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汇生态专项工程的建设改造

2015-07-13刘宏彬

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绿带林带绿地

文·图 ◎ 刘宏彬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南汇生态专项工程的建设改造

文·图 ◎ 刘宏彬

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环城绿带历经十几年的生长,面临“综合老化”现象。虽然,生态专项建设不乏成功案例,如顾村公园、闵行体育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但总体而言,生态专项建设仅停留在物质要素更新。对项目进行补天窗,不能充分发挥多元效益,维持长久生命力。笔者结合南汇生态专项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针对改造工程的特殊性,提出若干建议,为以后的生态专项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项目概况

南汇生态专项西起陈春浜,东至沪芦高速,东西向长度约10千米,沿南北高压走廊下绿带长度约1.4千米,全部位于外环线外侧,总面积约298.4公顷。其中,新建绿地约95公顷,改造绿地约203.4公顷。改造绿地采用租地备苗、涵养林、义务植树林、以林养林等方式,于2002年初步完成建设。由于建设目的和管理的差异,加之长期疏于养护管理,导致绿地面貌极差,大量的违法建筑存在,出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到处堆放,囤积的污水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图片说明

1. 改造前绿地面貌

为了加强对外环线沿线绿地的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011年市发改委批复南汇生态专项工程可调整报告,南汇生态专项按绿地类型分为休憩绿地和防护绿地,按设计方案共分为NA、NB、NC、ND、NE、NF六个地块。目前,已完成NA地块的建设,NB地块正在建设过程中。

2. 功能区位分布图

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地块建设存在应急性、片面性问题

由于资金、土地、社会发展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设必须考虑近期实施的可能性和远期发展的前瞻性。近期效果与远期发展的矛盾,是影响南汇生态专项更新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矛盾。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近期改造更新是实现长远规划的具体步骤,长远规划是指导生态专项建设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重短轻长”,短期更新虽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对发展带来隐患和弊端。为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NB、NC地块对拆迁企业和居民留下的空地进行“补天窗”工程。虽然达到了见绿的目的,但是由于不能和项目整体规划相衍接,导致重复施工,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是对生态专项的“建设性破坏”。

3. 改造前垂直群落结构

2. 建设中不能结合地块原有特色,因地制宜,挖潜创新

南汇生态专项每个地块立地条件、群落结构、水系资料、文化底蕴和规划定位各有不同,在建设中必须和现场的特质要素相融合,结合已批复的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基本设计思想,进行挖潜创新。借鉴“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真谛,使植物群落和地形、建筑、园林小品的营造配置,恰当地反映环城绿带各个地块的景观特色。在NA地块实施期间由于没有因地制宜,对原有绿化采用腾地搬迁方式,增加了建设投资,破坏了原有绿化;NB地块有大量水系资源,由于前期定位不明确,建设过程中填埋了多条河道,破坏了水系条件;ND地块部分配套建筑未能结合动迁建筑位置进行布置,导致部分建筑落地在现状片林里,增加苗木搬迁的投资,延长了建设工期。

3. 原有林带设施缺乏,功能单一,存有安全隐患

南汇生态专项当初采用“租地备苗”的方式建造,以见绿为主,较少考虑人的需求,林带周边很多市民喜欢在林带内钓鱼,尤其周末有很多市民开车过来游玩、野餐。由于林带缺少配套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发展对绿地的需求,垂钓和游玩的市民无法统一管理,给林带和市民安全带来了隐患。

建设时可结合水系规划,对林带内水系进行疏通和清淤,通过设置垂钓平台,增加水域面积等多种方式,营造不同的水面景观,同时结合动迁空地建设绿色生态停车场。

4. 原有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密度大,品种少,缺少季相变化

南汇生态专项启动建设时采用社会投资“以林养林”的方式进行建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多为单层结构,以落叶针叶林比例最高占45%。其次是常绿阔叶林35%,落叶阔叶林占15%,常绿针叶林5%。单层植物群落多以乔木层或灌木层为主,不利于群落的生长发育,易发生病虫害。出于生态、成本等需要,单层型群落是改造的重点对象。

群落水平结构中每一个斑块普遍现象是初始种植密度较大、水平郁闭成林时间短、郁闭度过大;植物品种多以落羽杉、香樟、杜英、银杏为主,导致早期生长竞争剧烈和林木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森林环境的形成。另外,由于光、风、湿度条件不良,也不利于林带的健康稳定及其功能。对于面积较大的混交林群落斑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混交比例不合理,林带景观缺乏鲜明特色或主导功能不够明确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还增加了养护成本。

5. 建设中节点目标不够明确,管理中执行力度不够

改造工程有别于新建工程,受到原地的各类因素制约和限制,存在着不定条件和突发因素。建设中很难一步到位,往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明确目标节点,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在NA地块实施过程,由于组织管理经验不足,没有明确的节点目标,施工时土方平衡计算失误,针对预留用地堆积了大量土方,导致施工区域缺土,最终外进土方,使工期延长,增加了建设投资,违反了合同约定,对建设方和施工方均带来了损失;在绿化种植施工中,由于设计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图纸和实际状况出入大,出现植物的种植位置错位、偏差和重叠,景观节点细部设计缺陷等问题,增加了建设的工期和投资,影响了工程质量。

探讨与建议

为了营造环城绿带具有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逐步形成自然、合理,具有自我更新、稳定的人工群落,结合上位规划,对建成林带中存在问题的地段作出改造与更新。

4. 落羽杉林中的栈道和休息亭

1. 坚持生态专项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生态专项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应借鉴行业内最新的前沿理论及技术,用战略前瞻的理念指导更新多个环节。其次,应采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方法,分析生态专项各地块及其周围肌理格局、自然资源、人的使用情况等,注重从长远出发对更新过程的引导与控制,得出亟须更新和有待更新的部分;采取“留白+保护”的科学规划方法,使场地生态资源有“生存”的空间和能力,这既是对场地的尊重,也是为绿地未来的发展预留能量。

2. 挖潜创新,建设有地块特色的环城绿带

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环城绿带原有的植被,是难得的资源,经过十几年的生长,大部分植物已经适应场地的生长环境,但是也存在一些树龄老化、生长势弱的植被,需要加以改造。在NB地块建设中利用现状丰富的水系资源和大面积的落羽杉片林的现状,架设木栈道、亲水平台,营造出“舟行碧波上,人在林中游”意境,也为林带内小动物的迁移留出了生物通道,减少对现状生态的影响。在功能提升的同时,节约了建设资金。

5. 景石和植物构成小环境

3.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功能的原则

正确处理人的需求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满足人的需求,实现生态专项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双赢发展。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亲绿需求十分强烈。因此,要以人为本,在绿带近居民住宅区段适当增添便民设施,采用塑木、石、竹、茅草等生态环保材料设置坐凳、休息驿站等,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搭建平台。环城绿带沿线不同地块形成不同主题特色,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居民住宅区在林带的主要路口、入口处、河边、林缘周围种植乡土野花野草,布置卵石、花境等丰富绿带植物景观。

4. 运用生态学原理,调整优化植物群落

生态专项建设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和植物学原理,广泛种植乡土树种,构建多种类、多类型、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为野外生物提供丰富的繁衍、栖息场所,形成一个近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使绿带系统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化。

根据群落植物竞争程度和光能利用率,遵循“留强去弱、留优去劣”的原则,进行抽稀调整。在抽稀调整时,采用不规则抽稀方式,科学调整群落空间的异质性和异龄性,构建不同习性树种的合理结构,为林间林下植物的生长、更新创造良好生境。同时,利用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用较少的资源和投入,创造出结构合理、功效健全的稳固生态环境系统,提高环城绿带的生态品质。创建近自然的绿带管护新模式,从绿化的事后管理变为源头管理,使植物群落建立稳定的自维机制,逐渐减少人为干扰和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6. 垂钓平台

5. 加强项目节点目标管理,提高施工组织执行力

生态专项建设必须从绿地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科学的改造目标,提高组织执行力。

首先要明确管理的责、权、利,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建立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奖罚激励机制。其次,确保制度管理的有效性,用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带来好的执行力,切实做到“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激励、纠偏”流程管理,以实现并提高执行力。最后,坚持定期召开工程每周例会,保障项目管理中能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信息传递准确、通畅。

7. 动迁留下的香樟

结束语

环城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城市扩张、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难等多重功能。从改造自然、模拟自然到融入自然,最终实现规划时提出“长藤结瓜”生态目标。

刘宏彬上海南汇生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工程建设管理。

猜你喜欢

绿带林带绿地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解析当代大都市区绿带规划、建设与治理
——以上海环城绿带为例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