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5-07-12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3期
关键词:氨甲氨甲环酸黄褐斑

郭 丹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郭 丹

吉林师范大学校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究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维生素和氢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氨甲环酸和氢醌治疗。给予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沟通交流护理干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氨甲环酸;黄褐斑;护理干预;疗效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两侧对称分布着棕褐色沉着,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病,对患者的面容造成不良影响,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关键[1]。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口服氨甲环酸在黄褐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皮肤科收治的13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2]。排除标准为:1.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2.经临床检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血管、肝脏等疾病者;4.分娩后不足半年或最近半年服用过避孕药者;5.近3个月曾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过黄褐斑;6.临床资料不齐全者。

将13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7例,男3例,女64例,平均年龄为(35.2±5.2)岁,其中真皮型32例,表皮型30例,混合型5例。对照组患者67例,男2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35.0±5.3)岁,其中真皮型30例,表皮型31例,混合型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口服氨甲环酸0.5g/次,每天2次,并用4%氢醌霜涂抹面部,每晚涂抹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 1.2g/d,用4%氢醌霜涂抹面部,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1个疗程均为12周。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如下护理干预方法:第一,心理护理。黄褐斑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很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负担,且许多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向患者讲解黄褐斑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第二,加强沟通。有研究表明,黄褐斑的发病与患者的精神压力关系密切,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护理中要积极加强沟通,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护士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医德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在交流沟通中了解患者的病史、精神压力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问题分析,指导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告知患者定期复诊。第三,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防晒的习惯,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选择防晒护肤品,尤其是在夏天,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以免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和番茄、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禁用芹菜、香菜等食物,多喝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面部色斑消退面积超过90%,颜色基本消退;显效:面部色斑消退面积在60%-89%之间,面部颜色有明显好转;好转:面部色斑消退面积在30%-59%之间,面部颜色变淡;无效:面部色斑消退面积低于30%,颜色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获取的临床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显示,差异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27%,组间对比,χ2=10.050,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 论

黄褐斑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明确,由于其多发于面部,大多数人认可可能是在酶的作用下,与皮肤中的酪氨酸合成形成代谢产物黑素蛋白[3]。临床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等都可能会引起黄褐斑。在临床治疗中,基本原则是降低黑色素细胞活性,避免产生黑色素颗粒。氨甲环酸是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纤溶止血药物,其既能组织赖氨酸的结合,同时也不会增强凝血酶原的活性。1979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与维生素C对比,氨甲环酸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由此,氨甲环酸开始用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中。早期的研究表明:氨甲环酸的化学结构与酪氨酸的化学结构相似,都有COOH,氨甲环酸通过参与到酪氨酸的竞争中,干扰络氨酸酶对酪氨酸代谢的促进作用,从而起到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效果。Kazuhisa[4]进行体外研究,结果发现:氨甲环酸不能对酪氨酸起到直接的作用,在有角质形成细胞的条件下,对酪氨酸酶产生增强作用的sc-uPA,阻止纤溶酶原转化为干扰黑素细胞,减少黑素颗粒向角质细胞的转运。赵艳[5]的研究发现:氨甲环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提示运用氨甲环酸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黄褐斑的治疗与护理中,不仅要重视外表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的恢复。与此同时,滥用护肤品等造成皮肤的损伤,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正确保养面部皮肤,一方面消退黄褐斑,一方面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总之,在黄褐斑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氨甲环酸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黄褐斑的消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朱春肖,叶晓红,包真,等.护理干预对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908-1909.

[2]邸星星.E光结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

[3]张璃,林孝华,唐东阳,等.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2):1139-1141.

[4]Kazuhisa M;Yasushi T.Mechanism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melanogenesis in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in the presence of keratinocyte-conditioned medium[J].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2007,53(04):389-396.

[5]赵艳.氨甲环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74-175.

郭丹(1979-),吉林师范大学校医院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氨甲氨甲环酸黄褐斑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