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联合创作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015-07-13吉林农业大学1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微电影人才培养

李 雪 (吉林农业大学 130000)



微电影联合创作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李雪(吉林农业大学130000)

摘要:“微电影的联合创作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依据技术与艺术两大体系,设置了以微电影联合创作课程为中心的三大课程板块:专业科学、人文艺术与实践操作。联合创作实践课程,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旨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体融合创作的课程实践体系。这对于传播学人才教育观念的改变有着创新意义,符合时代对于教育的宗旨,联合创作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而是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格储备,这样的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微电影;联合创作;人才培养

《微电影联合创作》实践课在吉林农业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已经开设了5年,从传播学专业之前的广播电视方向为主的课程体系中,正慢慢地转向新媒体和广播电视双重方向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设立这个专业的2004级开始到2015年2012级联合创作课的完成,已经进行了三次传播学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在人才培养行模式上,不仅仅考虑到具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型人才,同时更加考虑到实践型人的培养,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日渐完善的过程。“微电影的联合创作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仅仅要完成影片的拍摄,拍摄之前的资金筹备,拍摄之后的电影展播,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学生完成的,集媒介运营、影视艺术、媒介宣传、影视策划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实践体验类课程。该课程依据技术与艺术两大体系,设置了以微电影联合创作课程为中心的三大课程板块:专业科学、人文艺术与实践操作。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传播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广播电视方向和新媒体方向,涵盖了传播学技术、传播学原理和传播学效应,广播电视方向的人才,主要培养电视方面的制作编播人员;新媒体方向主要培养新媒介环境下的不同媒介表现形式制作和设计,在共同课中,则涉及到了媒介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方面内容的培养,因此传播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目前微电影产业运作的雏形,虽然比起专业的市场运作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能够独立完成影片的编写、制作、发布、运营等全方位的锻炼,不得不说是一件可以继续执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影片创作的过程中,有学生自行独立分组,分工明确,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主观意愿愿意承担的工作,比如导演、编剧、摄像、灯光、宣传、制片、声音、化妆道具等等,均是影片的主创人员,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导演承担的责任比较重,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创作工作,在剧本题材的选择上,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学习和生活相关熟悉的题材,这样对于创作经验并不丰富的导演而言,比较容易把控。例如,《再见,你好》的摄制组,题材是大学生对于青春期爱情的读解,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戏内戏外跳出的手法表现,影片的剧本改编自一段网络小说,原作本身在故事结构上并不完善,加之导演自身经验不足,给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剧本沟通阶段,反复推敲,经历了一个月之久,才完成了仅仅9分钟的爱情故事的叙述。再创作初期,由制片人在资金方面寻找出口,求助社会资源,通过自身的才能,换取酬劳,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也让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孩子了解到了社会就业压力和经济市场的法则,再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看问题的角度,能够从大局把握事件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微电影的创作是需要团队精神才能够完成的事情,非个人利益的取舍,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人由于私人情感、个人得失而放弃影片,都无法完成创作,尤其的是主创人员,导演不仅仅是要从影片制作的角度去创作,同时还要协调剧组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工作进度,掌控创作节奏,把握演员情绪,因此有时,对于导演的情商要求较高,为期一个月的影片创作,从前的剧本筹备、到中期的影片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制作,环环相扣,中间还要安排剧组的宣传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为高压工作,很多学生学会了担当,能够牺牲小我,成全剧组。如《再见,你好》剧组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导演是女孩,自身性格比较温婉细腻,与队员的沟通过程中,会有拘谨的做事风格,创作初期团队协作并不顺利,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到位,摄像无法完成导演需要的拍摄画面,而教师在此时发挥了引导作用,调整全组工作人员的态度,恩威并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上导演自认坚韧执着的态度,顺路完成了影片的创作,再影片公映之时,大家相拥而泣,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收获喜悦,这种心理历程,不仅仅是影片自身所带来的结果,而是团队创作的魅力。

三、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微电影的联合创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影片创作本身,其中还包括影片的宣传和发布,在创作结束之后,专业会提供给学生展映的平台,再影院小范围上映,并举行展映礼,而展映礼部分,则是由下一届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为其举办,在举办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由学生完成,模拟院线影片的运作模式,从资金引入、冠名赞助、出品宣传、展映节目、主持、演出形式、展映现场的采编播全线流程,都有学生独立承担并完成,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辅助作用,一年年传承下来,带给没毕业学生的是一种希望,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是一种“成人礼”,再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与教师的沟通、与学校的沟通、与社会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是可以触摸到并见到成效的,因此实现了学生的价值感、存在感,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是一种模范和标杆。

四、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

联合创作由于是集中实践,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几乎为24小时,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影片的前期拍摄,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极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亲力亲为指导学生的创作,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之下,尽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投入心血,学生为之动容,往往影片创作完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朋友,在今后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影响深远,多年回忆之后,其师生情谊、朋友情义历历在目。

联合创作实践课程,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旨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体融合创作的课程实践体系。这对于传播学人才教育观念的改变有着创新意义,符合时代对于教育的宗旨,大学教育,究其根本,是育人,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专业所能带来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走向社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联合创作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仅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于学生的走向社会前的一种精神洗礼,学生意识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而是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格储备,这样的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晶晶.现代电视传媒高级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李伟.借鉴、传承与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3)

[3]张智华.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J].艺术评论,2009(07)

李雪,硕士,吉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传播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微电影人才培养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