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大中型企业优质管理人才培养之我见

2015-07-13王柔化李承霖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

王柔化 李承霖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材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在的中青年干部成长的需求和挑战,并深入分析了如何解决中青年干部成长面临的挑战。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打造“四优四强”。即:打造优秀的成长通道、优秀的员工体验、优秀的奖惩制度、优秀的培训机制、强大的政治支撑、强大的成长平台、强大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战略 能力 企业管理 人才培养

中青年干部承载着公司转型跨越的希望与责任,在水电、火电等业务发展历程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青年干部不辱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努力。那么新形势下国企中青年干部管理能力的挑战又有哪些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一、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我们知道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五大战略举措:转型升级战略、国际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谐发展战略。其中人才强企战略有三个核心和五个重点。

二、企业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

通过深入领会战略,我们可以知道,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以下几种: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人力资源人才;行政后勤人才;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等。

三、现在的中青年干部成长的需求和挑战在哪里?

一是个人能力不足,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不匹配。有些中青年干部专业素养不够,在“走出去”背景下,灵活自如应对国际业务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支持国际化战略实施。有些中青年干部领导能力不足,内部沟通协作不够,团队整体效益发挥不明显。

二是成长通道单一,没有拓宽成员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动,造成企业内论资排辈的现象。

三是创新魄力欠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驱动战略不匹配。有些中青年干部对先进技术、商业模式研究不够,新问题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唯书唯上,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别人没干的不敢干。

四是学习能力不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发展要求不匹配。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国有大中型企业文件,造成"书到用时方觉少",遇到工作难题,拿不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建议。对经济形势研究不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不能很好支持业务多元化发展。

四、如何解决中青年干部成长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打造“四优四强”。即:打造优秀的成长通道、优秀的员工体验、优秀的奖惩制度、优秀的培训机制、强大的政治支撑、强大的成长平台、强大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后勤保障。“四优”侧重从体系制度层面,解决中青年干部成长面临的问题,而“四强”侧重从企业文化层面解决中青年干部成长面临的问题。

优秀的成长通道不是先天就有的,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为企业建言献策,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打开工作局面。企业应当在行政和专家两条职业通道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其他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企业人才的成长通道。

优秀的员工体验需要每位员工一起去营造,作为企业中流砥柱的中青年干部更应该在其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工作标准化,服务员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优秀的奖惩制度。人诡异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着不合理的制度。现代企业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适合自身的、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我们应当主动我们应当企业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勇于补正和完善企业制度,创造性的開展工作。

优秀的培训机制。我们都知道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我们应当尽力的为企业放大这个来之不易的福利。因此将培训制度化,有重点的培育和培训中青年干部员工,加强企业内部轮岗、以及集团内部的交流培训就是我们的着力点。

强大的政治支撑。作为企业中青年干部,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主动进行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保持与中央的高度一致。同时必须要做到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困难面前以身作则,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强大的成长平台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我们应当助力形成平台成长的企业文化。只有平台强大了,我们的舞台才坚实;只有企业发展了,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强大的学习氛围。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我们是企业的优秀人才。我们可能在考取国家执业证书、发表优秀论文,获得发明专利等领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独善其身,我们不仅应当在企业营造学习氛围的过程中做出榜样作用,还应当倾己所能,做好传帮带,回馈企业。同时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而忽略了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文件的学习。要谦虚谨慎主动学习,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强大的后勤保障。我们作为企业的中青年干部,都是从各个工作岗位一步步走过来的,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比较了解。因此我们应当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为了力保企业干部员工的健康成长,针对企业的问题和干部员工的需求来组织强大的保障体系。而企业的文化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流的企业文化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员工。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很简单,只有两点:我们要主动,集团搭平台!

作者简介:

1.王柔化(198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李承霖(198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技术及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