。

4.选课管理。

课程选择的灵活性,使得通过对不同课程的修读来达成相同能力培养成为可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灵活性了。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是选课管理的基础,导师制是正确运用选课管理提供的灵活性的重要保障。endprint

5.课程管理。

开放的课程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校外乃至国外的课程,从而为学生选择修读渠道和途径等提供灵活性。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类别上包含了过程课程、项目课程等,从而为学生选择修读方式等提供灵活性。

6.修读成绩管理。

修读成绩管理中的课程成绩管理、证书成绩管理、课程间成绩替代、课程与证书间成绩置换等形成了复杂的业务管理,完善、明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修读成绩管理业务的基础性保障。

7.学业管理。

学业管理是基于培养计划的学业成绩管理和证书管理。一个完善的包含共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培养计划的培养计划体系是学业管理业务的基础性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社会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探究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并以高职教育的客观需求为根据,探讨和研究适用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尝试构建教学管理业务体系。提出分别应对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修读管理、学籍管理、学业管理等业务进行整合,以确保管理制度顺利实施。以学分制为主涵盖学年制的新教学管理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广泛的适应性。一方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建立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相应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运行模式选择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的业务需求与构建要点,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运行学分制模式进行研究,力求从管理机制上寻求系统性对策。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决定了对学分制的必然选择,困难和重点在于理念上的转变、制度的转化和业务体系的重构。只有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势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学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开放性、持续性和灵活性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学分制的优点,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教学质量,构建新型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才能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曾庆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钟银贞,江务学,毕嘉伟.实施个性化教学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与组织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3]刘毅,袁月华.论基于个性化教学的高职教学管理与组织[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4]晏群,汪涧江.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5]李全文.高职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学分制管理机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