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与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问题研究

2015-07-15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对策建议校企合作

李++娜

[摘 要]在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我国的开放力度更大,市场活力更强,各大企业都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但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创新力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当前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使教育的作用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这种企业与教育均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校企合作互利互惠,并重视知识转移推广应用,为学校与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就在资料调查和实地考证的基础上,对校企知识转移机制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希望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知识转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036-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1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背景下,世界之间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向着国际化发展,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市场已经变为了世界大市场,格局空前扩大。企业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也有了更多的资源。但是,在机遇越来越大的今天,市场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变大,创新力与人才资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我国改革开放市场化发展才三十余年,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经验不足,与国外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人才资源的稀缺更是造成了我国企业创新力、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因。在国外,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已经建立,而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大大缓解企业活力、创新力不足的状况,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不足问题。另外,通过校企知识转移机制,教育的发展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对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改善作用明显。因此,亟待深入分析研究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动因、现状及存在问题,借此希望能为我国企业与教育的双重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一、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出现动因分析

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在我国来说发展时间尚短,而其普及度不高,带来的作用也不明显,企业与教育遇到的问题尚未有根本改善。而在国外,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这一机制在发展和完善当中,为企业和教育带来的实惠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我国各地校企知识转移机制还有待借鉴学习和完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是国外根据企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运用的,要想完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首先要探究本机制的针对性,也就是要明白机制出现的原因以及其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我国国情地情做出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东施效颦”式的模仿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还会造成校企合作的混乱,使合作失去意义。借鉴国外企业发展实践,研究得出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出现的几点主要动因:

(一)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信息时代下,企业能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在市场分析、经营竞争中都有了更多的成本优势,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生命的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国内市场由于人们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大,而国外市场也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更加广阔,企业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其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成为了企业生存所必需面临的问题。当前,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均衡发展、此起彼伏的态势,企业的竞争也是如此,因而创新成为了企业获得有效市场的主要手段,创新力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创新是一种创造式的发展,而创造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人才短缺使企业面临着创新力不足的困境。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首先是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企业的新要求而应运而生的,在校企知识转移机制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人才集聚的优势平台,及时得到新的研究成果,使企业获得学校的智力支持,刺激企业的竞争力。最为核心的问题是,通过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学校的学生可以最为有效的流人企业,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人才支持,并且是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创新力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为持续的发展力。

(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问题不仅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更是我国全社会面临的普遍难题,甚至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持,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各项工作都难以有效的展开。教育就是一项人才培养工程,其目的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在我国来说,教育更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后续力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今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更是成为了教育的中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应用人才和知识创新人才。但是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国,这种发展的高速度也造成了各地经济社会根基不稳、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事业,由于发展经验不足,实践机会不足,各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我国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来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这使得学校教育也必须尊重这一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经验的培养。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可以化解已经出现的问题,在这一机制下,学校的理论研究可以在企业中得到验证,而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习,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我国学校当前更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状况,而我国企业的发展较快,其管理制度与管理经验也是较为超前的,学校更可以向企业学习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管理的发展,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助力。

二、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发展的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企业市场饱和以及素质教育推广以后,企业与教育的发展就再难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近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有了一定的降低,而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尽理想的。针对这一问题,各地一些学校和企业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广泛推广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企业竞争力提升明显

校企合作与校企间知识转移机制能为企业带来人才支持,也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经过深入到实地调查,发现这一作用是较为明显的,以某个产品组装企业为例,此企业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已经实行了四年多,而其竞争力在同行业中是较为出色的。首先是与自身相比,在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实行之前,此企业受人才问题制约,创新力较低,而发展模式也较为陈旧,从企业成立至四年前,该企业发展的六年当中生产力提升幅度较小,而企业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后,实行知识转移,有效帮助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活力,其人才从学校直接引入,不仅解决了人才的短缺问题,还使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更为年轻化。在此之后,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内部之间的发展越来越合理,运行更为流畅,而与此同时,企业的流水线也做了整合与治理,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人工资,降低了价格,使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其次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几年前,企业刚刚起步,其市场份额较小,而客户主要是一些兄弟集团,缺乏市场的广度,而在校企合作有效整合知识资源,其发展速度获得了质的飞跃,合作伙伴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而一些竞争对手也成了其发展的伙伴,在市场占有度上也变得越来越大。而在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实行以后,其业务范围也有了新的提升,做了与组装联系密切的设计和包装工作,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不少的优势。

(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明显

校企知识转移机制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机制,学校与企业都能因此而获益。选取一家民营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其在办学之初就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而在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引入我国以后,其更是成为了这一机制的成功案例。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实行之后,该学校的各项水平提升明显:首先是管理水平,作为一家民办学校,其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办学资金大部分需要自己来筹措,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做得越大,需要管理的人数众多,管理各个层面涉及广,其面临的管理问题也就越大,学校也一度出现过管理混乱的状况,但是在引入校企知识转移机制之后,学校借用了企业先进的管理办法,实行了从上而下的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分权管理办法,这使得其管理变得条理更加清楚,完全堵住了管理方面的漏洞;其次是教育水平,教育当前向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发展,而职业院校的发展更需要实践的支持,在这种体制下,学校定期将学生送往企业进行实习,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检验了应用实践能力,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知识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通过持续调研发现,近年来该学校的招生状况更是因此而受益,学校的规模在几年间更是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三、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面临的问题

校企知识转移是当前对企业和教育都有益处的机制,但是这一机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其不可否认的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要想实现校企知识转移机制效用的充分发挥,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各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为校企合作的发展助力。

(一)合作模式较为单一

校企知识转移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案例应该是美国的“硅谷”,其主要是依托于斯坦福大学等众多高校,与各行各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的一种校企合作,这种合作是涉及管理、创新、经济、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但是我国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技术与实践方面的单一合作机制,另外,先有的校企合作也主要是成对出现的,并不像国外,是多家企业与多所学校共同达成广泛协同创新关系,并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这种单一模式的发展尽管能为企业和学校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其并不能真正实现深入、广泛的效果,也不可能取得国外那样的发展程度。

(二)合作体制不完善

与国外类似,我国的校企合作也是通过协议来建立的,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规定相互间的责任和义务,并规定一些合作中的细节,其中包含有知识转移等。但是调查发现,国外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十分完善,学校与企业在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协议的同时也会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责任义务制度,并有着失信惩戒的相关条款,这是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我国校企合作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合作重数量,不重质量,因此要完善这一体制,还要从细节人手。

(三)政府支持力度小

作为一种对企业和教育发展有力的措施,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在国外是受到政府支持的,政府会根据企业与学校的特点,联络双方,试图促成双方的合作,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还会为合作提供便利,甚至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助力,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而学校和教育则是国家持续竞争力的保证,因此这一制度得到政府的支持是理所应当的。而在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的支持力度较小,甚至有一些高校禁止与企业进行“私下交易”的规定,这就严重制约了这一机制的发展。研究表明,政府的决策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并对知识转移机制推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发展的措施探讨

(一)扩大合作范围

合作模式单一是制约校企知识转移机制的主要问题,只在技术和知识理论上进行合作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这一机制最有效地进行运转,必须要扩大合作范围。首先,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主要是企业向学校加大投入,进行经济援助以及设备援助,这将使学校更有效展开各项科研及创新活动,而这种援助可以得到有效回报,企业可以智力支持,从高校中聘用一些知识渊博的教授或研究者到企业任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其次,加强管理方面合作,高校可以汲取企业最新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发展助力,而企业则可以从学校引智,专门为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管理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助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合作规划

缺乏详细的规划将使校企知识转移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会造成合作的混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必须要明确合作规划。首先,必须要明确责任与义务,使学校与企业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其次,要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大胆探索服务行业、企业的办学方向,学生等要共同培养,建立弹性学制、企业高校双重考核制度,重视学生的能力变化和公司企业的业务拓展等具体目标,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和利益;最后,对合作有效进行监督管理,要建立制度化的沟通平台这,明确双方合作计划与进展,定时沟通总结,各个具体项目都要进行规定和明确,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三)政府加强支持

要想大力发展校企知识转移机制,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利于企业和学校发展的体系,政府需要支持其发展,即通过制定政策、制度和法律规定来监督、引导和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并且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修订,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校企双方因权利不清、职责不明而引起的冲突,为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顺利实施提供最高保障。政府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成合作,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并要求劳动、人事、发展和改革、贸易、科技等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倾斜或优先支持等公共服务。

结语

学校、企业都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而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校企知识转移机制切实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平台,也为企业“量身裁衣”引智引人引效益,使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无缝对接,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查奇芬,戴明锋.我国各地区科技活动水平的因子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3).

[2]刘克寅,宣勇.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匹配规律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校企合作创新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3]吴迪.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J].岁月,2012(10).

[4]沈静,蔡建峰,曾令炜.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

[5]邹波,田金信,张庆普.面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校企知识转移机制与过程[J].科学学研究,2008( S2).

[6]沈绮云,万伟平.政府有效介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职教论坛,2014(25).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对策建议校企合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