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合作学习
2015-07-16唐玉顺
唐玉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43-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建构多元立体的探究模式都具有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必须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方式。
一、转变观念,保证“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教育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即“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或“领导”。学生形成了接受训练,不想探究;被动听讲,不会思考。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由此可见,还给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已是必然。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实践习惯。探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个性化的课程,教师是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正如梨子是酸是甜,只有让学生亲口去品尝,他们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情境教学是‘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从而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参与。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
3.鼓励学生探索,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其次,要拓宽探究的范围,沟通课内外,融合学科间,让探究学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第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中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宽容。
4.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可让学生积累探究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次次成功的表达树立起来。
5.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正确的指导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而且能保证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他们陷入任凭自己瞎闹的探究方式,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可运用一些手段。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学习时,可以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先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学生还是无法解决时,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