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2015-07-12温慧芳
温慧芳
胡丽华是江西省泰和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14年8月她被评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作为吉安市师德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在全市进行巡回报告,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这位普通的80后女教师,远离了繁华与喧嚣,九年如一日,在无声的世界里抒写教师大爱,让每个折翼的天使享受到了教育的温暖阳光。
■ 十字路口“懵懂行” ■
2005年从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胡丽华被分配到泰和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尽管读书时就对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学生有所心理准备,但去学校报到的路上,胡丽华还是止不住担心:那里能不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那里会不会有快乐的笑声?带着许多疑惑,她踏入了校园大门,眼前的情景让她目瞪口呆:满操场的孩子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时哭时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流着口水淌着鼻涕。看到这一幕,胡丽华的心情开始沉重起来。“难道这就是我要教的孩子吗?我这一生就要耗费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吗?”她这样问自己。
但是,还没来得及也容不得她多想,一名家长走了过来握着她的手说:“你是老师吧?我的孩子就全靠你们老师了。我只希望他能开口叫我声妈妈。”看着家长那充满信赖与期待的眼神,她还能选择吗?她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有点头含笑接待了一个又一个家长。
这样的微笑保持了九个年头,胡丽华一路甚至是有些懵懂地走过来。她和残疾孩子同吃同住,手把手教智障生学会自理。衣服破了,她找来针线;学生病了,她在医院里跑前跑后;有的学生放假回家,她送到车站并买好车票。只是没有更多的人知道,在她家里还有一个患有先天性耳郭闭锁的孩子,需要母亲进行不间断的康复训练照顾,而胡丽华只有在周末和假期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失去了最佳的医疗时间。做母亲的她感到无比的自责和煎熬。
她依旧笑容灿烂地面对学生。她说,作为特教工作者,所面临的都是一些残缺的花朵,也许一生也无法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但如果我们自己都感觉不到幸福,那学生呢?我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
■ 无人喝彩的“独角戏” ■
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是许多初进特校大门学生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上律动课,胡丽华信心十足地走进了学前康复班的教室。按照预设好的教案先是练声,然后情境导入课题……一步步地进行着。没想到孩子们一个个无动于衷,她想尽办法跟他们玩游戏……可无论怎么努力,却始终是她一个人自导自演自唱“独角戏”。她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接班的刘老师走进教室,一会儿摸摸这个,亲亲那个,一会儿又说:“淼淼,你的衣服真漂亮!”……一切显得那么和谐自然。当琳琳拉着刘老师的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刘老师二话不说,牵着琳琳往卫生间走去。她上前劝阻:“刘老师,还是让她自己去吧!”刘老师笑着说:“孩子太小,又是智障孩子,我不放心。”短短的话语,胡丽华深受感动:一句“不放心”包含着多少对智障孩子的爱!“我第一次领悟到:做特教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妈妈。”胡丽华说道。
第二天的律动课,她先给全班最调皮的孩子来了个热情的拥抱,然后摸了摸他的头说:“俊俊,你是最听话的,老师真喜欢你。”这时,全班孩子都看着她,像是在期待着她的拥抱。她说:“只要上课认真都能得到老师的拥抱。”快下课的时候,学生蕾蕾主动冲上来抱着她亲了一口,说:“老师,我很乖的。”还伴有一股酸臭的口水味,胡丽华毫不在意地笑笑:“蕾蕾,你真棒!”从那以后,班上孩子听话多了。给学生送上赞扬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亲切的抚摸,成为她每天的规定动作。
汗水终于换来了收获,她先后在全市特校教师手语比赛、省康复中心语训教师基本功比赛、市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优异奖。胡丽华从一个步入特校的普通教师晋升到教导主任,她的努力和敬业,既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 人生语言“含糊始” ■
让残疾学生“开口”,是特殊教育的首课。为了让学生分清“爸爸”和“妈妈”发音的区别,胡丽华不厌其烦地10遍、20遍地演示口形、比画手势。每节课要进行上百次的口腔开合、上百次的舌头运动、上百次的发音,一节课下来她总是口干舌燥,脸肌酸疼。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把“妈妈”说成“爸爸”。她简直要崩溃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想:我当初学点什么不好非要学什么特教。这时,学生婷婷跑过来一边给她纸巾,一边打着手势:“老师,是我不好,对不起。”当她抬头时,全班孩子都站起来打着同样的手势,她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晚上下班时,学生们还在教室里不停地练习发音。面对如此懂事又刻苦的孩子,她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
还是语训课,她又让学生对着口形一遍遍地练习,有时孩子发音时不小心把唾沫喷到她脸上,她毫不在意,而是一个劲地鼓励孩子:不错!加油!我们再来!一次次地矫正发音,一个个地轮流练习。一个月后,学生丽丽终于首先发出一个清晰的声音“妈妈”,她激动地一把抱过孩子。泪水交织着孩子的口水在胡丽华的脸上悄悄地流淌着。她拨通了家长的电话。电话中,孩子清晰地喊出了“妈妈”,电话那头的妈妈早已泣不成声。这位家长为这句简单的声音等了太久太久!
■ 肩负重任“特教人” ■
胡丽华和特校的教师一样,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让他们学会谋生的本领。“我们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不仅有爱更有责任感。”胡丽华将这份责任感充分体现在她的教学工作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她提出“以职教为重点,注重谋生能力的培养”的观点,建议学校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设置理发、十字绣等实用专业,努力使这些特殊的学生在毕业前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能自立于社会。在她的建议下,学校购置了理发、十字绣等相关工具,利用职业教育课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每月再请专业的师傅现场指导学生。她还利用实践课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福利院参观、实践,体验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去了福建、广东、浙江等各个省的市县,有的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有的甚至已经成家立业。学生肖某把从学校学到的理发技术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在县城开办了理发店。因为特殊学生创业得到国家免交税政策的照顾,理发店面向所有顾客实行平价消费。有时遇到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他还会免费服务。这样一来他竟然比有些正常人开的店生意还红火些。有些好心人还来帮忙提亲。肖某的妈妈很感动:“要不是老师的辛勤培养,我们家孩子哪能有今天?”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心的无私奉献。正是有了这份爱,一个个残疾儿童站了起来。胡丽华和学校的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给了这些残疾少年一个完美的人生。
九年的从教经历,让胡丽华深深地爱上了这份特殊的职业,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她凭着扎实的学识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守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以仁爱之心守护在“折翼的天使”身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人民好教师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