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的创新与本土化:基于近十年二胡艺术研究文献评析

2015-07-12宋姗姗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50014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二胡技法创作

宋姗姗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250014)

民族音乐的创新与本土化:基于近十年二胡艺术研究文献评析

宋姗姗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250014)

通过近十年二胡研究文献的归纳和梳理,目前二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建构、处理二胡艺术发展中现代性与民族性、传统性的交叉问题、一些民间新的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以及国际器乐文化的比较和借鉴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二胡艺术的发展应该处理好创新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二胡创作;本土化;文献述评

项目:山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二胡演奏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创新研究”(SYJG302032)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对二胡演奏技巧和表演理论的探索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从二胡作品的创作和分析、二胡的表演风格和技法、二胡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对二胡表演艺术家的回顾与反思等,内容广泛、视角多样,显示了二胡理论蓬勃发展的新势态。

一、二胡作品及创作研究

最近10年,二胡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体裁、技法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在创作观念上,这些作品注重对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创新与变革。它们大量吸取西方作曲和演奏技术,并在不同民族文化、技术的相互交流中探索新路。从实践中看,绝大部分新民乐都超越了传统音乐的技法和范围,代表作品有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许学轩的《二胡协奏曲》等。还有部分创作者直接将国内外其它乐器作品移植成二胡作品,如《野蜂飞舞》(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小提琴曲)等。部分作曲家大量借鉴和移植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出一批“后现代”二胡作品。可以说,近年来在二胡音乐创作领域已经出现了多元创作技法并存的格局。另一方面,二胡创作中的移植促进了二胡演奏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二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不能背离这一属性一味移植不同文化属性的音乐作品。比如从小提琴曲移植的《流浪者之歌》中有大篇幅高把位连续快速密集音符的演奏,然而演奏者不但音准方面难以把握,在共鸣、艺术表现方面都达不到原作品的意境和效果。1

二、二胡演奏技法和表演艺术研究

自21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技巧、表演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从演奏技法上看,有一些全新技法的产生,比如通过指法上的揉、滑、滚、打和弓法上跳、飞、抖、顿来演绎乐曲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特定意境以及风格特征等。演奏者还开始注重“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心听觉与音乐想象、视觉记忆及表演技术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演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宋飞强调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性。一度创作是将乐谱符号转化为实际音响的一种艺术创造,二度创作则是开启音乐感知力、想象力、演奏技巧的运用和音乐的组织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作为一个演奏者能够达到得心应手所必需的训练过程。3在二胡演奏技巧的探讨中,还出现了多学科理论和视角的交叉趋势。比如,一些演奏者将哲学理念贯穿到二胡技法的探讨中,在演奏中运用技巧表现作品内涵、在处理基础性技巧与风格性技巧的关系以及音色中的刚柔、虚实、明暗、浓淡、薄厚过程中都存在如何把握和运用“对立统一”的问题。4教育家宋国生还以数学原理指导学生进行二胡基本功训练,形成了全新的习琴理念。“实践证明,在基本功训练中运用数学的原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更牢固地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还可以更直接地把握技术动作的要领。避免了学习中的程式化和表面化。”5

三、二胡的地域特色和表演风格研究

对音乐地域风格的探讨一直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重点。张韶先生曾将近代二胡音乐归纳为南派、北派和刘(刘天华)派、阿(阿炳)派、蒋(蒋风之)派、秦(陕西)派、粤(广东)派等。二胡界还有南陆(陆修棠)、北蒋(蒋风之)、南闵(闵惠芬)、北王(王国潼)的说法。二胡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有文化、地理和语言等不同原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和人文习俗,我国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具有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

如《葡萄熟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天山风情》、《秦腔主题随想曲》《信天游》等。从节拍上看,崎岖不平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南方的二胡作品则大多被赋予了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比如《江南春色》《姑苏春晓》《忆江南》等,这些作品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6目前,国内音乐类院校大多很重视发展地方风格的乐派。比如西安音乐学院专门成立西北民族音乐中心研究具有西北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则专门设有“长安乐派”研究专栏对陕西音乐流派进行研究。从未来的发展看,二胡不同流派需要从创作、理论、教育、演奏四个方面更好地将艺术流派融入本土音乐文化发展中,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四、二胡艺术家、演奏家研究

除了二胡流派宏观音乐风格的研究,对国内各时期、各流派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个人经历、表演风格、演奏技法和教学经验的介绍和分析也是近年二胡学界探讨的主要议题。其中,“刘派”二胡代表人物刘天华的创作和演奏兼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特点,作品的乐音形态、技法特点和内涵气质上体现了以中国传统音乐化来融化西洋音乐因素、技法的创作特征,并形成了他“勿谓我偏爱胡琴”的思想。7由于音乐对社会、人生的内涵主要以情感为中介,马友德提出“练情”说:“练琴时,必须是设身处地,亲临其景,亲察其情,深入体会所演作品的精神实质,必须神游其间,才能心领神会,有情可表。”8王乙强调二胡演奏中的“形象性思维、抽象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灵感性思维、立体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包括直观性、概括性、运动性;抽象性思维包括数字性、概括性、理论性;辩证性思维包括规律性、两面性、联系性;灵感性思维包括诱导性、激发性、点化性;立体性思维包括层次性、系统性、多维性;创造性思维包括传承性、批判性和独创性。9近年来一些中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传播广泛,日益受到二胡界的关注。比如,王建民的作曲和演奏技巧被概括为“去民间化”,具体表现为“定弦标准化、记谱和标注标准化以及创作和演奏标准化”,这有利于二胡艺术的国际推广。10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涉及宋飞等青年演奏家,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色。

五、文献评析:在本土化基础上创新

由于文化上的日益开放和二胡创作观念的改变,二胡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从早期相对单一的作品分析和技法探讨扩展到移植创作、二度创作、内心听觉、地域特色和表演风格等方面;二胡研究的重点也从基本的弓指法训练向演奏的空间感、抽象感(对立统一)、情境感(立体感)和形象感转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一,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擅长表现抒情旋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习俗,在表现高难度技法和后现代作品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局限,在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品和移植作品时,我们如何协调器乐的传统性和作品的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另一方面,一些现代作品的受众和影响力非常有限,部分作品甚至昙花一现,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作者们又该如何应对?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此问题虽有争论,但却没有回答在新的时代我们如何处理二胡艺术发展中现代性与民族性、传统性的交叉问题。第二,现有作品分析大多集中于传统名曲和普及度较高的曲子,一些独具匠心的作品关注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二胡的创新。比如刘文金先生2000年完成的“无伴奏二胡套曲”《如来梦》(又名《种子灯焰》),该作品无论是题材选择,曲体剪裁,篇幅结构,乐思展开,技巧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全新创造,但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再如温德青的二胡协奏曲“痕迹系列”也鲜有文献涉及。第三,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演奏技法、表演经验等实践层面,理论创新较弱,特别是缺乏系统化、学理化的演奏理论构建。《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权威理论期刊上的文章数量较少。人民音乐出版社近10年出版的拉弦类乐器书籍绝大多数都是二胡入门教材、二胡演奏技巧、二胡技法和名曲演奏示范等,只有蒋风之和蒋青所著的《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中用了较大篇幅探讨了二胡演奏的理论问题。第四,二胡演奏方面的探讨仍然是“学院派”的,一些民间的或非主流的演奏形式和演奏技法很少有人注意。比如胡琴双音旋律演奏法、电子二胡、借鉴现代音乐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包装形成的“新民乐”等表演形式鲜有文献涉及。第五,对二胡艺术家的研究只是侧重于回顾和介绍他们的成就,难以在他们的基础上将二胡的演奏技法和理论继续推进。这也是二胡理论难以系统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艺术家和演奏家们的研究大多围绕自己的演奏技法和心得经验展开,但却很少进行纵向(不同时代的演奏家)、横向(同时代的演奏家)的对比,这使得不同流派的二胡演奏技法和理论难以相互借鉴和融合。

传统艺术只有在不断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和壮大。二胡作品的创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和现代人群多元化的音乐审美需求,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阳春白雪的理论探索,同时也要关注“女子十二乐坊”等下里巴人喜爱的演奏和表演形式。这就要求二胡的创作者和研究者熟悉人民的生活和语言,积极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研究和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切合时代背景的作品。同时,理论应该指导实践。对新的二胡表演技法和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空白有待填补。在二胡演奏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待推进。除了应用数学、物理、生物学、运动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外,人文学科中的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也有很好的视角和理论可以借鉴,比如二胡创作中时代背景、审美特征、文化符号、社会身份的分析和把握等。最后,有关二胡的地域风格研究应该扩大视野,需要加强世界各地域、各民族音乐元素间的比较研究,促使二胡艺术向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注释:

1.金萾.《二胡曲创作中移植手法的思考与展望》《人民音乐》.2011(9):32-35.

2.张尊连.《试论二胡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中国音乐》.2009(4):13-16.

3.宋飞.《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393-396.

4.王建宝.《浅论对立统一法则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中国音乐》.2007(4):252-253.

5.陈洁.《论宋国生二胡教学理论中的内在数学原理》《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4)82-86.

6.段晋中.《对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探讨》《艺术教育》.2006(7)50-52.

7.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45-51.

8.刘承华.《对音乐内在张力的精心营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4):35-38.

9.傅建生.《论王乙二胡教学思维规律与思维特征》《中国音乐》.2009(4):7-13.

10.汝铱.《二胡艺术发展的去民间化与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人民音乐》.2011(12)25-27.

宋姗姗(1981—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二胡技法创作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手绘技法表现
《一墙之隔》创作谈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一把二胡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