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声音现状研究

2015-07-12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400059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音乐

丁 波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400059)

微电影声音现状研究

丁 波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400059)

电影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微电影声音是最具有当代品格的声音。由于微电影的发展正蒸蒸日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微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很有意义,并且笔者力图对微电影的声音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希望能为微电影在以后的创作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微电影;声音;现状分析;特征

从2012年开始,微电影以一种不同于以往影视节目的一种新的面貌和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迅速广泛地传播,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微电影是一种大众话语权。微电影和微博、微信一样,具有很强的网络色彩,相比于现实语境中的发言权,人们通过微电影能够更自由、更感性地表达对社会,这种话语权对于草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并赢得受众和社会的关注与回馈,获取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囿于传播媒介的限制,微电影在声音、音效的创作上,相对来说比较粗糙。本文为此具体研究了微电影声音现状,现报告如下。

一、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微电影的含义

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获取资讯、与人交流、信息共享等都离不开新媒体,其发展之迅猛也正逐渐成为主流媒体。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电影是艺术和科学发展的结晶体,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着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摄影等某些元素,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主、时空兼备、声画结合的综合艺术。而微电影也是一种电影,能够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可以二度创作符合假定性的特征。其包含了十分丰富的艺术元素,并且融合了这些传统的艺术门类。除此之外,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是微电影与电影的相同之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为此我们认为,微电影是与电影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相同,故事情节完整的一种新型电影形式,其依靠新媒体进行传播,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并且具有投入资金少,拍摄时间短的特征。电影是成熟的视频形态,所以我们更多地直呼其名“电影”;而微电影现阶段尚不成熟,有人以其属概念特征、共性特征来称之为“视频短片”也无不可;因此完全可以用某种概念-“微电影”示人,而不必再强调它是视频短片。但微电影已具备了自己的美学和社会学特征,并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具有了独立品质,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视频类型。

(二)微电影的特征

1.创作感觉

作为微电影,可能更重要的是有“感觉”,故事一定要简单。微电影应该是有感觉的,一种细小的感觉,用最简单的故事去传达这种“感觉”。东西方电影的最大差异是:我们很多的细节一般都是假的,是杜撰的,很多故事是编的,所以整个作品也显得很假。当然,微电影由于篇幅所限,它必须是短快小微的,用最短的时间表达我们最平实的东西,很快的感染观众,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而感动人的往往是语言中的小细节、动作中的小细节,请注意有时这些细节可能恰恰是我们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当我们用镜头语言,调度甚至特效等手段把这些细节放大以后,这些真实的细节往往会唤起观众最真诚的感动。

2.完整表现

大电影是列宾的现实主义画派,微电影则是莫奈的印象画派。大电影是工笔画,微电影则是写意画,寥寥几笔,勾勒一幅画,而精彩之处又需精心描绘。微电影一定是完整的,凝练有深度的,绝不是凌乱的碎片化信息。从文化层面来讲,微电影是大众文化、草根文化的体现,不单是致力于经济利益的获取或艺术至上的个人追求;反观电影,现在依然是一种精英文化的体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或商业性,普通大众很难参与其创作和运营。

3.大内涵

微电影的数量目前是很多的,风格也非常多样,但是非常精彩的,真正具备艺术价值的,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广告性质的作品有点多,仅仅体现着商业价值但是没有哲学价值,很多也不具备文学价值。无论是大电影还是微电影,其本质都应该是电影,技术上应该是统一的,都是用镜头说话,用影像说话。

4.大容量和承载面

微电影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借助这种艺术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一种感觉,起码要做到是一种缩影,这是微电影的灵魂。微电影做得好的,有以前的短片,只是现在不称其为“短片”,与今天技术的发展、传播载体的变化都有关系,所以把短片的概念换成了微电影或微视频,更视觉化、影像化的东西,用微电影这个词可能更准确而不仅仅是电影的概念,不仅仅是长和短的区别。

二、微电影的声音表现

(一)电影中的声音

从电影第一次说话到今天多元化的声音制作,不断创新的声音内容强烈的感染着受众的听觉器官。数字技术的进入,使微电影中的声音改变了传统声音的制作方式和审美追求。电影声音理论是电影学理论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处于后现代语境中的微电影中的声音以其颠覆性的改革、出其不意的作风成为了声音世界里一支强劲的队伍,它对于建构电影学理论以及推动电影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带给大众源源不断的感叹和惊喜。。

(二)微电影的声音表现特点

1.宣泄性特征

并且微电影向来具有实验色彩,是个人经验的一种书写,是对个人情绪的一种感性的宣泄。微电影声音非常注重这种宣泄感,宣泄是新锐人情绪的张扬,是其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体现。他们选择了摇滚,这种怒吼式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一种表演,当内心充满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的种种迷惑、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2.大众化特征

在微电影中,声音的组成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由于制作经费和播放终端的限制,微电影的声音构成相对简单,层次少;碎片化的特点使其较多的使用音乐和画外音,塑造整体上相对连贯的时空;很多微影片中的声音都具有朴素、通俗,恣意宣泄情感的特点,并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创作人员把握住了大众的心理,用通俗的声音语言传递对边缘人群的关注。而在音乐上,微电影不同于电影多样的原声带,大多以一首为主旋律,并与主题相应。

3.初始化特征

专辑中的《静静凝望你》则有着极强的长镜头感,轻盈律动的旋律,极像是小女生才有的那种柔美和清纯的浪漫,带点可爱又充满率真。《花开时节》的音调,倒似充满着一种悬念的气息,配合电影中小女生寻找男孩时的复杂心情,也呈现出初恋那种既紧张又幸福的矛盾心绪,张弛抑扬间,也为青涩的恋爱,涂抹上了一些如涟漪般多变的光晕。比如《小面狂想曲》整部影片时长不超过三分钟,一碗小面从制作直到入口,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炒辣椒、煮面、熬汤,包括面馆里的吆喝,都可以在微电影里听到。前期总共采集了600多个音效,前后制作过7个版本,经过不断调整最终制作出《小面狂想曲》。不同的是,片中的“主角”并不是演员,而是声音。终极版的音乐中,使用了200多个小面音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重庆本地特色的川剧打击乐效果,大气的交响乐让歌曲更国际化。

三、微电影中的声音表现分析——以微电影《礼物》为例

从传播角度讲,微电影在于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既可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也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宣泄。微电影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像电影那样,追求造梦和奇观,对现实生活进行陌生化处理产生间离效果。微电影中的声音特色与其处于后现代社会的土壤是分不开的,微电影声音是最具有当代品格的声音。为此微电影中的声音表现如下:

(一)声音控制影片节奏

利用声音可以控制影片的节奏,在《礼物》的开始的部分,小白鼠从水管爬进屋子,然后画面闪出屋内酒瓶落下的剪影动作。这个音效就需要强烈,用以阻断之前的一切。片头音乐过后,开始这个段落剪的并不是特别紧凑,因为单纯看画面,一个完整动作是使用3个镜头还是4个镜头,其实差别并不大,但加上了声音后,节奏便出来了。

(二)拟音效果更需丰富

《礼物》在拍摄时并没有采用同期录音,因此所有的音效都采用拟音方式制作。因为是拟音,而整部影片都是发生在室内的单一场景里,所以音效需要做到丰富,才不会让观众感到这是后配的音效。比如在男主人公取悦女主人公的段落中,他用唱机播放了一段音乐,同时还有一些表演的内容。这里使用了比较常见的客观声音向主观声音的转变。开始播放音乐时,完全是从留声机里传出来的客观音乐声,而到了男主人公开始表演时,整个音乐则变为饱满的没有喇叭效果的状态,这就是通过声音来带动观众由客观现实空间进入主观感受世界的过程。

(三)音乐渲染浪漫基调

寂静是人类难忍受的情境,尤其是对于观影来说,没有声音的介入,难以保持注意力,这是有声片出现的必然原因。在微电影《礼物》中,导演对美术的设想是构建在欧洲艺术电影风格的基础上,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先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所有配乐都以极具法国特色的风琴为主要乐器。基于影片表达的需求,音乐的旋律控制在忧伤的情绪中。当音乐响起,观众马上被带入一种略有浪漫气息的淡淡忧伤中。同时,这样使用单一乐器为主的风琴音乐,还可以渲染出神秘感。片尾则是采用了一段与之前音乐风格统一,但配器却更单一,节奏更缓慢的音乐。选用这段音乐表达了事件后男主人公的心理得到了成长并回归平静。尽管女主人公是个没有生命的人偶,但这时,音乐中的落寞感也为女主人公赋予了人性之感。

(四)背景音效增加真实感

《礼物》整体的氛围是一种荒诞的浪漫,其中还略微带一丝诡异的色彩。这类质感的渲染,效果声必不可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类鬼片中那些非写实的夸张音效。但《礼物》并非是鬼片,所以我们并不能把效果声做得太明显,就像乐队中的贝斯一样,直接听过去并不会特别注意到这个声音,但是少了这个声音,就会让观众觉得声音空间的质感不够丰富饱满有质感。

四、微电影声音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传统电影会将声音处理的细致、丰富,而对于微电影来说,由于制作经费、制作周期以及播放终端的限制,在声音的构成上很难使用过于庞大复杂的声音构成,也造成声音构成相对简单,层次少。而《我的中学时代》是微电影《我的中学时代》的原声大碟。《照片》作为整张专辑、也是整部电影的开场音乐,虽然仅仅只有一段简单的旋律,却因为留白式的琴音绵延,从而拉出一种岁月长河般的宽度。那些泛音纯自然的泛音和共鸣,亦像是一种岁月的回响,让人遐想又让时空变得凝重。

五、结论

拥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的微电影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完整产业链,这种话语权的转变使得微电影反过来对传统电影进行反哺。微电影既不是所谓的“视频短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电影类型,她是电影百花园里一朵新的奇葩。在微电影声音的创作上,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1]杨轶.21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闫俊.中国商业电影艺术的人本主义审美诉求[D].西北民族大学,2010.

[3]王炎.数字电影时代的返璞归真[D].南昌大学,2010.

[4]郑亚冰.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协同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5]卢伟敏..评影视创作中的“高希希现象”[J].电影文学,2010(19).

[6]唐柱.孙宝瑞.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对现代影视创作的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4).

[7]李勇强.卞芸璐.乔露.“后影院时代”电影的网络传播及受众研究[J].当代电影,2011(07).

[8]陈宇.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网络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意义[J].当代电影,2011(10).

[9]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0]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1]王成宇.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研究[J].长城,2012(04).

[12]朱旭光.网络电影的市场发展阶段与行业生态建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4).

[13]王仕勇.网络电影概念与特征探析[J].当代传播,2009(04).

丁波,男,1963.5,重庆璧山区,汉族,本科,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影视音乐研究,主要承担:电脑音乐,影视配音配乐,影视音频技术等课程。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