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激扬与艰涩
2015-07-13张娜
张娜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已经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和意识形态领域。它以决绝颠覆的姿态,反传统,并呈现出一种叛逆情怀,申诉了自身的欲求,又由于自身缺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一、光鲜亮丽的后现代主义时代氛围
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因素已经蔓延至各个角落,像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和地区,以及沿海地区,这些与潮流同步的前沿阵地更是如此。你会在北京宋庄和798艺术区看到其呈现的张扬的个性。
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倾向,是一个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个见解很好地为深受后现代因素影响的大众做了总结和理论上的阐释。中国的庄子“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万物之上,从不人为地强求千篇一律,万人一面。他非常反对违背天下万物的性命之情的做法”。与后现代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从二者的相似性中,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
后现代主义演绎成各种形态作用在我们的观念和行动上。它波及到建筑,音乐,服饰,影视,文学等多方领域。你不会在后现代建筑身上看到类似于北京故宫对称结构的一丝影子,你看到的是不可思议,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是钢筋水泥像橡皮泥一样被肆意揉捏成各种形状的真实建筑。日下备受推崇的中国风歌曲是大众审美与艺术经典的融合,艺术经典放下身价与流行趋势合二为一,成就了流行,实际上中国古典文化似乎也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普及,最起码古典是美的观念深入民众深处。服饰自不必说,混搭成为年轻一代的青睐,甚至在一些民众选秀节目上,中老年也以奇装异服展示年轻态,在这个方面上来看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已经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宠物”。影视方面的最典型的是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颠覆传统,孙悟空不堪师父唠叨而崩溃,甚至观音菩萨也忍不住手掐唐僧,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才猛然缩手。电影中类似于此的种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反传统的、颠覆经典的后现代图景。还有文学领域《猪食草》的表现,家居方面后现代风格的装修,房地产打着后现代旗号售楼,包括新闻报道标题使用讽刺手法的非常后现代的新闻手段,比如《喋血街头:曼斯特》,而且受众对媒体具有相当的了解,不像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无知。媒体工作者和观众之间曾经有一道鸿沟,现在这个界限已经开始泯灭了,我们有家庭摄影机,自制的录像带,如恶搞的新闻联播……我们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不同以往的强烈的反文化反传统的倾向。
二、决绝颠覆后的匮乏
上述种种大众身边的后现代因素似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光鲜亮丽的后现代图景。后现代主义颠覆传统,呈现出一种叛逆的情怀。正由于此,后现代主义着力破坏高雅和通俗、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被精英文化排挤的、让学者们嗤之以鼻的大众文化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包括流行的中国风音乐,商业电影,街头时装,以及没有美学价值,与艺术范畴之外和商业大众文化之内的各种通俗表现手法。韦伯把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形容为“铁笼”,而后现代主义以对抗现代主义的姿态,冲破“铁笼”。
后现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时代下的衍生物。我们的确被商品包围,甚至连人也成为商品去包装和推销。而“当代意识形态的有效过程主要是通过日常消费行为完成的”,我们的消费观折射着我们的心理机制图景和社会潮流对于我们的影响。
众多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称颂有的忧虑有的辩护。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不同见解其实从不同层面更全面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有学者这样总结后现代悖论式的性格,即痛苦着并玩味着痛苦又对这痛苦和玩味感到无聊;忧郁着而且自我意识到忧郁又对这忧郁和忧郁意识加以表面化的笨拙表演;焦虑着而且迷失在焦虑中又对这无底的焦虑咬文嚼字——文体上要耍弄出以奇制胜的游戏。这段表述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表达了后现代主义本身初衷的异化。
后现代主义消解旧有而不进行新的确立,导致了一系列危机的出现,这在青少年群体和大众传媒领域有较大体现。
后现代主义带来的观念的更新和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的不只是混搭的简单形式的体现。一些年轻人放弃了传统的职业选择,做起更能表现自我“艺术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或兼职或是单干,给他们提供更大创造力的机会,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满足,甚至还能使他们在音像或文字领域名利双收。蜂拥而起的选秀类节目使得一部分平民百姓出名,也激起了更多蠢蠢欲动的心灵。激进的年轻人本身就不是墨守陈规的迂阔之人,他们敢于尝试,愿意尝试,于是出现很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甘平庸、毅然决然放弃优厚而稳定的工作的人,更有一批文艺青年不屑于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而是自由自在地搞自己的创作,后现代主义的潮流更成了他们追求的精神指标。体现在年轻人身上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尊崇,还有更多的反常规和叛逆的实践。年轻一代的非主流一派可以说是没有深度的文化,可是我们仍然被它的暴力、血腥等非正统因素所吸引,因为它是个性的,我们的意识形态包涵了这样一种审美。我们在这样一种后现代文化思潮中迎来了意识形态的更新。在这个与后现代因素狂欢的时代,我们已经接触到大量后现代因素的事物,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接触到更多物质诱惑,更容易在其中迷失。商品化的社会,带来一切的商品化,我们被物质包围。作为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焦点问题,青年一代在后现代主义中的“狂欢派对”应该被控制。因为这一代人是有钱的也是被商品包围的。生活中富家子弟玩飚车和赌博的大有人在,异常行为也会异军突起。如果不加以控制,他们将很快迷失。青年文化通过音像、时装、海报、录音、传单和其他宣传手段,声势浩大地进入了图像和文字的世界,他们或许在这种自我宣传中挑起他们自身需要的反响。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崭新的后现代媒体,大众化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开放、平等的群体对话机制,有可能形成波德里亚所说的“狂欢节式”的众语喧哗,与后现代主义下碎片化的主体相对应,使大众传媒充斥着语无伦次、互相矛盾的话语碎片。“在电视这一媒介中,所有其他媒介中所含有的与另一现实的距离感完全消失了,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可以说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精粹”。有意思的是一个事件的开始不会终结,它在媒体的运作下意味着更大的开始。一则新闻被报道出来,随之而来的类似新闻报道层出不穷,高密度高聚集的事件同一时间发生甚至让人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更有虚假新闻的出现甚至让人习以为常,我们有了判断新闻真假的能力,这能力在以后的澄清新闻中被证实了。我们判定一则假新闻的虚假性,还会积极响应,以玩笑的姿态看待这样的新闻,看待严肃下的不真实。
三、喧嚣与琳琅满目中的清醒纪
关于后现代何去何从,有的学者提出形成新宗教,有的认为要建立新理性等,激烈的争论后后现代主义问题依然存在。这个敢于绝望的后现代主义它本真的面目是抗拒,“力图给沉沦于科技文明造成的非人化境遇中的人们带来震颤,叩问个体的有限生命如何寻得自身是生存价值和意义”。能够理解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根源能使个体在后现代纷繁的形式中,以清醒者的姿态看待纷繁,而不被漩涡包围毫无招架之势。
审美作为一种解脱方式可以舒缓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匮乏和恐慌,因为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予人陶冶,审美的方式是符合人的本性的,纯粹而纯净的方式,这里所说的美,是能以其积极向上的一面,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感官世界的,不仅包括对人的官能,也包括对人的主观精神的熏陶与净化。像枕边的一本挚爱的小书,抑或是欣赏绘画或者音乐会,抑或是回归自然体验纯真。这些方式均能帮助我们挣脱现实社会的负累与重压,释怀并自我净化,使人性不至在社会的压力与超负荷下走向异化与变形,而始终得以及时的清理与整顿。人是社会的主体,若主体能始终保持健康向善向美的态势,社会必将在正轨上趋向前进。
后现代主义是机遇,从它的初衷出发我们应该得到裨益,但它也带着很大的可能性使自身极端化,需要我们清醒地审视对待。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大出版社,1996.15.
[2]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