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兴村富锦图
2015-07-12盛轩
盛 轩
走进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火炬村,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如今村庄美了、百姓富了、人更文明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火炬村足以证明,这个村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没有辜负各级党组织赋予他的历史使命,没有辜负火炬村百姓对他寄予的厚望。
2010年前的火炬村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村,村路尘土飞扬,村部陈旧破烂,农院残墙断壁,村民上访不断,干部工作难上加难。张龙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围绕村民所想、所盼、所需、所急展开调研,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畜牧业、开发棚膜经济、集约化经营土地的新村建设发展思路,为火炬村织就了一幅富锦图。
率先垂范带班子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张龙坚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和每位党员。火炬村工作比较敏感的问题是岭东工业集中区征地的问题,对每家每户土地的测算、评估、划价以及给付赔偿金都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张龙作为一名村干部,上要对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下要对企业和广大村民负责,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又要维护百姓利益,在这些问题上容不得半点个人利益,必须按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征地一开始,有些农户就为了占国家便宜给他送礼,都被他一一谢绝。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损公肥私的事不能干。还有个别农户在征地问题上放横,刁难村里。他不怕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最后终于啃下了硬骨头。二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两委”议事规则,坚持党性原则,牢记使命。在班子里,张龙虽是一把手,但坚持做到民主决策、政务公开,遇到困难、问题不绕着走,不推御责任,财务管理严格按程序办,大项支出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决定,共同施行。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三项工程”中,重点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及时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张龙虽然是比较年轻的干部,但却能够时时想到我们党的队伍要壮大,我们的干部队伍要后继有人,党的干部队伍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后浪推前浪。因此,他先后把6名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让他们逐步参政议政。四是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张龙特别注重在村民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为这是抓好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2011年9月,张龙被公主岭市委宣传部推荐参加四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致富路上奏新曲
在创业带富中,张龙把抓经济促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看作他的天职。火炬村位于市区东部,全村共9个自然屯,553户,1980口人,土地面积480公顷,全村有党员40名。张龙上任伊始,随着岭东工业集中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显突出。他全面分析了本村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抓好牧业小区、发展棚膜经济、搞好劳动力转移、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了产业开发和劳务输出“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创业带富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张龙首先在商海最先学游泳。2010年,他成立了有100多人的建筑工程队,又成立了运输队,购进4台翻斗车,拉沙石,跑运输,又建了养猪场,年存栏母猪500多头。仅这些,他的年收入就达50万元。在发展棚膜种植时,有些村民不了解相关知识,他首先让出自己家的2亩承包田搞试验,耐心地讲解日光温室大棚的高效、高产、高收入的优劣,现身说法告诉老百姓,扣大棚一年可种植3茬蔬菜,一亩地年收入4万多元,是种玉米收入的30一40倍。他这一讲,老百姓信服了,到年底一算账受益了,扣蔬菜大棚的积极性高涨了。2010年,火炬村和石人粮蔬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7万平方米、50栋的日光温室大棚,有20多户农民成为蔬菜大棚专业户。现在,全村有牧业小区5处,占地面积22公倾,年存栏猪1.5万头。2011年,村里又投资25万元为500户农户安装了燃气秸秆颗粒炉,并投资50万元上了秸秆颗粒生产线,可加工颗粒原料3500吨,解决了全村烧火取暖问题。
由于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业带富工作中,张龙身先士卒,为村干部和群众带了好头,因此,火炬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兴村治村保民生
为了实现兴村富民的美好愿景,在张龙的带领下,火炬村从高起点、高标准入手抓村屯规划,请来市里的规划专家先后对各屯进行规划整治。规划标准是:院墙整齐一致、大门一致、颜色一致,道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院墙颜色为白色,大门银白色并喷涂“火炬新村”字样,路边沟用水泥板铺设,路肩用彩砖铺设,路两侧栽种花草树木。同时,又在村内修建4处文化小广场,广场内建有凉亭、石雕、健身器材、栽植风景树。每屯修建固定永久性垃圾点2一3个。几年来,火炬村先后投资1330万元,共修建院墙1.05万延长米,路边沟1.05万延长米,铺设路边石1万延长米,铺设彩砖6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栽种风景树6000余棵,安装环保厕所200个,建起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4处。同时,铺设水泥路15公里,达到了户户通。修建了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新村部,设有会议室、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两委”办公室,改善了办公条件。
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新村过程中,张龙也遇到了荆棘和坎坷,困难始终伴随着他。一是资金短缺问题。事业要干,宏伟目标要实现,村上又没钱,为了解决资金缺口,他先后从自家拿出73万元垫付资金用来完成新村改造。在他的带领下,其他村干部也解囊相助,解决了燃眉之急。二是拆旧墙建新墙问题。村里明确规定,在建各户新墙时,村里出工,村民出料,但大多数村民拆后的料不够,要买新砖,个别老百姓不愿意掏钱买砖。张龙就和“两委”成员贪黑起早地做工作,说明道理,讲清意义,把村里规划图拿给村民看,让村民知道新火炬村的远景,使村民心平气顺,主动配合。三是柴草垛搬迁问题。多年的陈规陋习,老百姓都习惯把柴草垛在房前屋后,虽说烧火方便,但使村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也不利于美化环境。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班子成员深入各家各户做工作,同时,村里在每屯拿出一块闲置地,用来统一堆放柴草。由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村民的积极配合,600处柴草垛的搬迁和1万延长米的旧院墙拆除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几年来,围绕改善民生,为百姓谋福祉,张龙先后抓了5件事:第一件事,解决征地拆迁矛盾。由于岭东工业集中区座落在火炬村,征地拆迁工作矛盾尤为突出,涉及火炬村100多公顷土地,200多户农民。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村里成立了矛盾调处领导小组。张龙先后解决群众纠纷50多起,无一例上访现象发生。三屯农民张晓峰和同组农民王淑媛两家由于地边界问题,几年来打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员曾因打仗被派出所拘留过。张龙知道后,向他们宣传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并针对问题的关键点加以解决,使两家消除误会、解开疙瘩,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这两家还给张龙赠送了一面锦旗。第二件事,建立义务巡逻队。火炬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距市中心仅3公里,人员复杂,社会治安面临的压力很大。为此,村里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定期对村域内社会治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第三件事,成立农民就业工作站。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张龙通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市就业局等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岭东工业集中区用工单位和他自己的建筑工程队用工优先录用本村村民,张龙还通过亲戚朋友帮忙介绍工作,使近200名失地农民顺利就业。第四件事,积极开展党员帮扶工作,做到老有所依,少有所教,难有所帮。三屯边光彩家十分困难,一家4口人全都有病,不能参加劳动,房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张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5万元,为该户农民盖起了6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二屯董柏冬家失火,房子被烧,张龙就积极张罗,动员区内工厂企业和村民捐款,他个人捐了1000元,总计获捐1.5万元,帮董柏冬家及时修好了房屋,解决了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每逢过年过节,张龙都到村里孤寡老人家看望他们,为他们送去米面油,问寒问暖。第五件事,为全村安装自来水。火炬村在早些年也曾安装了自来水,但因管理不善,自来水管成了摆没,老百姓还吃地表水。张龙上任后不久,就向老百姓郑重承诺,一周后让大家吃上自来水。经过紧张的筹资和施工,只用6天时间自来水问题就解决了,200多户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在抓好民生工程办实事的同时,每逢元旦、春节,张龙都代表村“两委”向各户发一封慰问信,还用村里的文明大喇叭播放慰问信。这尽管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但村民感到一封慰问信就似一封家书,暖了全村百姓的心。
今日的火炬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岭城的东部。火炬村的变化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赞誉,张龙本人也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街道党工委对他又委以重任,张龙兼任孤榆树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张龙不骄不燥,他表示这是党组织的高度信任和赋予他的光荣使命,他必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再创佳绩,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