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自然之美 明山水之德
——漫谈风水美学与山水画艺术

2015-07-12邓新影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42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风水山水画山水

邓新影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422000)

尚自然之美 明山水之德
——漫谈风水美学与山水画艺术

邓新影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422000)

风水学和中国山水画都是一个美的载体。一个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美的环境,以利于人们择佳址而居之;一个是师法大自然,创造出令人神往画面,予人以美的享受。它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发现美、创造美,体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尚自然之美,明山水之德。

风水美学;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一、风水与风水美学

在当今兴起的风水学热潮中,涌现出很多风水理论大师,而在韩国则把风水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之例。何谓风水?《辞海》释为: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辞源》道:风水指地宅或坟地的地势,方位等,旧时迷信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按其原意,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风水是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自理的一种学问。当然不排除风水的迷信色彩,特别是阴宅风水,可以说完全为迷信。但不管其有迷信成分与否,我们从其整个的运作过程来看,自始之终都在追求一种最高境界的美,一种对大自然美的欣赏活动,而且有其独到的美的法则,即风水美。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有“屈曲生动”“端圆体正”“均衡界定”“谐和有情”。

屈曲生动意即以“曲”“活”为美,在风水中讲究龙脉(山脉)有起有伏,才有生气;孟浩然在《形势辨》中指出,“夫屈曲水来朝,斯为吉”,这也是风水美学的第一原理。端圆体正是指对称统一之美;均衡界定 讲究均衡美,完整美,闭合空间,标定界限是龙砂虎砂的主要美学功能,产生一种均衡效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谐和有情,同化山水,予人以亲切谐和之情,向自然山水寻求保护,又要避免被压迫,被其克制。

二、山水画艺术与风水美学

风水美学原理来源于对大自然地势地貌审美认知、讲究天人合一之美与中国山水画素材美也来自大自然并讲究寄情山水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风水美学原理不但是堪舆家相度山水的理论指南,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审美情趣。据载明代山水画大师董其昌专门研究过风水,清代绘画理论家笪重光把绘画理论融入到风水理论之中。“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村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 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 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张又一伏,山欲动而势张,山从断处而云气生,山到交时而水口出”。由此可见其精通山水画而又通晓风水知识。“作山先求入路,山水预定来源,择水通桥,取境设路,分五行而辩体,峰势形固,谙于地理,象庶类以殊容,景色一致,昧其物情”。“云里帝城,山龙盘而虎踞;雨中春树,屋鳞次而鸣冥。仙宫梵刹,协其龙砂;树舍茅堂,宜其风水”。这就对山水画家明确提出了精通风水的要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风水美学对山水画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外,还有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即“尚自然之美,明山水之德”。也就是说风水美学和山水画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点。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美学原理:就是师法自然,追求山水画的意境美,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里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指的就是心灵的感受。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就是山水画家创作要以大自然为师,同时又要得力于对大自然的感受,因此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

在山水画创作人过程当中,画家们用大量的时间大部分的精力致力于对大自然的写生和观察,以欣赏者的角度去对待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作到“胸中有丘壑”,融入大自然,怡情大自然,以独到的审美角度去欣赏大自然,描绘大自然。而在描绘的过程中,便采用一些固定的模式或章法图式来描绘对象或改造对象,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恰是这种审美,则要考虑画面主次、构图。画山不画人则画面缺乏生气,画山不画水则画面缺乏灵气。故有山便有水,有水便有桥,有桥便有人,有人则有屋,有屋则有人居的局部环境,有环境则会有风水之美。古代的堪舆家(风水先生)和山水画家就是典型的自然山水的欣赏者和崇拜者。只是画家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美化并描绘出来的美传播者;堪舆家则是最佳居住环境的选择者和引导者;一个是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适宜的理想居住环境践行者,另一者是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者。但他们对大自然这个的审美主体始终没有改变。

风水事实上就是对自然美的审美追求而导致风水中的择址图吉利的行为形成,根据风水的规则和其科学原理去审视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而山水画就是根据大自然风景进行人为改造而达到一定的意境美。

三、风水美学与山水画艺术有着共同特点,两者研究的对象和审美的主体、角度均有一致性的特点

作为具有科学性质的风水理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画理论,均有其共同的主要研究对象——大自然的山和水,风水以"形峦"为体,“理气”为用,先审形局之秀美,再参天星之理气。中国山水画更是以山水之形显山川之美。它们都依赖于自然的环境和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和自然气息。中国山水画研究山水的气势和构图,最重要的是研究山水意境美。而风水按风水美学及理气法则研究山水的山势起伏的“龙脉”,以寻找或改造出最理想的宜人环境。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理想模式与风水理论中的如何选择理想的环境的观念和方式,以及选择理想环境景观的价值取向和景物构成模式上有一致性。

风水理论中要求的理想风水模式与山水画的山水造型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

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较早将风水理论的方法和原理大量融入山水画中,如北宋的郭熙,清代笪重光的《画筌》,以风水理论阐释山水画理,根据风水理论结合自然山水,加以创作。崎岖的山形如飞龙、生龙等。层峦叠嶂,树木层林,无论是大画小画都十分符合风水理论中所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符合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坐北朝南,藏风聚气”。应得了书画爱好者的信赖。追求的是山脉龙势的神韵,山环水抱,,泉水长流,曲径通幽的幽雅情趣,确能唤起人们的遐想。

山水画在绘山时考虑画面中的主山和其它侧峰山峦与之相呼应。主峰与侧峰相呼应,分出前后层次。讲究其间云气升腾,涧水潺潺为画境增添生气,令人神往。而风水就是要寻找有龙脉、“理”“气”的最佳宜居之佳境。风水佳境理想模式即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朝山,且有一流水从前曲过,乃佳境也。是谓标准的风水宝地,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的造型大都皆是如此,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就画了一个如是典型的村落,也是黄公望向往的理想隐居之地;马琬的《暮云诗意图》、王蒙《秋山草堂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青卞隐居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均不例外。这应该是风水美学的标准模式与山水画的构图模式章法有惊人的一致性的缘故。

山水画与风水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追求理想宜人的生活环境和满足人们审美心理的需要是风水学和中国山水画共同目标。风水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及心理慰藉、图个吉祥的需要;山水画满足人们净化心灵、融入自然、怡情自然而达到心理最大的享受目的。

画家与堪舆家有着共同的身份——美的创造者和发现者。对画家来说,山水画的价值就是可以让画家在其中“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变情”,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以自然之象,表内心之情志,景中有情,情寄于景,故山水画家自觉地用风水的审美原理去体会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寄情大自然。

对于堪舆家来说,虽然不能将大自然之美境描绘于绢素之上,但一直乐山悦水,用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观山察水,这本身就是美学审美的过程,是一个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的过程,觅寻最宜人与自然可以相融为一体的环境。从古代的皇宫到山野小村,从伟人故里到无名草庐,均讲究风水美学,并无不用其极。

堪舆家与山水画家都是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风水美学和中国山水画都是一个美的载体。一个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美的环境,以利于满足人们心理需要及实际生活需要而择佳址而居之;另一者则是师法大自然,去其糟粕,取之精华而创造出最理想的画面,令人神往,予人以美的享受。总之,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发现美、创造美而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体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尚自然之美,明山水之德”。

[1]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M].团结出版社出版,2004.

[2]张延生.《易学入门》[M].团结出版社出版,2004.

[3]李润生.《美术欣赏》[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

[4]杨维增.《周易和住房风水》[M].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

邓新影(1975-),男,湖南洞口县人,现任职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猜你喜欢

风水山水画山水
《山水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