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微课参赛作品研读与问题分析

2015-07-14时秀波王亚盛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学习者学院微课

时秀波 王亚盛

(威海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威海 264210)

自2012年11月份教育部发布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2012]7号)文件至今,高职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微课教学热潮,微课开始成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之一而获得重视。在研读微课大赛评审规则、观摩参赛作品过程中,结合微课的内涵特征、教学对象和职业教育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即使一些获奖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高职微课大赛评审指标

(一)高职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要点解读

各省市高职微课大赛评审规则与2015年全国高校 (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1]基本相同。在14个三级评审指标中有以下五个要点易被忽视或误解。

1.微课视频指标中要求的“构图合理”。在观摩参赛及获奖作品中发现视频画面中存在构图不合理问题。例如,画中画图像中教师出镜构图过小则模糊不清,过大则表现主题混乱。所以有微课专家建议应取消画中画构图。通常,主体、陪体画面宜采用二分法构图为主,教师、学生、图像三分法构图为宜。

2.选题价值指标中要求的“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通常选题应遵循如下原则。

(1)知识性/技能性。该知识点/技能点内含有系统性知识/技能,可通过学习/训练掌握。

(2)重要性。该知识点/技能点为课程内的重点或点集枢纽。通常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3)实用性。该知识点/技能点可提供实用经验,有助于指导学习其他相关知识或实践。

(4)时间性。该知识点/技能点在8~15分钟内能正常讲授完毕,使学习者学会、掌握知识和技能。一集微课只选一个知识点/技能点作为微课教学内容。

3.教学方案指标中要求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而言,其全面发展包括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道德、审美与规范等多方面。多数参赛作品忽视了相关联的通识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审美方面的教育等。如:实践类课程中工作服穿戴、师生互动交流中语言规范与文明、角色扮演中职业素质与道德体现展示不到位。

4.教学组织与编排指标中要求的“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应变成教学行动,并予以充分展现。具体方法包括启发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学生操作、角色扮演、观点评论等。

5.教师出镜或不出镜类微课作品指标中要求的“严守职业规范”。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应严格遵守相关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操作规程与方法,在工作服、规范动作、职业语言、安全性等方面,不能出现违反职业规范的事项。

(二)从微课学习者角度应考虑的评审指标

2015年全国高职微课教学比赛评审原则,缺乏从微课学习者的角度应考虑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非常重要,主要有:

1.文字显示的字号大小适宜、字迹应清晰可辨,文字图像与屏幕底色应有较大的对比度等,一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避免视觉混乱。

2.有学生或第三者参与教学过程时,学生、第三者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符合教学目的,能促使微课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理解课程内容。

3.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第三者不是本微课的学习者,是授课教师的助手。其目的是从另一个角度促使微课学习者更好地学会和掌握微课中的相关内容。

4.任何与促使微课学习者强化学习效果无关的镜头都不应该出现。出现这样的镜头一是干扰学习者的学习与思考,二是浪费时间。

5.凡是操作性动作原则上都要用特写镜头予以呈现,使微课学习者能够看清楚每一个动作细节,以便学习和模仿。涉及仪表读数、图表、设备结构等内容,要用近镜头或特写镜头呈现。

二、山东省各院校重视程度分析

(一)获奖数据统计分析

山东省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出一等奖作品50件、二等奖作品100件、三等奖作品150件[2]。 参赛的高职院校有4大类,微课获奖情况如下表所示:

山东省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获奖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6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均获奖数、一等奖获奖数和参赛作品数量分别为11、1和62,校均获奖率为17.6%,四项指标均居前茅,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特殊数据分析

在4类高职院校参赛、获奖数据中,有以下3种特殊情况值得研究、分析。

1.一等奖获奖数超过3件的院校有济宁职业技术学院3件,德州职业技术学院5件,潍坊工程职业学院3件,枣庄科技职业学院3件。其中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一般院校,其余3所均是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建设院校。

2.获奖率超过40%的院校有4所,都是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建设院校,分别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40.0%,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7.6%,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42.9%,山东理工职业学院45.5%。

3.获奖率为0的院校有4所,均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院校,分别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4.参赛作品超过60件的院校有7所,分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威海职业学院89件、淄博职业学院119件、日照职业技术学院83件;国家骨干院校滨州职业学院64件;山东省特色名校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79件、潍坊工程职业学院90件;一般类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73件。

从山东省参赛作品数量、获奖率、一等奖获奖率3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第一批特色名校整体水平较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出教学改革水平。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名校则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参赛作品数量多、获奖率较高;另外,部分院校由于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师资水平、对微课和课程建设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显得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最值得研究学习的两所职业院校

有两所高职院校参赛的成绩非常突出,值得研究学习。一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等奖5件,一等奖获奖率14.5%,占全省一等奖数量的10%。二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般性职业学院获得一等奖3件,一等奖获奖率为4.1%,参赛作品73件,数量位居前列。他们的主要经验如下:

1.学院各级领导重视微课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宣传发动,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微课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对参加微课教学竞赛有浓厚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2.学校组织开展微课设计制作技术培训,参加校外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进行二次培训,聘请国内微课专家进行评价与指导。

3.进行合作分工。由专业参赛教师为主进行微课选题、内容设计和组织授课,学院网络技术中心的教师负责录像、后期制作等技术工作。各自发挥优势,团队合作。

4.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教师的微课选题和内容方面严格把关,并开展校内评审、完善和改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微课教学比赛。

三、山东省微课参赛作品质量分析

(一)一等奖作品质量分析

山东省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都能满足评审规程中规定的14个三级指标要求,评委给出了真实评价。但由于评审规程的14项指标限制,有些问题评委没有提出来。通过对10件一等奖获奖作品研读、观摩,对照评审规则并从微课学习者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部分作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和问题。

1.以课堂录像作为微课,缺乏针对微课学习者需求特征的微课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策划和设计,在课堂教学录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剪辑,难以满足微课学习者的需求。

2.片头内容虽然符合评审规则要求,但用时过长,通常情况下8~10秒为宜,但有些作品超过15秒。另外,有的作品在授课开始时又重复片头的内容。

3.课程结束时没有小结、课后作业。

4.对实践内容中的重点操作、产品、设备等没有用特写镜头呈现,使微课学习者看不清楚操作要领和细节。

5.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规范,普通话水平差。

6.图像模糊,重点内容没有文字显示。

7.课程导入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缺乏来源于行业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导入。

8.对微课学习者没有促进作用的、无关的学生出镜较多,影响学习者视觉和观看效果。

9.有的作品缺乏互动,有的互动过多。适宜的师生互动能够从不同角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参赛教师都会在赛前大量研读、观摩以往全国、省级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及相关作品,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找出不足和问题,以便在自己的微课作品中避免重复发生类似问题。但部分教师没有这样做,这是导致参赛、获奖作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内涵、用途和要求理解不透彻,将微课按照课堂录像进行策划设计,认为只要课堂上的学生能够学会、互动、看明白即可。

3.部分教师虽然也参加了各种微课培训班,但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耗费很多精力在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录像技术、剪辑技术,忽视微课的系统策划、脚本设计编写、稿本设计编写等重要工作。

4.部分院校领导没有真心重视微课教学与比赛工作。据调查了解,有的院校领导只是将参赛通知转告给教师,要求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微课作品报名参赛,没有组织相应的指导、培训、内部评审及激励政策等。

四、全国高职比赛一等奖作品分析

通过研读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微课教学比赛15项一等奖作品可以发现。

1.微课质量水平明显高于首届一等奖作品和山东省第二届一等奖作品,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都能充分体现出满足微课5大特征及其评审指标要求。

2.职业教育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如职业规范、职业环境、职业安全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在不同获奖作品中得到相应体现。

3.教师出镜、学生出镜的效果非常好,有助于微课学习者理解微课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

4.对于软件操作类课程采取录屏方式也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适当配合动画、企业案例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学习者的吸引力会显著增强。

5.存在的小问题应引起忽视,如:

(1)片头显示内容中的微课名称、学校、教师等驻留时间太短,而无关紧要的艺术手法和内容的呈现使片头重点不突出。

(2)字幕选择的字体颜色与画面背景色重合或色差太小,不易阅读辨析,影响学习效果。

(3)采用虚拟演播厅录制方式有较好的视听效果,但演播厅的背景设计应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随意选择意境不匹配的演播厅背景不仅不能起到预期作用,而且会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的联想,影响学习效果。

(4)微课结束时布置的课后作业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艺术性,直接用“作业”的方式布置作业,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反感。如果将企业案例作为课后训练题目,以指引、激励等方式鼓励学习者,则效果会更好。

五、微课策划设计制作的几点建议

1.职业院校领导应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解开展微课教学的深远意义和应用价值,使广大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对微课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开展微课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院校应制订相应的微课教学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督导措施,经过1~2年的努力,构建完整的微课/慕课教学体系。

3.有效组织微课教学、微课设计制作方面的技术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微课的内涵,从微课的策划入手,做好微课选题、教学内容、脚本等方面设计,在此基础上,组织好录像、后期制作等工作。

4.进行微课/慕课系统策划设计,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模式和体系。正如杨满福、桑新民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结束后指出的:“微课来了,视频教学资源建设有了新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视频为中心的其他教学资源就失去了教学价值。”[3]由于微课的碎片化特点,因此,开展微课教学必须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其他相关教学资源、教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单独的微课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5.院校应定期组织内部评审指导工作,对教师制作的微课从选题、系统图、策划、设计和教学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审、点评,不断改进完善微课作品水平,提高教师制作微课及实施微课教学的能力。

[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2014〕19号)[Z].2014.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第二届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结果的公示 [EB/OL].(2014-8-19)(2014-9-6).http://weike.enetedu.com/news/html/2014-8-19/2014819182111 1.htm.2014.

[3]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猜你喜欢

学习者学院微课
初等教育学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学院掠影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