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

2015-07-12李泽祥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3期
关键词:尿道口阴茎成形术

李泽祥

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

李泽祥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23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尿道下裂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9%、36.8%,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疗效

尿道下裂属于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年龄一般为2~15岁,尿道下裂对患者的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影响严重[1],临床上一般采用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此种方法虽然疗效好,却容易引起尿道狭窄的并发症,由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我院通过对76例尿道下裂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尿道下裂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观察组38例患者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2±1.3)岁,属于Ⅱ度尿道下裂患者29例,属于Ⅲ度尿道下裂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8±1.5)岁,属于Ⅱ度尿道下裂31例,属于Ⅲ度尿道下裂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8患者采取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沿尿道口向阴茎远端保留尿道板宽4~5mm处做U形切口,环形切开包皮内板,注意距离冠状沟5~8mm,分离阴茎白膜和深筋膜,脱离阴茎皮肤,将尿道板两侧纤维素带切除,矫正阴茎下弯。将带血管蒂包皮状皮瓣横切8~10mm,转移至阴茎腹侧并加盖在尿道板上,采用6-0Maxon线连续缝合,用血管蒂组织覆盖加强形成尿管,缝合阴茎头两侧翼作为正位尿道口,最后修复阴茎腹侧创面。观察组患者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做U形切口、脱离阴茎皮肤及矫正阴茎下弯,但尿道板保留宽度增至6~8mm。之后切开尿道板正中,尿道板宽伸展为12~14mm,尿管形成方式为缝合尿道板,同样采用血管蒂组织及阴茎腹侧加强尿管,最后做尿道口的形成和阴茎附侧面修复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成功为阴茎伸直良好,排尿正常。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35例,手术成功率为92.1%,对照组手术成功为28例,手术成功率为73.7%,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较多,每种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尿道下裂手术的治愈标准为[2]:阴茎外观恢复正常,下弯纠正良好,包皮分布均匀,尿道开口达到阴茎头部,阴茎正常伸直,排尿通畅且无溅撒。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在进行横切带蒂包皮岛状皮瓣及加盖尿道板形成尿管操作时,对阴茎背侧包皮要求较高,阴茎背侧包皮需丰富,在分离血管蒂组织时,要保护好阴茎背浅血管、因此,手术操作较为复杂。耗时长。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主要优点为:①手术具有较高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少,由于手术的尿道修复材料仅为尿道口远端的尿道板,血供更为丰富、组织伸展性更强,尿道更易于成形。据研究表明[3],尿道板黏膜皮下血供丰富,主要组成部分为平滑肌和胶原,并无退行组织。②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③尿道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良好,新建尿道与原尿道之间避免出现环状吻合口,新建尿道由于海绵体的支撑作用,降低发生扭曲的概率,同时尿道狭窄的发生率降低。④阴茎外观更接近生理状态,手术纵形切开阴茎头尿道板,尿道管两侧卷向腹侧方向,阴茎头部尿道沟加深,成形后的尿道口呈纵形裂隙状。⑤充分矫正阴茎下弯。由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具有以上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手术后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尿萎、尿道狭窄等。尿萎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防止尿萎的发生,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术中应避免对较大血管的损伤,避免使用电凝设备。新建尿道宽度应足够宽,尿道板正中纵形切开需切至白膜,要充分加强覆盖新尿道。术后要确保胃管通畅,引流应顺畅以免发生膀胱痉挛。术后可进行抗感染治疗。尿道狭窄主要发生于尿道外口,手术时尿道板纵切避免离龟头顶端太近,缝合部位为阴茎头中下部,新尿道口形状为椭圆形。

本次对76例尿道下裂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2.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3.7%,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9%、36.8%,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尿道下裂,并且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是临床上近年来治疗尿道下裂的最新方法,此方法是利用阴茎复侧的组织来重新建立新的尿道,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尿道狭窄等手术并发症[4],同时,此种手术方法还可以对阴茎弯曲矫正手术失败的患者进行二次阴茎弯曲的矫正[5]。本组研究的结果提示,使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9%、36.8%,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1]熊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甘莹波.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

[2]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08):241-242.熊林,张小明,胡卫列,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

[3]形术治疗尿道下裂810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08(13):71-74.张小明,何恢绪,胡卫列,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

[4]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3):1321-1323.何恢绪,姚华强,李衷初,等.常用尿道下裂手术. 见:

[5]何恢绪. 尿道下裂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1-166.

李泽祥(1975-),男,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尿道口阴茎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什么是处女膜病
高压电致胸壁洞穿性损伤伴阴茎伤救治1例
阴茎根部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报告
阴茎不全离断再植1例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硬结症术后复发21例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RN喷洒抗菌膜预防男性尿道口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