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不容忽视
2015-07-12毛淑娟
毛淑娟
一日外出办事,途经某幼儿园,正是小朋友做早操的时间,只听广播里传出声音:“立正!”小朋友应声回答:“一、二。”听起来声音比较小,不整齐。“怎么,没有吃饱饭啊?重来!”老师在广播里大声呵斥。
对于这种情况,路人也许不会留意,而我这个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就听出了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问题。估计这个老师很可能是幼儿园的管理层或骨干教师,在早操时间认真履行着她的工作职责。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幼儿园也是司空见惯,常常是很自然地出自教师之口:你今天带了耳朵没有?不听话老师不喜欢你……从理性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问题。
教师的语言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几种素养。具体来说包括这么几点。第一,规范而形象的语言。这就是说对教师而言,要讲普通话、现代话、直白话。第二,文明优雅的言行。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和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带头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要挂在嘴边。第三,亲切和蔼的态度。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浅浅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柔柔的动作都是无声的鼓励。第四,教师语言的六忌,即忌粗口、忌训斥、忌侮辱、忌讽刺、忌妄言、忌乱语。
幼儿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则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领路人。“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教师的语言素养不但对幼儿的语言形成有着隐性影响,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师幼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深远地作用于幼儿今后的言行举止甚至是为人处世。但有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常规管理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不恰当的语言,甚至可以称之为暴力语言,让孩子在这种“潜台词”之下小心翼翼,这既无益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也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什么在幼儿园这样的专业教育机构会频繁出现这种问题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幼儿园管理中重教学语言而忽视日常语言。管理者主要是关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素养,如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语言,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用词准确,朴实生动,贴近幼儿心理,让幼儿易学易懂;语调亲切、柔和,语速恰当、抑扬顿挫,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等等。但是对于幼儿园其他日常活动中的教师语言比较忽视。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就是在做操活动中出现的,而在这类日常活动中,幼儿园管理者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及秩序性,却忽视了这当中的引导者——幼儿教师的引导方式及行为。
其次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笼统而不具体。《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在“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中也对教师提出了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的要求。对这些方面,幼儿园也会制定相关的教师行为规范,但对于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要求笼统而不具体,不好量化,不便检查,不易落实。如果幼儿教师语言素养不高,又缺乏自我知错纠错意识,那么他对自己的言语行为就更加要求不高了。
针对教师语言素养方面专项培训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园是教师语言运用及提高的最佳场所,但是幼儿园未充分认识到语言素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幼儿的巨大影响,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语言素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学习和提高的,不需要特别的训练。在教研活动中,往往只针对提问语、评价语等较为典型的教学语言安排专题培训,而缺少语言素养等较为系统的培训内容,甚至认为通过了普通话考试就具备了语言素养。目前,业内对幼儿园教师语言素养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以及培养目标与途径,也都不够明确。
怎样才能提升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解决幼儿教师语言失态问题呢?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语言素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的问题。语言的失态,其实是教育理念的偏颇,是师德修养的虚化。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到底是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侧重浮于表面的管理秩序呢?是居高临下地维护教师权威,还是蹲下身子真正以幼儿为本呢?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选拔、管理的依据。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除了严格审查教师相关的资质之外,对教师的考核不能只偏重技能、技巧和带班经验,而首先应注重考核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其次,对新入岗的教师要认真进行职前和入职后培训,通过多元化、分阶段的培训形式,帮助教师树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再次,就是幼儿教师对教育对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有充分的认识,强调教师在工作中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年龄特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激发教师提升语言素养的主动性。首先,要全面加强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语言的引导与督查,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奖惩办法,把语言素养指标纳入教师评聘中。其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相关专题的业务学习,例如围绕教师的各种语言实录进行交流、讨论,鼓励教师研究性地看待问题,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语言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借鉴。
第三,细化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可将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予以细化,让教师对照其中的要求进行自我诊断并改进,让教师逐步形成语言艺术和教育机智。首先,可以按照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关系来进行分类制定,分为教育时、指导时、帮助时、活动时、批评时等。例如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弄脏了裤子,教师帮助他脱裤子时,该如何处理?应轻声说句“没关系的,老师帮你换”,杜绝如“烦!又把裤子弄脏了”之类的语言。其次,要有语气、语态方面的要求。比如在提问时,教师用手指一点,把喊声“你来”或直接说“你”,换成“我请××小朋友来回答”的方式,相信幼儿的感受会更好。另外,可以建议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效果。例如在进餐过程中,幼儿不好好吃饭,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玩芝麻开门或大老虎、大鲸鱼的游戏;组织孩子排队时,可以让幼儿玩小猫排队轻轻走的游戏。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既能又快又好完成指令,也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个性也得到了释放。
第四,帮助教师掌握各种语言技能技巧。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外力,也就是说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包括综合性训练及针对性训练。幼儿园可以邀请语言礼仪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训练指导,帮助教师完成从不注意语言技巧到重视语言技巧的转变,并逐步回归自然状态,淡化刻意雕琢的痕迹,最终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除了集体训练,教师也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我训练,只要做有心人,教师所组织的每个活动,甚至所说的每句话,都能成为提高语言素养的机会。
幼教事业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底色,但这不应该仅仅是口号,也不仅仅是对一线教师的要求,而是需要我们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践行。只有这样,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师德修养才能提高,才能真正为幼儿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