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科普工作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2015-07-13刘行光
刘行光
浅论农村科普工作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刘行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农村科普工作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 科普 农业 产业化
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把农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引导分散农户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不仅是经济建设问题,而且包括科技、教育、社会等建设问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升科普质量。
1 农村科普工作的必要性
1.1 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
农业产业化面临着发展规模生产、提高科技水平、创新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发展规模生产。规模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化。实践证明,农村科普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决定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普及,科普与规模生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推广的速度越来越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只有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才能提高农业自动化、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才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个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必须有现代科技作支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荒山荒地有限,要提高农业生产总量就必须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普及现代农业科技。因此,加强科普工作,可以持续带动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跃升。
1.2 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农民生活宽裕,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要发展生产,而且要使广大参与农户的收入提高,生活富裕。而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农业的自身发展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目前,我国农民不仅对从事农业所需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特别是绿色农业及其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明显需求,而且对依靠科技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拓宽发展空间有更大需求。通过科技普及和应用,“能够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问,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基础和长效作用。
1.3 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理应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人,成为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生产新型农民。有了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才能谈得上发展农业产业化。而科普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深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和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科技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农村科普就是要把基本、实用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特别是有关“三农”方面的科技知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传播到农村,传播给农民,尽快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并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生产发展、农业效益的提高。
1.4 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的必然结果是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对于企业来说,农业产品的市场化,促使龙头企业为争取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追求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大量采用现代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装备等科技手段;对农户来说,实现农作物连片种植、畜牧规模养殖,不仅能为龙头企业提供现代技术服务创造条件,而且在使用现代技术和装备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有利于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更好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科普工作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科协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更加重视农村科普工作,积极投入,广泛参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 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2.1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全社会重视农村科普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农业大国,有着发展农业的悠久历史和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是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一贯要求。199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面向亿万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传播和普及实用技术,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科普工作”。2002年6月29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加强农村的科普工作”,这表明党和政府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2005年11月中国科协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内容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使农村科普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2 科技培训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局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是关键,人才培养、智力开发是基础”。长期以来,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一直是农村科普工作主要的和基本的任务之一。近几年,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局面。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稳步进行,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科普工作,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各地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中创新了农村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广西、新疆、湖北等地组织实施了“素质工程”、“燎原工程”,使农村科技培训实现了目标化和制度化;一些地方通过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带动科普工作,内蒙古等14个省区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46个贫困县建立了200多所乡村学习中心,开展提高农村青少年生活能力的培训;一些地方通过大协作主动承担科普任务,湖北省科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一些地方有针对性地策划特色活动,青海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开展宗教人士科技培训;河北、安徽、宁夏等地每年举办农展会,促进基层农技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些地方通过积极参与远程教育试点,推动科普工作发展,湖南常德市科协在试点中重点抓好乡土课件开发和教辅队伍建设,为提高培训的效果发挥了独特作用;一些地方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
2.3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农村青少年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多年来,各地农村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普集市,印发科普报刊、挂图,放映科普电影录像,利用宣传车深入乡村开展巡回科普宣传等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身边”科学,不仅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而且活跃和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利用民间传统节日或灯会、庙会、集市等农民集中的场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农村科普好形式,群众称之为“节日搭台,科技唱戏”,如青海的“花儿”会,云南的“泼水节”“火把节”“花山节”,贵州的“三月三”、“龙船节”,甘肃的“香浪节”等,科普宣传都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赞誉。
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已成为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特色。“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科普之夏”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科普宣传周”“科普宣传月”“科普知识大赛”等,异彩纷呈,正在向全国扩展。发源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科普之冬”活动,目前已扩展到新疆、甘肃、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区,并发展成为多省统一的联合行动。
许多地方长期坚持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生活技能和生产技术有了更加迫切、更加明确的需求,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科普活动。2005年,中国科协针对我国14~18岁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了科普调查,结果显示,半数的农村青少年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列为与其谋生相关的科普需求的前三位。同时,相当多的农村青少年对于可以动手参与的培训、与专家进行面对面沟通的科技讲座、科普专题展览、科技夏令营和科普大篷车等形式的科普活动表示认可。
2.4 农村科普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科普队伍、设施、资源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已初步形成以县科协为枢纽,农业技术推广站、乡镇科协(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的科普组织网络。近几年来,这一农村科普组织网络体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是科普组织网络逐步向村一级发展,目前在全国行政村、自然村建立的各种科普分会、科普小组已达31万个。二是科普组织向实体化方向发展,遍布全国农村的科普服务实体有16130个。三是许多科普组织靠工作打开了局面,受到社会的重视,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四是建立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科普队伍,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中农村科普队伍、设施、资源建设得到加强。
2.5 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把一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项目尽快普及推广到广大农村,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全国各级科协和相关学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形式推广普及农作物、畜禽、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51737项,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农田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动物疫病防治控制、杂交水稻、生态林业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先进实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我国“三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近年来,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以示范的方法普及农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传播现代农村科技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是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科普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载体。目前,科普示范基地已有近两万个。这些基地集科普、生产、服务、经营、示范为一体,在农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李学勇.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J].新华文摘,2006(19):138.
[2] 陈东云.中国农村科普研究[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 沈桂芳,饶用虞.科教兴农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4]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2012亚太地区科技传[5]播国际论坛论文集[C].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2014年版[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