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浅析
2015-07-16李洁丽
李洁丽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47-01
在一般人的眼里,冬天是肃寒、萧条、冷清的象征,但在善于观察的有心人的笔下,富有冬天特色的济南却成了令人神往的“宝地”。
《济南的冬天》主要是赞美济南冬天的“暖和”和“安适”。老舍不是一般的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风和日丽,怎样的温暖宜人;他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写了那个季节里的风、雪、山、水等,分别从几个角度、几个方面具体地抒写济南冬天的可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好像唯有济南有着如此明亮的天空、温柔的阳光;四周有着这样这样使人感觉有“着落”、有“依靠”的摇篮‘般的小山,山上又有着这样美的白雪和变化着的绚丽的色彩……这正是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济南的冬天抒写得让你有如历历在目,甚至可以伸手触摸那么形象、生动的结果。
第一段,写风,写日光。写风,拿北京同济南比。写日光,拿伦敦和济南比。这两组对比,都有可以相比的前提:1.北京与济南同处北中国,伦敦和济南都比较接近海。2.三座城市又都是作者生活过的,都是很熟悉的地方。学生的说话作文中也常常会用对比的方法的,可以针对学生目前运用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懂得对比必须具备其可比的条件这一基本原则。
第二段,写山。济南的冬天不但风和日暖,特殊的地形也给生活在济南的人以暖和安适之感。这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周围的小山团团围住济南城这一特点比喻成一个小摇篮。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地把济南人那种如同襁褓躺在摇篮里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舒适和平静的的心境写了出来,简直是写活了!你可以毫不费力的体会出济南人为什么会面上“含笑”,你也‘定会同他们一样认为:冬天在济南,心中确实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第三段,写小雪。雪常与严寒联结在‘起,但济南的雪给人的感觉却是柔和、美丽的。这段用了拟人手法,先把矮松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雪花,比拟成日本的“看护妇”头上戴的白帽子;又把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变化比拟成女子身穿的花衣,甚至这花衣还在随风飘动,说不定还能看到他柔润的肌肤;再把被夕阳照射下的薄雪所呈现出来的粉色,比拟成少女害羞红了脸。
在小说里,在图画上,在电影中,描绘得较多的是大雪,因此,“大雪纷飞”“白雪皑皑”“鹅毛大雪”等情况,学生并不陌生,词也会用一些。对于小雪,它是怎么下的,小雪后的原野、山巅、树木、房屋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恐怕很少有人去注意,更不用说去细细地观察一番,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下了。就是这毫不引人注目的平常的小雪,在老舍的眼睛里却是色彩斑斓,变化万千,一经他手写出来,竟能令人赞口义不已,心驰神往!
第四段是一个鸟瞰的镜头,把小雪后的全济南城的景色一笔收住,以画作比,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
第五段,文章继续围绕着“暖和”与“安适”这个中心写了济南冬天的水。从“看吧,由澄清的水慢慢……”到这‘段末尾,文章巧妙地从写水——这个空间的低处,引着人们向上看,而且要“慢慢地”看,然后又要你“白上而下”看,最后才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样上上下下慢慢地看,就看不到真正的“济南的冬天“了。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反复读读这段话,不但要了解它在结构上的作用,而且还要启发学生观察事物必须要仔仔细细,看个真切。
本文教学可在两课时内完成,这两课时中还应该包括一部分训练的内容,可作以下训练:
1.由教师布置学生预先写‘篇作文《校园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2.选择本地区的某一个风景区的某一季节,确定观察的二、三个角度(如河边的树、河中的水、河上的桥等等),围绕一个中心(如景色优美,令人神往,前后变化等)写‘篇短文。
3.在习作练习中,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用‘种手法也可)的手法。写成后,可把各自的作文拿出来对照,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评。学生自己的各种比较,可以形式多样,引起兴趣,开阔思路,在比较中纠正错误。
附:难句疏通: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没有风声”不能理解为“没有风”,而是没有大风。
2.“对于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曰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对于一个刚由世称雾都伦敦回来的人,(我就是刚从伦敦回来的)冬天要是不见雾,还能看得见日光,便感觉是怪事,而济南的冬天恰恰是晴朗无云的。
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的语气是:老天,要下就下小雪,切不要下大雪,因为济南的山太小巧清秀,受不了大雪的重压和严寒。“就是下小雪吧”,是对老天的请求,用的是商量的口吻,这也表现了作者对济南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