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氏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2015-07-13赵婷婷刘奕汪学杰刘超胡隐昌罗建仁

关键词:布氏罗非鱼脂肪酸

赵婷婷,刘奕,汪学杰,刘超,胡隐昌,罗建仁*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8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又名布氏鲷、非 洲十间,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原产于非洲西部,20 世纪90年代初作为观赏鱼引入中国。布氏罗非鱼体表分布有黑色至深灰色的宽条纹,色泽鲜明艳丽,具有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特点[1]。布氏罗非鱼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并且腥味较少,近年来逐渐被开发成为食用品种[2]。同时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布氏罗非鱼人工养殖规模日趋扩大,甚至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也有养殖成功的报道[3],是一种具开发潜力的淡水养殖鱼类。

目前,国内外对布氏罗非鱼的研究仅限于资源分布调查[4–5]、群体遗传结构分析[1]、染色体核型分析[2]和增养殖技术[6–7]等方面。作为食用品种,关于其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的相关研究尚少。笔者拟通过分析布氏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评估其营养价值,旨在为其在食用方面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营养学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布氏罗非鱼取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淡水鱼种质资源库。挑选健康无病害的2 龄养殖个体共10 尾用于检测分析。所选个体的平均体重为(414.67±13.29)g,平均体长为(20.33±2.46) cm。养殖投喂的饵料购于广东泰峰饲料有限公司(产品成分:粗蛋白≥44.0%,粗脂肪≥5.0%,粗灰分≥18.0%,粗纤维≥4.0%,赖氨酸≥2.5%,含硫氨基酸≥1.1%,食盐0.3% ~3.0%,钙1.0% ~4.0%,总磷0.8% ~3.0%)。每日投喂2次。

1.2 样品处理

将供试活体解剖后取肌肉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绞肉机打碎,于100 ~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用于后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测定;另一部分冷冻干燥保存,用于脂肪酸的测定。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水分含量采用温度101 ~105℃直接干燥法(GB 5009.3—2010)测定;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测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GB/T 5009.6—2003)测定;粗灰分采用高温灰化法(GB 5009.4—2010) 测定。

1.3.2 氨基酸的测定

采用盐酸水解法(GB/T 5009.124—2003),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

1.3.3 脂肪酸的测定

脂肪酸用气相色谱分析法(GB/T 9695.2—2008)进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测量结果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的结果进行比较。

1.4 肌肉营养价值评价

根据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的评分标准模式[8]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于1991年提出的鸡蛋蛋白模式[9],用以下公式计算氨基酸评分(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amino acids score, 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 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

ASS=检测样品中氨基酸含量/([FAO/WHO 评分模式中同种氨基酸含量);

CS=检测样品中氨基酸含量/鸡蛋蛋白质中同种氨基酸含量;

上式中:n 表示进行比较的必需氨基酸(EAA)的个数;t 为检测样品中EAA(以N 计,mg/g);s为鸡蛋蛋白中对应的EAA(以N 计,mg/g)。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布氏罗非鱼的常规营养成分

从表1 可知,布氏罗非鱼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8.63%,高于同科其他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但粗脂肪含量却远低于进行比较的几种鱼类;水分含量为80.43%,除低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均高于其他经济鱼类;粗灰分含量为1.28%,低于鲫(Carassius auratus)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高于其他鱼类。

由表1 可知,布氏罗非鱼粗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全鸡蛋蛋白(12.80%)[16]及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红罗非鱼(Oreochomis sp)、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和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但粗脂肪含量(0.50%)却低于这几种鱼,表明布氏罗非鱼肌肉具有 “高蛋白,低脂肪”特征,符合健康营养需求。

2.2 氨基酸组成和营养评分

2.2.1 氨基酸组成

由表2 可知,布氏罗非鱼肌肉氨基酸总含量(TAA)为82.03%(干重),通过酸水解法测得16 种氨基酸(Trp 因在酸处理过程中分解而未检测到),其中包含7 种EAA,分别是Ile、Leu、Thr、Val、Met、Phe、Lys,EAA 含量为33.38%;9 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是Asp、Ser、Glu、Gly、Ala、Tyr、Pro、His、Arg。所有氨基酸中以Glu 含量最高,为13.67%;其次为Asp;His 含量最低,为1.42%。EAA 含量占TAA 的40.70%,EAA 与NEAA 的比值(E/N)为68.63%。特征性鲜味氨基酸(FAA)含量为32.13%,占TAA 的39.17%。

表2 布氏罗非鱼氨基酸组成(干物质基础) Table 2 Composition of amino acids in T.buttikoferi (dry matter) %

氨基酸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维持氮平衡,也是构成体内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原料[17]。本研究在布氏罗非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6 种氨基酸,其种类与丽鱼科鱼类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10]及常见淡水食用鱼类,如草鱼、鲢、鳙、鲫及鲤相近[14,18],同时也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19]、大菱鲆(Scophthalnus maximus)[20]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21]等海鱼类肌肉具有相近的氨基酸组成,说明布氏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达到食用鱼类水平,可以满足食用需求。

布氏罗非鱼的TAA 为82.03%,高于同科的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并高于草鱼、鲢、鳙等(表3),也高于翘嘴鳜(Siniperca scherzeri,77.64%)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81.29%)等其他经济鱼类[22]。氨基酸中以Glu 的含量最高(13.67%),其次为Asp(8.99%)。Glu 在人体组织代谢过程中起解除氨毒害的作用[23],也是参与脑组织生化代谢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合成的重要氨基酸[24]。Asp 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也可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25]。含量最高的Glu 和Asp 同属FAA,还具有呈鲜味的特征,并且Glu 是决定肌肉的鲜美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26]。布氏罗非鱼的总FAA 含量高于同科的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吉富罗非鱼,也高于草鱼、鳙和鲢等其他经济鱼类,说明布氏罗非鱼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鲜美的风味。

表3 布氏罗非鱼与同科及常见经济鱼类的氨基酸含量 Table 3 Content of amino acids in T.buttikoferi and other common economic fishes %

2.2.2 氨基酸评分及化学评分

与FAO/WHO 所规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均衡模式和全鸡蛋蛋白模式相比较,发现布氏罗非鱼EAA总量高于FAO/WHO 模式,但稍低于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从表4 可见,Lys 的氨基酸和化学评分最高,分别为1.52 和1.17。Met+Cys 的评分最低,Val次之,说明布氏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

表4 布氏罗非鱼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 Table 4 Evaluation for amino acids score (AAS) and chemical score (CS) of T.buttikoferi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EAA,需从食物中摄取和补充[28],因此通常用EAA 的AAS 和CS 来衡量食物的营养价值[26]。布氏罗非鱼的AAS 值均接近或大于1,CS 值均大于0.5(除蛋氨酸+胱胱氨酸外),表明布氏罗非鱼氨基酸组成均衡。布氏罗非鱼的E/T 值为40.70%,E/N 值为68.63%,说明其符合 FAO/WHO规定的理想蛋白源的要求[29]。同时布氏罗非鱼的EAAI(73.43%)高于同科的奥利亚罗非鱼(72.47%)[27]、红罗非鱼(61.91%)[11],也高于草鱼(61.53%)[14]、鲢(60.38%)[14]、鳙(60.08%)[14]、鲫(58.22%)[18]和鲤(71.88%)[18],说明布氏罗非鱼的氨基酸含量均衡且丰富。综合可见,布氏罗非鱼肌肉蛋白属于营养意义上的优质蛋白质。

布氏罗非鱼肌肉EAA 中Lys 的含量最高,为8.28%。Lys 有助于提高钙的吸收和积累,能促进幼儿生长和发育[31],被称为“生长性氨基酸”,同时也是一般谷类蛋白质和人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6]。布氏罗非鱼Lys 含量较高,可弥补以谷物为主食所引起的Lys 摄入不足,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并调节营养平衡[31],也可以开发为优质的催乳食品[32]。布氏罗非鱼肌肉的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 和Val,这一结果与尼罗罗非鱼[22]、草鱼[14]、鳙[14]、鲫[18]和鲤[18]的结果相近,可能是由于食性及生活环境相近或投喂饲料组成相似,导致某种氨基酸摄入量少所致。

2.3 脂肪酸组成

从表5 可以看出,检测所得脂肪酸的种类较少,且含量较低。肌肉中共检测出17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 种,含量为34.9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65.09%,共10 种,包括3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7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具体为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二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DPA 和DHA)。

表5 布氏罗非鱼的脂肪酸组成 Table 5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in T.buttikoferi

SFA 中棕榈酸的比例最高,含量为19.58%;十五烷酸的比例最低,含量为0.46%;MUFA 中硬酯酸比例最高,含量为28.18%;花生酸的比例最低,含量为1.28%。SFA/UFA 为53.63%,说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布氏罗非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EAA组成相对平衡且含量丰富,符合FAO/WHO 所规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均衡模式;FAA 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DHA 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含有鱼油中相对缺乏的DPA(2.78%),表明布氏罗非鱼营养价值较高,口味鲜美。

脂肪酸是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33],在人体中具有酯化胆固醇、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提高脑细胞活性等生理功能[34]。布氏罗非鱼的UFA 总含量为65.09%,高于同科的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红罗非鱼[10]和吉富罗非鱼[12],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18%和17.09%。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DHA 是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油酸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冠状心脏病发生几率[26];亚油酸在体内可以衍生为花生四烯酸(C20∶4,AA),能显著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亚麻酸可衍生为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高度增强智力,抑制过敏反应及脑出血,可降血脂和血压,对脑神经功能及视网膜功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35]。由于布氏罗非鱼脂肪含量较低,所以测得的脂肪酸的量有限,但是在含量较低的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仍相对较高,表明布氏罗非鱼是一种健康的膳食鱼类。

在鱼类肌肉营养成分鉴定的过程中,鱼体的规格、养殖环境和饲料营养成分都对鱼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产生影响[36]。在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推广过程中,为了保证布氏罗非鱼的优良品质,在后续人工饲料的开发中应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合及均衡。

[1] 牟希东,李小慧,胡隐昌,等.布氏罗非鱼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9(增刊1):236–241.

[2] 汪学杰,牟希东,胡隐昌,等.布氏鲷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2):187–190.

[3] 尤宏争,张勤,谢刚,等.北方地区布氏鲷的养殖技术初探[J].中国水产,2014(1):57–59.

[4] Ergens R.Nine species of thegenus Cichlidogyrus paperna , 1960(Monogenea Ancyrocephalinae) from Egyptian fishes[J].Folia Parasitol,1981,28(3):205–214.

[5] Pariselle A,Euzet L.Five new species of Cichlidogyrus (Monogenea:Ancyrocephalidae) from Tilapia brevimanus,T.buttikoferi and T.cessiana from Guinea,Ivory Coast and Sierra Leone (West Africa )[J].Folia Parasitological,1998,45:275–282.

[6] 汪学杰,胡隐昌,牟希东.非洲十间的繁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1(8):71.

[7] 何小燕,袁显春,潘志,等.MS–22 对布氏鲷幼鱼的麻醉效果研究[J].四川动物,2013(5):729–733.

[8] Pellett P L,Yong V R.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foods[M].Tokyo:The 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1980:26–29.

[9] 中国预防科学院营养与卫生研究所.食品成分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8–78.

[10]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等.5 种罗非鱼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营养学报,2007,29(6):614–615,618.

[11] 陈寅山,戴聪杰.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62–66.

[12] 缪凌鸿,刘波,何杰,等.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5):635–641.

[13] 刘建康.东湖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07–311.

[14] 梁银铨,崔希群,刘友亮.鳜肌肉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J].水生生物学报,1998,22(4):386–388.

[15] 陈少莲,胡传林,华元渝.鲢、鳙肌肉生化成分的分析[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1):125–132.

[16] 李思发,蔡完其,邹曙明,等.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品质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0,7(3):72–74.

[17] 艾朝辉,郭玲,何萌.地杨桃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40–1441.

[18] 张銮光,吕宪禹,鲍建国,等.鲤、鲫肌肉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2):182–185.

[19] 李明云,郑岳夫,管丹东,等.大黄鱼四家系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及品质选育分析[J].水产学报,2009,33(4):632–638.

[20] 王远红,吕志华,郑桂香,等.大菱鲆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3,25(4):438–440.

[21] 赵峰,庄平,施兆鸿,等.银鲳4 野生群体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与评价[J].动物学杂志,2009,44(5):117–123.

[22] 苏胜齐,张海琪,何中,等.翘嘴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比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898–901.

[23] 孙中武,李超,尹洪滨,等.不同品系虹鳟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8,30(3):298–302.

[24] 张昌颖,李亮,李昌甫.生物化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5–561.

[25] 史清华,李科友.苦杏仁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2(2):32–34.

[26] 徐善良,王丹丽,徐继林,等.东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中国鲳(P.sinensis)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海洋与湖沼,2012,43(4):775–782.

[27] 秦培文,李瑞伟,王辉,等.四种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2):173–176.

[28] 马爱军,陈四清,雷霁霖,等.大菱鲆鱼体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探讨[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1):11–14.

[29] 刘世禄,王波,张锡烈,等.美国红鱼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2):25–32.

[30] 邴旭文,蔡宝玉,王利平,等.中华倒刺鲍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2):211–215.

[31] 严安生,熊传喜,钱健旺,等.鳜鱼含肉率及鱼肉营养价值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1):80–84.

[32] 徐革锋,王裕玉,白庆利,等.江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12):3027–3032.

[33] 王炜,张伟敏.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特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44–46.

[34] 黄凤洪,黄庆德,刘昌盛,等.脂肪酸的营养与平衡[J].食品科学,2004(增刊1):264–267.

[35] 李英霞,武继彪,钟方晓.α–亚麻酸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杂志,2001,32(7):667–669.

[36] 周飘苹,金敏,吴文俊,等.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营养成分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4):969–980.

猜你喜欢

布氏罗非鱼脂肪酸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罗非鱼养殖模式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