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行为分析——基于扎根理论和6C家族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2015-07-13罗建利郑阳阳
罗建利,郑阳阳
(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截止2014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达116万家,约是2007年底的36 倍,实有成员数8 000 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超过30%。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和数量的迅速扩张,合作社的各种缺陷,如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等等,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一,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农业整体创新能力,要落实国家“科技兴农”战略,归根结底要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合作社的创新能力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的已有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对合作社的影响。Beverland 对新西兰合作社的分析发现,许多合作社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了产品价格,进而提高了合作社绩效;同时,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维护与消费者的长期关系[1,2]。扶玉枝、黄旭初运用Bootstrap-Malmquist 指数方法分析表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对合作社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贡献大小不一[3]。Ariyaratne等认为,技术进步是美国合作社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4]。二是合作社技术创新现状。罗建利和仲伟俊分析30 多家样本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发现,自主创新的合作社仅占11%,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大部分是模仿创新或单纯的技术引进[5]。倪细云和王礼立运用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评价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时发现,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创新投入大于创新产出[6]。国鲁来认为,技术创新收益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者剩余,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成为合作社的追求[7]。
已有学者虽然意识到合作社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提升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基于合作社的现状,笔者以为产学研合作不失为合作社技术创新的较好途径。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实质就是把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有效组合。具体来说,合作社缺乏创新的人才和科研设备等,而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合作社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外部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那么合作社如何参与产学研合作?即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何种形式参与产学研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如何?笔者拟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深入分析合作社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条件、绩效和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样本来源与数据分析方法
扎根理论是指用归纳的方式对现象加以分析,主张理论必须扎根于实地搜集的资料之中[8]。Strauss 和Corbin[9]认为: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个理论然后去验证它,而是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概念和理论。扎根理论的分析流程[10]如图1 所示。
图1 经典扎根理论的分析流程
1.样本来源与数据收集
笔者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数据搜集方法,首先进行目的抽样,选取一个样本进行分析,样本选取标准如下:1)所选样本符合笔者的研究主题,即所选合作社必须参与产学研合作。2)所选合作社具有数据的可得性。3)所选合作社内外部变异性低,即所选合作社发展比较好,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且为“国家示范性合作社”。基于此,笔者选取浙江省乐清市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的概念及范畴,然后实施理论抽样,即按照初始样本得到的概念、范畴及其相关关系作为理论指导选择样本,直至达到理论饱和。最终,笔者选取浙江和江西 6家合作社,为了分析的方便,对每个合作社进行编号。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档案资料,包括关于样本合作社的新闻报道、文献资料等,直接从样本合作社获取的内部资料、年度报告等。2)深度访谈,主要包括与合作社社长、相关领导和普通社员的访谈资料。3)非正式跟进式的电子邮件、电话和直接观察。基于研究的需要,深度访谈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笔者对每家合作社至少访谈社长和1 名普通社员,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1.5~2个小时,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录音,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每次访谈结束后24 小时内,笔者运用Nvivo8.0 软件把录音资料转化成文本,并进行编码,而对于不确定或模糊的信息,再通过电话或短信与被访问者沟通确认,具体见表1 所示。
表1 样本合作社概况及数据搜集
2.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编码包括实质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其中,实质性编码分开放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两个步骤。同时,采用Nvivo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获取的访谈笔记、录音、文本等数据进行快速组织和分类,挖掘隐藏于数据背后的信息,从而达到构建理论的目的。
一是实质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将资料分解、捡视、比较、概念化与范畴化的过程,对开发的每一个范畴,发掘范畴的性质。笔者主要采取逐行、逐句、逐段、原生代码(VIVO)等分析策略。通过对合作社资料的开放性编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109个概念和14个范畴(A1-A14),分别为:企业家精神、信息技术服务、联合技术开发、政府、技术引进、合作社实力、共建实体、资源导向、品牌、学习导向、成本导向、技术吸收能力、人才培养、利润。选择性编码的目的是整合和精炼理论,也就是把涌现出的概念和范畴精炼为一个核心的解释性概念即核心范畴[9],Glaser[11]认为核心范畴必须满足以下标准:1)核心范畴必须具有“中央性”,也就是与最多范畴和特征相联系;2)核心范畴频繁地出现在资料中;3)核心范畴和其它范畴可以很容易地、很快地、有意义地有所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强制性的。最终选取“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作为核心范畴。
表2 开放性编码示例(节选)
图2 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社的6C家族模型
二是理论性编码。理论性编码是指概念化实质性编码之间可能隐含的相关关系,从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理论[12]。为了整合不同范畴及其之间的关系,笔者运用Glaser 提出的 6C家族模型(Six C' family model)[11]来分析(图2)。6C家族模型(Six C' family model)是 Glaser 提出的“编码家族”(coding family)成员中最有名的一个。6C家族模型主要从脉络(Context)、动机(Cause)、条件(Condition)绩效(Consequence) 、事 件(Contingencies) 、协 变 量(Covariance) 6个方面来构建核心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脉络是指核心范畴产生的背景,动机是指核心范畴产生的原因,条件是指核心范畴产生的先决因素。绩效是指核心范畴产生的影响或效果,事件是指范畴和绩效的调节因素,协变量是指不同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到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而言,动机指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产生的动机, 脉络指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所处的环境,结果指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结果,事件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调和因素,即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协变量是指范畴之间的关系,即原因和事件、事件和结果之间的矩阵关系,条件是指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社的先决因素。
三是理论饱和度检验。针对上述开发出来的14个范畴,笔者另外选取2家合作社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已经发展得非常丰富,即没有开发出更多的范畴。由此可见,上述关于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条件、绩效、形式的行为模式分析编码达到了理论上饱和。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行为阐释
1.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
数据分析表明,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有三个动机:资源导向、学习导向和成本导向。
合作社和高校、科研机构是异质性组织,双方进行合作主要是为了寻求资源的互补。具体来说,合作社是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的良好场所,而高校、科研机构拥有优秀的人才、科研设备和技术。因此,合作社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借助高校、科研机构辅助。如XX 合作社社长所说,“合作社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我们在申请项目时就会与科研院所联合报项目……上次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合作申请的《宇选一号选育研究》项目,合作社作为承办单位,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利用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同时,由于合作社缺乏专业的人才,HD合作社、XQ 合作社会定期请省农科院或浙大的专家指导技术问题,而且,XQ 合作社与浙大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合作社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很希望向高校、科研机构学习新知识或技术,而强烈的学习意愿是实现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13]。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主要是学习它们的技术,如HY 合作社社长所说“我们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与这些高校合作可以学习它们的技术,来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HD 合作社社长经常去外面参加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而社员的学习热情更是推动了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期技术合作,如HD 合作社社长说“合作社产前产后共4次培训,绝大部分都感兴趣,尤其是大户更加重视,有时周边的农户也来听,社员听了有用,我们就每年定期请专家来合作社开展培训”。
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当市场交易费用低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时,市场就会替代企业,威廉姆森进一步认为,对于资产专用性不强,非标准化的交易,市场治理或双方治理更有效。从经济成本考虑,合作社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合作社技术创新不可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必须依附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从调研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合作社都是位于农村地区,成员主要是农民,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参与产学研合作是最经济的技术创新途径。从资产专用性考虑,合作社引进的技术不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像NR 合作社引进的中茶108、浙农139,不存在“锁定”效应,因此,市场治理或双方治理更能节省交易成本,即技术引进或联合技术开发。同时,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技术开发更容易获得国家政策补助。
2.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条件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但创新从来都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和不断把握机遇的结果。分析表明,合作社社长作为“农村精英”,能充分认识到科技对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执着精神实现合作社的产学研合作。如XQ 合作社社长所说,“技术上遇到的困难,都是靠我的人脉关系主动和浙大、省农科院联系解决的。我跟浙大教授之间都是个人之间的联系,与省农科院的专家接触过好几次,他们知道了我们过去的经历比较感动、认为我们人比较实在,很愿意帮助我们”。HD 合作社社长总是把握和创造机会,每次省里面开会,都会私底下记下专家教授的号码,然后打电话请老师来培训。正如XX 合作社社长所说,“合作社做的好不好,不在于社员而在于领导,领导要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强有力的核心成员”。
政府在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等。同时,政府奖励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保障,降低了产学研合作的风险。如XX 合作社与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申请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开发研究》项目获得了乐清市政府15万元资助,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YH 合作社与福建农大、省农科院合作的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及新品种的研发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但是,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增加,政府科技补助的资金相对不足。比如,政府会请高校专家对合作社技术培训,然而,培训经费却不能满足实际开支。如HD 合作社社长认为“政府每年会请专家来合作社培训,并规定每人每年的培训补助是20元,但是这20元包括了专家费、招待费等,政府培训20元的补助标准根本不够”。
能否从产学研合作中获益,与合作社的技术吸收能力有很大关系。XX 合作社有5~6个技术人员,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近20万,特别是合作社成立联宇葡萄研究所,成为农民和科研机构联系的纽带,通过研究所能把高校的高深理论转化成农户容易接受的技术。YH 合作社拥有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成立有果蔗研究所,合作社被选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技术吸收能力比较强。但调研中发现,目前合作社普遍缺乏人才,一方面是许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如XX 合作社都是40~50岁的当地农民,去高校招聘不到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合作社无法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YH 合作社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走掉,都是因为合作社条件太差,生活太艰苦。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短缺无疑会影响合作社技术吸收能力,限制其发展。
因此,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条件在于企业家精神、政府扶持、技术吸收能力。
3.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引进、联合技术开发、共建实体。
信息技术服务主要指高校、科研机构为合作社提供一般的培训、技术服务等。如HD 合作社每年请省农科院专家培训2~3次,同时,由于合作社科研设备落后,必要时会拿枝条、泥土去农科院化验,然后根据其性状,实施农药。然而,对于信息技术服务的效果,并不是每个合作社都认同,XX 合作社社长认为“经常请的老师对农民培训没用,他们不了解农民需要什么”。
技术引进主要指合作社直接从高校、科研机构引进新技术。调研案例中只有HD 合作社和NR 合作社进行了技术引进。从引进的技术属性来看,这些技术都是公共性技术,如HD 合作社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树体矮化和二次嫁接技术;NR 合作社分别从茶叶研究所和农科院引进的中茶108、浙农139等。然而,公共技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从长远来看,合作社引进的公共性技术不能构成合作社核心竞争力,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合作社参与技术引进的主要原因是合作社的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吸收能力较差。如HD 和NR 合作社年产值仅几百万,技术人员4~5个,其中,NR 合作社还没有成立研发部门,正如NR 社长所说“我们合作社现在还没那个能力研发新品种,主要是技术引进”。
联合技术开发是指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开发新技术。调研案例中有HY 合作社、YH 合作社、XX 合作社参与联合技术开发。如YH 合作社与福建农大甘蔗综合研究所、省农科院作物与核利用研究所结盟,YH 合作社提供蔗苗、福建农大提供配方、省农科院提供原料,经过三年测试,最终培育出“义红2 号”。HY 合作社在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的联合开发中着力培育自主创新技术。然而,也有联合技术开发主要是为了申报项目,如XX 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申请的《宇选一号选育研究》,合作社作为承办单位,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利用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等。如社长所说“研究葡萄新品种除了靠勤劳、知识外,运气很重要,因为民间在生产的第一线,便于进行葡萄实验,我们研究所有100亩地,高校没有实际生产线,就几亩地,但专业知识强、设备先进,拥有分子标记、DNA 检测仪等”。
共建实体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产学研联盟。在调研案例中,只有XQ 合作社参与共建实体。XQ 合作社在2009年与浙大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共投入100万建立示范基地,合作社作为浙大科研的实验基地,并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共建实体是双方利益需求的结合,如XQ 合作社社长所说“当时浙大需要一个实验基地,而我们合作社缺乏技术,后来浙大副校长来我们这考察了好几次,才决定与我们技术合作”,通过共建实体,“合作社在技术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
4.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绩效
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绩效体现在人才培养、品牌、利润。
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作社人才的培养。如HY 合作社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等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技术开发,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水平;而XQ 合作社与浙大之间建立生产基地,定期会有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但是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不容乐观。首先,在产学研合作中,一般都是高校、科研机构负责研发,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进行简单的“授鱼”式技术培养。如XQ 合作社与浙大的合作,合作社主要负责新技术的推广,而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其次,高校主要是对合作社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合作社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的学习。与一些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合作社的人才培养收效甚微。
所调研的每个合作社都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且获得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荣誉,这些荣誉大都得益于技术的驱动。如YH 合作社拥有的“义红”牌甘蔗标被供销社全国总社评为“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优质农产品,正如其社长所说“我们与省农科院、福建农大联合开发的‘义红2 号’使果蔗的成熟和上市提早20天,科研上的突破为我们的品牌提供了技术的保障”。而NR 合作社则通过技术引进形式,不断引进新品种,像中茶108、浙农139 等,使其“能仁”牌雁荡毛峰获得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品牌的提升也会带来产品价格的提高,最终带来利润的增加。如XX 合作社与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发的“宇选一号”新品种,打响了合作社“联宇”牌葡萄品牌,每斤葡萄17元左右,而一般葡萄市场价每斤仅10元左右。HD 合作社引进的树体矮化技术使杨梅采摘更容易,杨梅个头比一般的也要大,产量增加,提高了经济效益。总体来看,通过产学研合作,合作社在品牌和利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5.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性
Glaser[11]认为一个范畴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范畴的变化。那么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形式及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
不同的合作动机会导致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如表3 所示,资源导向动机使合作社参与全部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学习导向动机使合作社参与信息技术服务、联合技术开发和共建实体,而技术引进无法使合作社获得学习机会;成本导向动机使合作社参与技术引进与联合技术开发,但信息技术服务和共建实体无法降低合作社成本。
表3 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原因与形式的相关关系
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绩效,如表4 所示。信息技术服务限于简单的培训或技术指导,因此对人才培养和品牌无影响;技术引进增加了合作社品牌的科技含量,但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联合技术开发,既利于人才的培养,又利于品牌的培育;共建实体可以提高社员技术水平,有利于人才培养。每一种产学研合作形式对最终的利润都有显著的影响。
表4 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与绩效的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及其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机在于资源导向、学习导向、成本导向,合作的主要条件在于企业家精神、政府扶持、技术吸收能力,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引进、联合技术开发、共建实体,合作的主要绩效体现在人才培养、品牌、利润;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动机对合作形式影响不同,不同的合作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合作绩效。上述结论具有如下启示: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由于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政府作为合作社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中介力量,应该积极引导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引导合作社与大学进行技术引进、联合技术开发等高级产学研合作,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服务。同时,政府可以为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保障。从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政府提供一些科研补助等,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实的需求,许多合作社认为进行产学研合作最困难的仍是缺乏资金。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为合作社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氛围。
二是政府应促进合作社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科研机构拥有优秀的人才和完善的科研设备,但是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很少有高校主动联系合作社进行产学研合作。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是高校与合作社的理念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化解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加强双方信息的沟通,如高校教师可以进驻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的技术需求。而且,合作社有广阔的实验场地,双方可以基于利益需求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在与合作社合作中,高校可以吸纳合作社技术人员前来学习,从简单的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真正地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合作社应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从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合作社虽然技术需求欲望强,但是自身技术吸收能力较差。而且,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少有合作社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专门的资金,缺乏与高校、科研机构长期、战略性合作的意愿。因此,合作社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合作社应该善于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一切创新资源,从而克服自身的劣势。特别地,6个合作社参与产学研合作案例中,企业家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家精神是合作社宝贵的财富,合作社应该充分发挥合作社社长的企业家精神。
[1] Beverland M.Can cooperatives brand? Explo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operative structure and sustained brand marketing success[J].Food Policy,2007,32(4):480-495.
[2] Beverland M B.Repositioning New Zealand venison:from commodity to brand[J].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 (AMJ),2005,13(1):62-67.
[3] 扶玉枝,徐旭初.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合作社生产率增长[J].财贸研究,2013(6):46-55.
[4] Ariyaratne C B,Featherstone A M,Langemeier M R.Measuring X-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for a sampl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2000,29(2):198-207.
[5] 罗建利,仲伟俊.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0):125-129.
[6] 倪细云,王礼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25(1):57-61.
[7] 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观察,2003(5):24-31.
[8] 贾旭东,谭新辉.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J].管理学报,2010(5):656-665.
[9] Glaser B G.Theoretical sensitivity:Advances in the methodology ofgrounded theory[M]:Sociology Press Mill Valley,CA,1978.
[10]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grounded theory :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9.
[11] Glaser B G, Holton J . Remodelinggrounded theory[J] .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Historische Sozialforschung Supplement,2007:47-68.
[12] Mowery D C, Collaborative R D:how effective is it[J].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15(1):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