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媚娘》与《羊脂球》比较研究

2015-07-12王东星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羊脂球创作

⊙王东星[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作 者:王东星,河南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戏曲学。

樊粹庭的《花媚娘》创作于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用血和泪交织而成的控诉书,《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9世纪的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虽然这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创作时间各异,但我们仔细阅读比较之后不难发现,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的异同对其进行考察。

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的异同

(一)思想内容《花媚娘》和《羊脂球》都在不同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本国的社会历史问题。《花媚娘》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花媚娘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含羞忍忿屈从胡贼,为救公爹之命,付出了血泪的代价,心灵深处却累积着贞节丧失的愧疚和自责。作品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富豪胡利金荒淫无耻的丑恶行径;批判了统治者为一己之私而不顾百姓生活的社会现状。《花媚娘》中出场人物有二十多个,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卜算先生等都一一涉及,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

《羊脂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与《花媚娘》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妓女羊脂球在战争中的遭遇,以及众人前后对待她态度的转变,来反映普法战争中社会上所谓“高贵阶层”的丑恶嘴脸,同时也赞扬了法国劳动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虽然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生活面貌,但在刻画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花媚娘》反映了隋炀帝大肆奴役劳动人民修建大运河的历史,而花媚娘遭遇的悲惨事件始于丈夫被抓去修运河开始,可以说这是造成媚娘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花媚娘一家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在当时还有无数这样的家庭遭遇如此悲苦的命运。这样便从侧面强烈批判了统治者和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而《羊脂球》展现的社会生活面貌相对窄一些,只反映了法国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力量在法国战争时期的政治态度,却没有反映阶级内部的矛盾。

(二)人物形象塑造《花媚娘》剧中的花媚娘原本是贤惠本分的好妻子、好媳妇,过着平淡的农家生活,不料灾难却突然降临,丈夫被抓去开挖运河,瞎爹弱媳顿时陷入无依无靠的生存困境中。公公染病在床,无医无药,媚娘四处讨乞,遭到乡绅恶少百般欺凌。进门公公呼痛嚷饥自己却无计可施,硬着头皮到富豪胡利金门上苦苦求贷,胡见媚娘秀色可餐,遂以借给银子为由,调戏媚娘。媚娘夺门逃走,义正词严地斥责胡贼为富不仁、乘人之危。此时的媚娘发誓贫不失志,节烈自守。可一进家门,公爹奄奄待毙,只好当街哭诉求乞,却轮番遭到恶徒戏侮。转念再想到胡家借银,浑身直打寒战,悲愤交加,无奈之下她只得屈从胡贼。剧作家借助一个个让人揪心含泪的细节,揭示出花媚娘心内滴血、贼前嬉笑怒骂的痛苦心境。她含泪嘲笑土豪胡利金“:大爷甚有钱,常把女人怜。银子到奴手,倒凤又颠鸾。”在咽泪装欢的屈辱生涯的煎熬中,终于盼到了丈夫从河工逃回,媚娘一面如释重负,一面却感到贞节不存,愧对丈夫。她偷服铅粉,瘫软在丈夫怀中,悲切泣诉,临终前竭尽心力地对天呼喊:“还我的宝贝,还我的贞节来!”①花媚娘含恨辞世,结束了她充满屈辱伤痛的短暂人生,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被屈辱被损害的弱女子横遭玷污的悲惨现实,引人深思。尽管她失节的行为有违道德和贞节的信条,但她珍爱他人生命、自觉承担伦理义务的牺牲精神,毕竟浸透着传统文化中诸多可贵的成分。

《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羊脂球的身份与花媚娘不同,她原本便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但在她身上所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与那些以上等人自称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当侵略军野蛮地强占人民的住房,特别是敌人住到她的家里时,出于民族自尊心,她不顾一切地“扑到了其中第一个的脖子上”,准备扼死那个敌人,显示了她的英勇无畏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再如面对普鲁士军官企图占有她时,她大骂那名军官“:这个普鲁士的败类,我永远不会改变主意,永远,永远,永远!”②羊脂球愤怒地反抗,因为她知道这不仅是对一个妓女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侮辱,此场景表现了羊脂球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维护民族尊严的高贵品德。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花媚娘和羊脂球虽然所处的国家、时代和所属的民族不同,但是她们的身份、性格及表现的社会意义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有许多相同点:都有着受压迫、受凌辱的共同遭遇,又都有摆脱这种环境的强烈愿望;同时,她们还都具有不畏强暴、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但是,花媚娘和羊脂球的性格又有很大不同。与羊脂球相比,花媚娘成了为守望爱情与维护家庭而沦为暗娼的美丽囚徒。《花媚娘》不仅靠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打动观众,其剧本中的科介都能准确地揭示主人公隐微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花媚娘》中有这样一节科介提示:

行至墙角之处,抓了麦秆一把,抬头一看,墙上挂有其夫之锄,猛然有所感动,如见其夫,惊,发抖,麦秆撒地。③

花媚娘刚刚平静的内心,在突然看见丈夫的锄头后,顿时掀起巨大的波澜。见锄如见其夫,想着丈夫服役在外,自己因给公爹治病委屈失节,愧恨交加。

连重淫句,行走轻佻。及进门,猛见其夫,大骇,将银子散地下,奔小房下。周大义惊疑。④

在由良家妇女到沦为暗娼的过程中,其举止行为均发生了微妙变化,尤其是见到丈夫的那一刻,内心陡起乌云,羞愧悲愤,手中之银洒落地上,却毫无知觉。花媚娘这样一个乡下良家妇女,先是在态度上与乡绅恶霸划清界限,最后发展到为救公爹无奈沦为暗娼。花媚娘个人形象中的这些特点是羊脂球所无法比拟的。

羊脂球的性格与花媚娘有很大不同,如同样具有反抗精神,但因反抗对象的不同,花媚娘的反抗较有目标,而羊脂球则显得有些盲目了。她对普鲁士军官的反抗带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她的反抗具有下意识性,并不像花媚娘那样心中具有明确的坚守和对胡贼强烈的仇恨,所以羊脂球最终屈服了。而花媚娘的屈服中仍带有凛然之气的无奈和心酸,读来令人心痛。羊脂球是善良的,但她的这份善良为卑鄙的人所利用,最终成为了善良的牺牲品。

羊脂球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固定的,作家通过其社会地位与人物精神的反差来塑造人物形象。而花媚娘则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她的身份几经转变,但内心始终保持着那一份纯洁和坚贞。出于对亲人的爱和对自己的尊重,即使当她遭受无数悲痛、心中充满对那些卑劣人的痛恨时,依旧没有自甘堕落沉沦,反而被心灵深处对贞节的坚持而折磨至死。花媚娘的矛盾挣扎使这个人物血肉丰满,真切感人。

二、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的异同

(一)创作目的 樊粹庭先生在创作这部剧作时,中国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花媚娘》给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时期的各阶层民众巨大的心理震撼,也提供了一份被残酷的现实扭曲戕害的弱者饱含血泪的起诉书,足以引发人们对现实命运与灵魂道德之间沉痛的思考。“《花媚娘》在当时历史上起到了一个揭露黑暗、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之觉悟,起来与反动统治作抗争的作用的。”⑤可以说樊粹庭先生不仅是以剧作家的身份和眼光创作此剧,更是以一颗饱含爱国之心的国人身份来创作此剧,所以此剧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莫泊桑创作《羊脂球》时初涉文坛,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作家思想,造成了作家对当时社会认知的不同,对社会剖析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表现上会出现不同。莫泊桑以《羊脂球》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叩问人性、控诉侵略者的暴行,但他并非直击侵略者,且在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真实面貌方面有较深的侧重,主题会有所倾斜,因此其反抗的主题会有所减弱。

(二)创作方法 《花媚娘》与《羊脂球》都是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樊粹庭是一位饱含忧患意识的剧作家,他关注国家命运与民族兴衰,坚守“大众化”立场从事戏剧创作,借以反映时代脉搏和民族命运。他尊重大众审美情趣,站在民间立场为民立言,以庶民的视角俯瞰民族危机之中的芸芸众生,及时传递出罹患战争灾难而奋起抗争的广大民众的真实状态。加之他对民风、民情、民俗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乡语、俚语、俗语的超强驾驭能力,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民生疾苦与民众心理的经典剧作。作者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和谐统一起来,既按照历史事实来创作,又不完全拘泥于史实,有虚构和加工部分。

《羊脂球》在创作方法上采用纯客观性的叙述,作者在小说中基本不暴露自己,他让小说中的人物自己说话,以各自的言谈举止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从而使小说展露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情感是隐藏的,埋在暗潮涌动的故事行文之中,从字里行间可见他分明的爱憎。小说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去反映社会、揭露人性,是以一种艺术的真实去反映现实,虚实结合使小说充满着无尽的力量。

总之,通过以上从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两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樊粹庭的《花媚娘》与莫泊桑的《羊脂球》在思想内容、创作技巧上的相同和差异。花媚娘与羊脂球是中外作品中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所蕴含的独特的个性、思想的深度、高尚的精神,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①③④ 樊粹庭:《樊粹庭文集·创作剧目》(上),张大新编校,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74-494页,第478页,第492页。

② [法]莫泊桑:《羊脂球》,惠君、王惠玲主译,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⑤ 石磊:《“樊戏”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猜你喜欢

羊脂球创作
Jazz
莫泊桑《羊脂球》的艺术特点解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谈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主旨表现
美与丑的对比:谈小说《羊脂球》中的人物角色塑造
探析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人物塑造
莫泊桑《羊脂球》的心理解读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