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写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7-16陀舜
陀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92-02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体现,钢笔字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语文素质明显优秀,书写潦草混乱则素质较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意义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写字目标是: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是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即规范,又美观。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学生书写基本功被忽视了,很多教师认为书写无关紧要,甚至认为现在已是网络时代,读与写均在电脑键盘上完成,动于写的机会很少了;这样下去,学生的汉字书写的书写能力日渐衰退,必将影响汉字的运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七年级语文教师应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重现汉字的艺术魅力,并将传统之道德和育人之道寓于其中,作文即做人,练字即修德,教师书写教学的过程,就是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崇尚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直为人,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不仪仪是技能训练,更是一个育人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方正,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最为稳定的文字,数千年的流传,不断传入中国的道德精神,形成了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因学者和书法家的垂炼,让书法拥有恒久的生命力。三国时曹丕在《典论》中论文道“文者,气也”,认为文章是要有气质的,气者,神韵也,字以骨立,无神难成字,人有傲骨,方显其忐,备受世人推崇的“颜筋柳骨”,便是汉书法的典范,其字里蕴含着浩然正气和正直的人格,已成为后人所追求的书法境界,影响甚大,流传甚广,虽然宋元时期也名家辈出但成就不出其二,究其囚乃缺少精神气韵和为人之德,国人的审美汉室之美皆在字里透生的气质和书写着为人之德,练字不修德,永远只能叫写字而不能叫书法,当然也就不能成为书法一体,颜真卿之书法为“颜体”,柳公权之书法为“柳体”,在于其所书彰显出世人所敬仰的正气和爱国精神,而蔡京、秦桧之字虽名噪一时,但因二人乃大奸大恶之徒,从未有让人敬仰之德,却有鄙夷之意,当然也就无“秦体”“蔡体”之说,而叫仿宋体,可见字的神韵完全缘于书写者的德行和正气,民国元老于右任论书法曾言“练字志在存神,意在显气”。若字无内在气质,写得再秀亦枉然,如赵孟頫之字就有媚态,就是秀而无骨气,只有心存正气,胸拓意境,练字方能修德,是故不管书写工具怎样变化,由毛笔到钢笔。但汉字书写所要求的精神气韵不变。教师教授学生练字就在于其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对其进行精神和品质的塑造。秉承书法传统,虽然初中学生对书法的领悟肤浅,但作为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带领学生练字,可以引其入书法之门了。书写汉字之美,美在其独有的精神和境界,隶书凝重朴实,楷书刚健庄重,行书飘逸洒脱,草书行云流水变幻无穷。教师指引学生领悟汉字之美,从中获得教益。
二、笔握于手,字立于心,德见于行
教师教授学生练字,从握笔正端坐直,凝神聚气开始,即始见练字之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谏唐穆宗“心正则笔直”,很有深刻的哲理,为人正直,处事公正,自然人心敬服,字则自然正而不斜,有追求,有正气,而练字恰好是身正到心正的过程。
首先练字的要求就是身端正于坐,凝神聚气,心平气和,心静如水,因为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字正,这本身就含有儒释道时个人修养的要求,长期坚持如此练字,不仪行为习惯良好,更有利于克服内心的浮躁,修身养性,其功大焉。
其次,汉字的书写之规范,本身有其规律,其间架结构是讲求一定的布局。单独写好一笔一划是其基础,而一个字不仪规范显示出其独特的创意,使字有神韵,那是需要书写者对汉字书写规律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示范书写不仪有利于培养学生酝酿构思善于思考的品质,还有利于预先筹划遇事从容镇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的培养。汉字字形的大小,结构的复杂与简单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笔画结构并非人为地拉长笔画写成大字,笔画写长反而呆滞无精神,因此需要书写者先于心中构思字的结构,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历代书法家都把书法练习写作超越自我的境界追求,这里也应学习前人的精神,将锋芒气势收敛于心,溢于外表则是一种举止斯文,谈吐文雅做事果断,如“君了纳于言而敏于行”练字让学生往此方引导,自然有利于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虽不能人人都成为君了,但能使学生人人都一心向善,接近君了,积善成德而备圣心,实现“练字修德”之教学目标。
三、法其神而不求其形
要写好字亦非一朝而成一挥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练习过程,很多教师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这是好事,却很简单地认为用字帖代替老师让学生描摹字体,时间长了就能写出漂亮的字来,至少像模像样,殊不知这样反而害了学生,虽然学生练了很多字帖,但只徒有其形而无书法家字体的神韵,仪学皮毛而已。
师法古代书法,从毛笔书法中汲取营养,虽是钢笔书法亦可临摹毛笔书法,从字的间架结构到布局,教师一一讲解,并为其示范书写,作为书写教学必须长期坚持,因而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来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练习,试想王献之学习其父王羲之书法,墨池就是其坚忍不拔精神的明鉴,但只能学其字形,亦未能得其父书法之精髓,其母指出王羲之书法在于心无俗念,将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融于笔中,故能写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惊世之作,将书法推至顶峰,奠定其“书圣”地位,世人虽将其父了二人并称“二王”,二人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书法典范,王羲之书法将修德融于字中以修书法之道,凝神于字以拓胸怀,将人生追求理想的境界融于字中以立奇忐,将正气融于字中以立傲骨,这就是学习书法所需要的灵性和个性,教授学生写字既不能刻意模仿,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如此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练字的过程则培养学生的品德,在书写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达到练字修德怡趣怡性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