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
2015-07-13王萍曾颖姚敦秋等
王萍 曾颖 姚敦秋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奶牛产奶量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方法] 在冷水江市金汉乳业养殖场开展试验,探讨气温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结果] 冷水江市黑白花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12.5~24.4 ℃,当平均气温≥25.0 ℃、极端最高气温>35.0 ℃时,不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炎热高温对奶牛产奶极为不利,产奶量随着极端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奶牛耐寒性较强,0 ℃以下的低温对产奶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结论] 7~8月的炎热高温是影响冷水江市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奶牛;产奶量;温度;关系
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55-02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WANG Ping, ZENG Ying, YAO Dun-qiu et al
(Lengshuiji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Lengshuijiang, Hunan 4175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discus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at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Method]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Jinhan dairy farm in Lengshuijiang City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Resul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producing milk of Black and White Dairy Cattle in Lengshuijiang City was 12.5~24.4 ℃. When the average air temperature≥25.0 ℃ and the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more than 35.0 ℃, it was unfavorable for improving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High temperature was favorable for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dairy cows had stronger cold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of less than 0 ℃ had some influences on the milk yield, but the influ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igh temperature from July to August was the key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in Lengshuijiang City.
Key words Dairy cows; Milk Yield;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奶牛养饲和产奶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由于南方高温炎热,奶牛产奶量低,市场供应紧缺,因此进行奶牛产奶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找出产奶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发展奶牛产业和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冷水江市金汉乳业养殖场现有130头奶牛,其中成年母牛56头,青年牛74头。笔者在冷水江市金汉乳业养殖场开展试验,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探讨其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选取冷水江市金汉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试验对象。
1.2仪器
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湿度表。
1.3试验方法
在奶牛场固定10头奶牛每天进行产奶量测定。
1.4数据处理
使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牛舍内温度与奶牛生育及泌乳的关系
奶牛是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而保持最适宜的体温范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体温调节就是奶牛借助产热过程(体内热能的形成)与散热过程(体内热能向外散发)进行的热平衡。当外界气温降低到适宜温度(即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以下时,奶牛就尽量减少热能的散发,提高新陈代谢作用,从而增加体热。反之,当外界气温上升到接近奶牛的皮温或高于皮温时,奶牛体就增加体热的散发量,降低新陈代谢作用,以减少体热,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牛的代谢作用与体热的产生处于最低限度时,将这个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奶牛的等热区为9~16 ℃,等热区的下限温度为“临界温度”[1]。在临界温度条件下,维持奶牛体正常功能所消耗的能量少,同时产热量最少。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奶牛会提高物质代谢作用以增加体热。由此可见,牛舍内的温度应维持在临界温度以上、等热区范围以内,此时对饲养奶牛最为有利。牛舍内的最适温度如表1。
由表2可知,当舍内温度过高,奶牛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就会加强体热的散发。由于体热的大量散发,体表微血管扩张充血,使皮温增高,汗腺作用加强,呼吸、脉搏增快,奶牛活动迟缓,食欲和消化作用均有所降低,使牛奶的成分发生变化,产奶量也会下降。
若牛舍内的气温继续升高,牛体以热放散的方式不足以调节体温时,则呼吸作用更为加强,皮肤充血,体温增高,同时分解脂肪与糖的能力加强,中枢神经受到过热的血液刺激,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逐渐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时,牛中枢神经失常,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最后发生昏迷、痉挛,甚至死亡,即所谓“热射病”,俗称“中暑”。研究表明,当气温为5~10 ℃时,高产牛呼吸次数增加到70次/min,当气温为28 ℃时奶牛体温增高到39.3 ℃[2]。
奶牛的耐寒能力较强,在低温条件下奶牛会发生各种适应性变化,如牛体卷缩、皮肤血管收缩、呼吸加深、脉搏减缓、一般代谢加强和对饲料消耗能力提高等,这就加强了奶牛的抗寒能力。在寒冷季节,如果饲料充足、管理得当,奶牛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大。如果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奶牛的生理机能仍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产奶量。
2.2奶牛产奶量与气温的关系
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产奶期上。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改变,对产奶量的影响很大。不同气候区奶牛泌乳高峰期亦不同,冷水江市奶牛的泌乳高峰期在5月,平均气温为21.2 ℃,产奶量为389.1 kg,泌乳低值区在7~8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8.9和28.2 ℃,月产奶量分别为257.3和260.4 kg。平均奶牛年产奶量为3 551.9 kg/头[3],低于全国其他城市奶牛的产奶水平(表4)。
冷水江市地处东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具有显著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持续时间长,尤其是7~8月是全年最热和次热的月份,奶牛容易出现高温热害。
2.2.1
月平均气温与产奶量的关系。
冷水江饲养的奶牛品种以黑白花奶牛为主,该品种耐热性能较差。黑白花奶牛原产寒冷地方,适温范围为11~16 ℃,在冷水江市的适宜平均气温为12.5~24.4 ℃,最高气温等于或高于30.0 ℃,在冷水江市最高气温为35.0 ℃时就会有不良影响。由表4可知,平均每头奶牛月产奶量最高值为389.1 kg,出现在5月,此时平均气温为21.2 ℃,次最高值为346.5 kg,出现在4月,此时平均气温为17.7 ℃。当月平均气温为5.5~25.0 ℃,月产奶量在311 kg以上,产奶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月平均气温在21.0 ℃左右时,月产奶量389.1 kg左右为全年的月最高值;当月平均气温高于24.4 ℃以上时,月产奶量在258.9 kg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月平均气温在28.0 ℃以上时,对奶牛产奶不利,其中7月平均气温为28.9 ℃,奶牛月产奶量为257.3 kg/头,为全年各月产奶量的最低值。8月平均气温为28.2 ℃,此时奶牛月产奶量为260.4 kg/头,为全年各月产奶量的次低值。
表4温度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
2.2.2
高温炎热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
2.2.2.1
最高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高温炎热对欧洲奶牛产奶极为不利,高温使奶牛热量平衡失调,使奶牛的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脉搏加快,采食量减少,导致产奶量减少,其间接影响是饲料发生霉变,蚊虫滋生,引发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疫病发生;此外,高温还会影响奶牛的发情,配种、产犊,容易造成空怀或难产死亡。
黑白花牛在西欧原产地的适宜温度为11~16 ℃,年平均气温高于23 ℃,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0 ℃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高温常伴随高湿,无风,低气压,闷热天气影响更大[1]。在冷水江市极端最高气温34.1 ℃以上,产奶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2014年7月22日极端最高气温38.0 ℃,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为6 400 g,14日极端最高气温为23.7 ℃,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10 000 g,极端最高温度相差14.3 ℃,产奶量增加3 600 g;温度相差1 ℃,产奶量减少251.7 g(图1)。
图1极端最高气温与产奶量的关系
2.2.2.2
减轻高温对奶牛危害的措施。①“运用气候相似”原理,选育和引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育的高产良种;
②利用地形小气候特点,奶牛场址选择在通风高燥处;
③适当增加牛舍高度,防止阳光直射舍内和牛体;
④舍顶降温处理,
增加舍顶光反射率,舍顶放树枝遮阴降温;⑤根据天气气候
图2极端最低气温与产奶量的关系
变化,科学调节作息时间,调节喂养密度,调节饲料结构,夏季增喂清凉饲料和精料,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奶牛的抗热性;
⑥根据气候变化,建好配料房和产奶房。
2.2.3
极端最低气温对产奶量的影响。
奶牛的耐寒能力较强,在低温条件下奶牛会发生各种适应性变化,如牛体蜷缩、皮肤血管收缩、呼吸加深、脉搏减缓、代谢加强、对饲料消化能力提高等,这就加强了奶牛对寒冷的抵抗能力,所以在寒冷季节若饲料充足、管理很好,奶牛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对产奶量的影响不大。如果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饲料不足或管理不善,奶牛的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影响,产奶量亦会减少。从图2可以看出,2014年1月1~1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7~0.4 ℃,持续13 d低温冰冻地面结冰,青饲料
严重缺乏,日产奶量在7.0 kg以下,因而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和青饲料储备亦是确保奶牛正常产奶的重要工作。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冷水江市黑白花奶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12.5~24.4 ℃,平均气温等于或高于25.0 ℃,最高气温高于35.0 ℃,对奶牛的产奶有不利影响。
冷水江市奶牛月平均产奶量的最高峰值为389.1 kg,出现在5月,月平均气温为21.2 ℃;次高值为346.5 kg,出现在4月,月平均气温为17.7 ℃;最低值为257.3 kg/头,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为28.9 ℃。
当月平均气温在12.5~24.4 ℃时,奶牛的月均产奶量在288.3 kg/头以上,产奶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月平均气温高于24.4 ℃以上时,奶牛的月均产奶量为257.3~260.4 kg/头,月产奶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时,奶牛的月产奶量在235.2~288.3 kg。
炎热高温对奶牛产奶极为不利,冷水江市极端最高气温在34.1 ℃以上,产奶量随极端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奶牛的耐寒性较强,0 ℃以下的低温对产奶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修鉴,肖定流,于春明.科学养奶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 李建国,高艳霞.规范化生态奶牛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3] 陈耆验,王萍,潘久栋.冷水江市奶牛气象观测试验资料[Z].奶牛产奶量与气象环境关系研究课题组,198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