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人与海》译本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

2015-07-13李俊彦太原学院太原030012

名作欣赏 2015年11期
关键词:翻译者老人与海海明威

⊙李俊彦[太原学院,太原 030012]

基于《老人与海》译本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

⊙李俊彦[太原学院,太原 030012]

本文对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同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然后,将增补、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根据《老人与海》中不同的译本的对比,探讨了女性主义者在进行翻译时是如何塑造译本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彰显一个不同的女性主义的译文。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策略意识

《老人与海》是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古巴老渔夫同一条巨大的马林鱼搏斗,然后在这基础上展开的故事描绘。其中的主人公虽然最后失败了,然而,小说的平静和迷人使其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的其他作家很难将其超越。在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对其中的女性主义风格进行了丰富的剖析,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着手,对当前的女性主义翻译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简介

在文学史上,性别同翻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很多的文学翻译中,其中的性别隐喻同译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译文很多都反映了原作者和译文,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传统的等级关系。像著名的女性翻译罗特尼尔.哈伍德,其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往往认为,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翻译,这让很多的女性翻译者很难再进行争论。然后,在1654年,法国著名的翻译家吉尔·梅娜提出了著名的不忠美人观点,将这种隐喻推向了高潮。伴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言观逐渐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反对,其努力在语言这个角斗场为其赢得一片天地,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打破了传统的男性主义主角地位。尤其是后期的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新理论的出现,更是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灵感。以罗莉·张伯伦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翻译者,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新的解读,并对其中的忠实观进行了鞭笞。为了能够将传统的第二性等女性翻译者的枷锁打破,许多著名的女性翻译者重新对忠实观进行了新的定义,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摆脱第二性以及文化他者等不公的宿命,女性翻译者认为女性译者应该与作者共同完成写作项目,同时,强调在进行翻译时,应该将具有歧视性的语言删除。

二、《老人与海》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老人与海》中描写的人物很多,然而,其中一个不能让人忘记的角色就是小孩马诺林,这个形象是一个集合了多重象征意义的重要角色,在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尽管在小说中对他的描述不是非常多,尤其是性别也不是很清楚。他本来是一个小男孩,然而,海明威在对其思想和语言等进行描述时,却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女孩特质的特殊人物,寄托了作者的美好希望。

在小说的开头中,主人公桑迪亚哥并不是非常喜欢将他当作一个男孩来看待,大多数情况是在进行捕鱼时,他的男孩形象才会有所体现,然而,海明威却也仅仅是一笔带过而已,但其女孩的特性,作者却是描述得非常详尽。在文中,海明威将马诺林对主人公的细心照顾描述得非常细致,同时流露了两者之间的丰富的情感交流。笔者认为,文中的马诺林同老人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或者父子,同时还有一种恋人之间的关系,文中的马诺林形象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海明威年幼时的生活经历,海明威在幼年时,其父母给予了他模糊的性别意识,尽管父亲经常带他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其男性性格,然而,具有女权主义的母亲却经常在生活中为其穿上女性的衣服和梳女性的发型。正是由于这种性别意识模糊的生长环境,导致其对女性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对其后期的双性视角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还将其对两性的思考加入到了其中,尤其是当时的女权运动,该运动的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给海明威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上面所说的,海明威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导致其对女性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体会,然而,这种认知也是存在着很多的心理矛盾的。一方面,海明威能够深刻地了解当时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处于对女性的同情,在文章中,他尽量将女性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一些,同时给予她们希望,支持她们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因此,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很多都有关于女权主义的描写。另一方面,海明威本身是男性,同所有的男性一样,他也担心由于女性主义太过张扬,从而导致男性的传统权利受到威胁,因此,在文章中,往往存在着很多这种双向性的矛盾,这不仅仅是对女性而言的,同样是对男性的软弱的一种担心。因此,海明威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都能很好地同男性融合,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则是通过老人与马诺林的和谐相处来体现的。

最后一点,从整体结构来看《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文中的马诺林和老人之间是互补的,使得文章更加完美。老人没有妻子和孩子,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然而马诺林这个角色却很好地对其进行了弥补。此外,像老人需要关怀、照顾和帮助时,马诺林总是能够很好地将这些不足完美地补上,老人坚强中的一点温柔和马诺林温柔中的一点坚强很好地进行了结合。这部作品中,在一个非常巧妙的地方出现过一位女游客,这一女性的形象对读者进行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同时,她的出现对于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对其描述的语言不是非常多,然而,其中却包含了海明威的良苦用心。女游客曾经对老人捕到的鲨鱼进行过赞美,这也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它肯定了老人的价值,同时,通过一个女性的口吻对老人的形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也是海明威一直在寻找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共同认可。

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实践

(一)在翻译作品中添加前言和注脚。在一般的翻译作品中前言和注脚是常见的,然而,在女性主义翻译中,却将其定为了一种必要的常规性东西,这种定位,很好地将不同时期的女性主义译者的意志及其生活背景进行了展现。尤其是在张爱玲的翻译中,加写前言的语言策略,很好地将其自身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加入到了其中,同时,张爱玲同传统的西方女性主义实践者不同,其没有那么强烈的对原文的改写和操纵,仅仅是将自身的性别立场以及翻译的一些策略在译文中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前言将自身对女性主义的一些期望进行了描写,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女性更好地获得权利。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超人一直都是男性的形象,而在张爱玲的翻译中,尽管也将这一想象定位成了男性,但还存在着一些女性所独有的毅力和勇气,为当时那个时代的女性带来了希望。

(二)增补或者补偿策略。这种翻译方式在翻译中是非常常见的,能够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补充和完善,然而,在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中,往往会借助这种翻译方式将自身对性别意义的理解加入到其中,通过对原文的增补,使性别压迫的概念在人们心中重新唤醒。女性主义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采用将自身的性别立场或者性别的信仰注入文章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一种观点,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增补策略。

像在翻译“It is what a man must do.”这句话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张爱玲的翻译是“活着总是要干的”。而黄源深的翻译是“男子汉就该这样做”。吴劳的翻译则是“男子汉就该这么干”。从这几个翻译我们可以看出,在张爱玲的翻译中,其有意地将“man”这个单词进行了不同的翻译,在传统的翻译中,这个词的意义仅仅是男人,而张爱玲是将其人类的意思提出来,而黄源深和吴劳则完全将女性的存在给忽略了张爱玲翻译却通过增补的方法将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提高,补充了翻译文中对女性的缺失。因此,在张爱玲《老人与海》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不仅仅对男性进行了赞美,同时还给与了所有的女性更大的激励。

四、女性译者的语言特色

女性译者的社会地位和其自身的生理限制等对翻译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张爱玲在翻译《老人与海》时,经常会流露出一些女性所特有的气质和特点,如女性的温柔体贴和丰富的感情等,然而,在这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中,太多的女子气会使译文显得稍有不足。如对于文中“You better...old man.”这句话,张爱玲的翻译是“老头子,你还是顾你自己吧,你也得勇敢,有自信心”。而黄源深的翻译是“你最好也信心十足,无所畏惧,老头儿”。通过对这些译文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张爱玲的翻译中没有将海明威所要表达的一种具有男子汉的坚强以及有担当的形象表现出来,反而使人们觉得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者软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原本是一个只有男人的世界,然而,在张爱玲的译文中,其是一部赞美全人类的文学作品,将渔夫口中赞美男人的语句进行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使其成为一部赞美全人类的作品,强调男人和女人都是社会人。

总之,老人对大海存在着一种不同的感情,同时,他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大海,在长年的捕鱼生活中,老人用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大海,同时,他将对大海的赞美以及自身的喜怒哀乐全部告诉给大海,不停地思考如何同大海和谐相处。

[1]刘运霞,张巧毅《.老人与海》生态女性主义评析[J].科技信息,2011(28).

[2]何晓涛.女性主义新视角解读硬汉精神——重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2).

作者:李俊彦,硕士,太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翻译者老人与海海明威
《老人与海》(节选)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