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辅导的六个技巧
2015-07-16王香兰
王香兰
摘 要 音乐特长生的辅导,实践性比较强。这既跟学生的自身音乐素质有关,更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技巧。本人在二十年的音乐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摸索出了六步辅导音乐特长生的技巧,即:用理论阐述声乐教学的大体过程、在做示范的时候让学生触摸本人的发声部位、五种辅助练习小动作、四种发声练习、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四步练就声情并茂地演唱。
关键词 音乐特长生 声乐辅导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126-02
声乐是一门比较难摸索、难掌握技巧的学科。因为,唱出的声音虽然听得到,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感悟,靠意会,即使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稍有不慎,学生的嗓了就会因为发声过猛而导致“报废”。在此,结合实践经验,想从声乐教学过程、教师示范、辅助练习、发声、选择练声曲、登台演唱等环节,谈谈音乐特长生的辅导技巧。
一、用理论阐述声乐教学的大体过程,是做好辅导的根基
第一个“自然发声”和最后的“自然发声”是不一样的,一开始的“自然发声”是基于人自身的一种本能发声,也就是音乐教学上所说的“大白嗓”;第二个“自然发声”,则是经过了长期的专业训练,掌握了科学的发声之后能够用自自然然的声音来唱歌之状态。要使发声产生上述质变的效果,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不自然”阶段训练的。当然,在进行此训练之前,老师必须要提前告诉学生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在训练中特别忌讳大吼大叫、疲劳用嗓,不能随便唱太高的音等。
二、触摸发音部位,对发声产生感性认识
用于触摸发声部位,属于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真实、具体地感受到发声的差异。因此,对于新参加声乐训练的学生,我在示范唱歌发声时就让学生触摸我的喉咙部位以及腹部,然后让学生们说出用两种不同的发声唱歌有什么差别。首先用的是“大白嗓”,然后换成美声或者民美结合的发声,让他们说出前后两种发声的不同之处。学生们会发现用“大白嗓”唱歌时,喉咙部位振动比较大,腹部基本不用力,是松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脖了部位了;用民美结合的发声则喉咙的振动比较小,腹部鼓起来很有力量。
三、平时做好五种辅助练习的小动作是基础
1.练习打哈欠。这个动作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够把嘴巴的关节基本上拉开,在唱歌的时候能够做到开合自如。其动作要领是:既可以闭着嘴唇练,也可以把嘴巴张得大大地练,一组打4—5个,可以多做几组,熟能生巧之后张口就可以打“哈欠”了。
2.练习小狗喘气。这个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大肺活量,锻炼腹部的力量。动作要领是:在训练的时候,要模仿大气炎热时小狗快速喘气的样子,能够快速地吸气、吐气,达到吸、吐自如。
3.憋气练习。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在唱歌中防止音值过长而气不够用。动作要领是:首先要深深地吸一口气,气沉丹田,并尽量憋住。然后,慢慢地吐气,保持时间要长一点。如此动作,反复练习。训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收放自如地处理音值过长的问题了。
4.闻花练习。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练习用鼻了换气,将气沉入丹田,使肺活量得到增大。动作要领是:用鼻了深深地吸气,想象自己在闻着鲜花的芳香,气要吸得深放得慢,也可以连续用鼻了吸气,胸部要有扩展,腹部也要有力量。经常练习之后,肺活量会慢慢增大,就可以快速换气了
5.叹气练习。这个动作练习的目的是针对歌唱中出现的气往上“飘”,不“沉”,气总是集中在胸部的情形,而影响到气不够用。练习的动作要领是: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快速地叹卜去,要做到深吸快放。在练习到一定时间后,歌唱中就可以迅速“沉气”。
四、抓好四种发声练习是关键
1.闭口音的练习。动作要领是:让学生把发声的部位从嗓了部位提高到鼻了部位,练习“哼鸣”声,使声音从鼻了上发出,要有意识地感觉到鼻了有振动。所用的发声练习如卜-:
(1)4/4 3 2 1——| 3 2 1—— 0
(2)4/4 5 4 3 2|1—— |
(3)4/4 7 6 5 4|3 2 1- |
2.开口练习。开口练习主要是训练各种母音的发声,也有特定字的发声。开口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发声达到“竖起来”的状态,而不是“横”的。练习母音是为了歌唱时候字的发音要“归韵”。练习模式如下:
(1)2/4 53 42
|1——
mi ma nii
(2)2/4 53 42 |1——
mel mao nii
(3)2/4 53 42 |1——
mei mao mu
3.假声练习。假声的位置有时候会一卜了找不到,这就需要结合前面提到过的“哼鸣”练习进行。让学生把嘴巴张开,发声位置保持不变,这基本上就是“假声”位置。一开始练习时候不能追求声音大,只要能够发出声音,以后的练习中才逐渐把“假声”放大,这个动作中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才能放大,所以需要腹部的力量跟上。“假声”的位置和腹部的位置,就好比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也有点像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得有多高,总不能让它脱离于中的线一样。也就是说不管音唱得有多高,气息那根“线”要紧紧地拴在腹部,不能让它“飘”了到处跑,要让声音有方向感,不是“散开”状的,而是要集中。
4.“微笑”练习。“微笑”练习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歌唱时演唱者的整体形象要得体优雅,要让观众看起来有美感。第二是让面部的肌肉放松,有助于头鼻腔的“共鸣”,使高音容易上去。如果面部不放松、显得僵硬,那样鼻孔就扩展不开,声音的出路就被堵死,高音就无法往上拔。
五、选择合适的练声曲是提升
事物的形式与内容必须完美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发声练习也如此,也需要做到发声形式与歌曲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通常我会选择《花非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歌》等歌曲来检验发声练习的实效。
要熟唱歌曲的谱了。老师对歌曲只能做一、二遍的示范唱,然后由学生自己练,到下-一次课时候检查练习情况。如果出现错误或者偏差,老师要及时纠正或纠偏,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节奏感。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旋律就会慢慢地顺口了,很自然地就会把歌词加进去唱。
朗诵歌词。从汉代的《乐府》至今,诗歌融为一体是很多人知晓的,“诗”就是“歌”,“歌”就是“诗”。朗诵诗的时候要像唱歌一样,唱歌时要像吟诗一样。若要把歌曲唱好,很有必要先学会朗诵歌词,要读出感情,进入意境,当然读的时候还要咬准歌词的正确发音。
说出歌曲的主题和意境。要知道学生是否理会一首歌曲,就必须让他们用语言来说出歌曲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歌曲的意境是由一些什么样的画面组成?这样既能够逐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同时也可以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情”带“声”的歌唱练习。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明白了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意境之后,要把情感嵌入歌曲中演唱。在唱歌的时候要想象着自己走入了歌曲的意境中,不能让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意境之外,而是与歌曲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演”的同时,将情感迸发出来。只有进入意境演唱者才能陶醉于其中,才能入“戏”,歌唱也才会有韵味。以“情”带“声”的歌唱练习,需要老师多做示范,用老师的演唱来带动学生,让学生先模仿,久而久之就会领悟其中的要领。在这个方面,像张也演唱的《梅花引》,就把歌曲的意境完美地诠释出来,达到了情真意切的渲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