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类作文模板:选点—设线—铺面

2015-07-13唐惠忠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蒲扇阿婆风景

唐惠忠

1.选准凝结点

中考作文命题,其题目一般比较宽泛,留给考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比较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切入。为此,构思作文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大题小做。而化大为小、大题小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凝结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把地球撬动。”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了一个好的凝结点,也就有了结构全篇的生发点、支撑点与中心点。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药》、余秋雨的《道士塔》等题目中所示物件,就是凝结点;《聊斋志异》中的情痴、书痴、石痴、鸟痴等,都是围绕着强化“痴”这个性格特征展开的。又如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总有一种期待》,题目中的“你”与“总”,实际上起到了凝结点的作用。在写记叙文时,能够构思出一个凝结点,整篇文章就有了依托,就有了展开全文的主导意象,就不会横生枝节了。

2.设置延展线

凝结点运动的轨迹形成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在考场作文中,不适宜多线并进。在记叙性文章里,线索常常是作纵向(时间)延伸,或横向(空间)扩展。前者如考场作文《青春从40岁开始》(所写话题为“凤头、猪肚、豹尾”,作者选定的凝结点是“妈妈有一个迟来的‘凤头”,即“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此文将“学种花草”“饭桌谈话”“饭后散步”“睡前唱歌”这些生活片段,按时间顺序逐一道来,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后者如时文《那些静默的时刻》,分述了“陪同一位领导去走访视察”“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以及“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事件,结构大体整齐匀称。不管是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扩展,文章往往有一条情感线索。如朱自清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幅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自己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作者却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文章就疏中见密地表现了主题。有时,某件小道具也可起到贯通文思的作用。

3.构筑辐射面

凝结点的运动构成延展线,延展线的运动则构成辐射面,这时候,文章的题材就被固定在具体的时空范围之内。中考记叙性文章篇幅短小,其辐射面不可能太大。这方面的典型例文,如考场佳作《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只截取“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等三个镜头,时间、空间均紧凑、集中,它们发挥“合力”,共同展示出“人性的光辉”。

【范文展示一】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声渺远却嘹亮的鸡啼中,熟睡的小镇打个哈欠,揉揉惺忪的睡眼,渐渐地苏醒过来。小镇繁忙而又安适的一天开始了!

我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下楼,生怕吵醒了仍在熟睡中的邻居们。

楼下阿婆依旧在烧她的煤炉。阿婆用蒲扇轻轻地一扇,那烟啊,就“倏”地冒了出来,在空中绕出柔曼的弧线,再绕着那棵老歪脖树盘上三圈,恋恋不舍地散去了。“哟,囡囡,这么早啊。今天要考试了吧,细心点儿,一定考得好的!”阿婆见到我就笑开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愈发像绽放的菊花,笑得呀,连袖口、裤管、肘弯都起了皱。“小心点,别呛着喽!”阿婆把那用了几十年的蒲扇轻轻一挥,就把烟雾扇离了,我便在清新的空气中前行。

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

远远地,我就望见那扇铁门打开了。那扇斑驳的铁门是个忠贞的卫士。岁月在它身上毫不留情地刻下痕迹,但它依旧矢志不渝地护卫着居民的安全。看门的老公公坐在歪脖树下喝茶呢,那个熟悉的紫砂壶该比我年纪都大吧!碧绿碧绿的茶叶儿转着圈,跳着柔美轻盈的华尔兹,溢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公公今天怎么愈发早了?天还没全亮呢!”“这不是为了给囡囡开门嘛,囡囡要中考了,公公给来个开门红!呵呵!”公公也笑开了,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牙齿,连口里的茶都险些笑出来了。

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

早点铺的阵阵甜香充满了整个小巷。早点师傅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看到我,却停了下来:“小姑娘,今天中考吧,师傅给你准备了中考必备早餐——糕粽!祝你高中头榜哦!”师傅递过来早已准备好的早餐,厚实的手板在油腻腻的围裙上擦了擦,脸上便笑开了,连那憨厚的笑也是油光可鉴,亮闪闪的。我正准备掏钱,师傅叫住了我:“这次算我送的,就算为你考试出一份力!”说完便转身掀开蒸笼,热气腾腾的蒸气冲上屋顶,一股暖流也蓦然浸润我的心田。

早点师傅的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一路走来,一路熟悉的风景。我把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风景涂抹成一树自开自谢的桃花,虽没有耀眼的光华,可也自有一种温暖人心的深意和优雅。

我把这熟悉的地方、温暖的风景裁剪成美丽的图画驻于心间,奔赴茫茫前程也不害怕。

鸡啼三声,小镇在温暖的朝暾中,苏醒了。

教师评语

这是一篇精巧别致、真挚感人的散文。文章描绘了江南小镇清丽温馨的晨景图,情味盎然,意蕴悠长,令人赞叹。本文真挚感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勾勒动人的画面间接抒情。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清晨所见的三幅画面:阿婆用蒲扇扇风侍弄煤炉,老公公喝着茶看守斑驳的铁门,早点师傅带着憨笑赠送“我”早点。文章生活气息浓郁,“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风景”中自然流露出“我”对熟悉的小镇的热爱之情。二是运用凝练生动的语句直接抒情。“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早点师傅的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等语句,直接抒写“我”在发现美、享受美后的欣喜之情,读来引人回味。

全文笔调优美,情思蕴藉,作者的语言功底远在一般考生之上——以神态描写来说,“阿婆见到我就笑开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愈发像绽放的菊花,笑得呀,连袖口、裤管、肘弯都起了皱”“公公也笑开了,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牙齿,连口里的茶都险些笑出来了”“脸上便笑开了,连那憨厚的笑也是油光可鉴,亮闪闪的”,三处写“笑”,笔墨传神而绝不雷同。

给生活加点糖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  吴瑜

初冬的清晨,寒风吹彻。又是步履匆匆,早早来到教室;又是纤维质感的白纸;又是密密匝匝的文字与符号。霎时,有种快窒息的感觉,莫名的烦躁从心头直往上涌。抬头,尽是大家埋头苦干的身影,尽是老师严厉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不禁感叹:“哎,生活哟!”

是那样感叹,也是那样无奈,恍惚中我想起……

吸盘的秘密

学校的公布栏,陈旧而古板,上面尽是些无趣的信息,或是表扬,或是批评,或是无用的演讲稿……与此相映衬的,是些五彩斑斓的彩色吸盘,把那些白纸固定住。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吸盘每天的形状都会改变,有时是太阳一样的圆形,有时是一个如鸽子般的飞鸟形状。

究竟是谁有那样的乐趣,面对这些东西,如此用心?那一天,我刚好路过,却惊讶地发现,一位清洁女工认真擦拭着底板,并把吸盘取下来,重新组合,一一排列好。今天的图案是一朵粗线条的花,就像那位清洁女工的微笑一样,充满活力,年轻而美好……

绢花的发现

小区的废品收购站,杂乱而无章,给人的感觉总是脏兮兮的。收废品的是一对儿中年夫妇,长相一般,极为朴素。在他人看来,他们总有忙不完的活,把废品整理、捆扎、堆放,总是用方言热烈谈论着,脸上堆满笑意。那一次我下楼,把家里积了很久的废瓶子卖掉,无意中进了他们的家。不到十平米的小屋,里面也堆放着收来的废品。他们的饮食起居都在这里,我被这狭小空间压抑得特别难受。

刚想转身,无意中看到一束淡粉色的百合,插在一个白色瓷瓶中,挂在墙壁上。仔细一看,是一束绢花。也许是谁家丢弃的,这对儿夫妇在收废品时把它留了下来,挂在墙的一隅,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它静静地悬空,让窄小、逼仄的屋子里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片温馨……

镜子里的微笑

公交车站,人流涌动。无论是学生、民工,还是白领,甚至买菜的退休老奶奶,都面无表情地行走着。上车、下车、赶路……当时,我也跟着洪大的人流,被人们拥着推搡着前进。人们的喧闹,车子里的嘈杂,使我心烦意乱。就在这时,我望见了一个拾荒的老人,满头白发,牙已稀疏,脸上写满沧桑。他竟拿出一面镜子、一把木梳,对着镜子微笑着,美美地梳着头,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

行色匆忙的人群,不停鸣喇叭的车辆,在他眼里,仿佛凝固了一般。这世界只留下他一人,欣赏着自己在镜中的微笑。我茫然,一位拾荒老人,竟如此淡然,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没有使他放弃信心,镜中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证明。

尾声

那位清洁女工,那对儿中年夫妇,那位拾荒老人,他们的生活一定不尽如人意,清贫、劳苦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全部。但那不同形状的彩色吸盘,那溢满活力的一束绢花,那镜子中无比温柔的微笑,让他们在生活中拥有美好、拥有生机,就像一杯苦咖啡,加了一点糖,变得浓香甘醇,令人回味。

我明白了,生活,不要在意它是否发生美好的事情,关键看我们是否拥有诗意的心灵。给生活加点糖,只需一点,我们就会变得快乐无比、幸福无限……

又是一阵恍惚,我重新起身,早晨的冷意全无,只剩下缕缕温情的阳光溢入双眼。翻开纤维质感的白纸,我不禁轻笑……

给生活加点糖,也许,只要一点就够了。

教师评语

此文从“拥有诗意的心灵”的角度入题,切入点的选择颇具新意。文章选材小巧、鲜活,“那位清洁女工,那对儿中年夫妇,那位拾荒老人”,其共同点是“生活一定不尽如人意,清贫、劳苦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全部”,然而,正是这些身份低微的底层人物,却通过给生活“加了一点糖”,就使自己拥有了美好与生机,这样的素材很有感染力,又不乏启发性。

文章结构安排上也有特色——三个场景,用“尾声”巧妙地作绾结;首尾呼应,临近收篇处反复点题(注意突出“一点”)。同时,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

如果从更高的要求看,本文也有一些需要提高之处:一是起首两段与三个场景之间的衔接有点生硬;二是“镜子里的微笑”部分,缺少对“我”的观察点以及老人所处位置的明确交代;三是个别语句可斟酌、完善,例如“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没有使他放弃信心”,“信心”欠妥;“又是一阵恍惚,我重新起身”,“起身”用词不当。瑕不掩瑜,就整体看,这无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猜你喜欢

蒲扇阿婆风景
蒲扇摇
物微情浓
挂在墙上的蒲扇
阿婆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蒲扇与空调
阿婆的汤勺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