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倪瓒作品的特色与古典文人精神

2015-07-12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15123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倪瓒文人画文人

郑 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215123)

谈倪瓒作品的特色与古典文人精神

郑 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215123)

文人画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其中体味到的是元人沉痛的灵魂和深邃的生活思想,蕴含着极强的抒情性。而作为文人画的杰出代表,倪瓒创新的画面形式,成为元代画风的经典样式。本文在分析倪瓒画面构成、骨法用笔、特色处理的基础上,看文人精神,这对我们在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展古典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倪瓒;文人画;文人精神

倪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子,无锡人,是我国元末明初(1301—1374)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倪瓒出身江南富豪之家,志趣高雅,青年时本想有一番作为,可是家庭境遇的变迁改变了他的理想人生。在经过短短的青年时期的一段好日子之后,他后面的大半生一直处于贫困、杂乱之中。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倪瓒一直过着时隐时出的潦倒生活。在这期间他常常泛舟太湖、杖履深山,宛若隐士高人一般,表面上吟诗作画十分潇洒,其实却是处于万般无奈的境地。动荡年代带来的难以言说的哀怨在他内心淤积,最终生活的磨难使他客死他乡。倪瓒一生将绘画作为伴随左右的精神寄托,那积聚着内心情感的清水淡墨成为了他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一、倪瓒作品之特色

倪瓒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元四家”最为突出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是他公开的个人创作宗旨,这充分体现了元文人画由宋代山水重写实与意境的追求转为画者情感的情感寄托和精神的表达。元代文人画更加注重绘画本身的美——线条美、形式美、结构美,以及传达出的作者的主观精神。在倪瓒描绘的太湖风光中,景物的经营别具一格,坡坨的树林、伏卧的远山,大片汪洋湖水,都传达出清幽萧寒的意境。以倪瓒的名作《江亭山色图》)为例,置陈和布势极为简括,多半只做一个开合,即近景画石坡土岸,上植三五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远景画一两脉平坡远岫,山石林木都用褐笔淡墨轻拂漫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似实还虚。远山与近树之间大片留白,是为水面,广阔的水域不着一物,树下有时添一草亭,单绝不见人物。画面浸透淡淡的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试的孤寂情调,处分体现了元代封建知识分子万般无奈下的清贫与超脱出世。

倪瓒的画面构成和笔墨情调都极具特色。他笔下的的景物大都有意识的归纳为远山、湖水、近树山石的三段式构图,这样的构图形式具有一种极简的美感。典型的太湖风光决定了他画面采用的透视既不是“自山下仰山巅”的高远,也非“自山前窥山后”的深远,而是采用平远的布局,在相对“平视”中观察景物的远近关系,与焦点透视有些类似,只是基于中国画在表达上特有的“取近少取远,取远少取近”的特殊处理方法,加之画面的视平线放置的相对较高,才使得焦点透视的感觉不那么明显。在笔法上,倪瓒擅长以“折带皴”表现山石,“以卧锋拖勒后转势直擦,用笔坚凝松灵”,点缀疏落,势在庸懒,以看似漫不经心的简单笔墨,通过干湿浓淡的变化,在黑白之间让人感受到湖光山色之光彩。

和其他元文人一样,倪瓒的画中也采用了大面积的题字。但他明显不同于唐宋画家将文字题于石隙、树根使之不过分侵占画面的主要部分的形式,而是有意识的使文字成为整个构图与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使书法和绘画彼此配合呼应,形成书画有机统一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借文抒情,加之朱红印章补充画面、平衡布局、增加气氛。如此一来,画面的审美因素增加,作者对于画面的主观设计倾向更加强烈。这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倪瓒作品的文人精神

当然,倪瓒之所以成为元代文人画最杰出的代表,原因不只是单单表面可见的形式。他的画面简淡至极,在这样的风格样式下蕴涵着无限奥妙。正如王世桢讲的“元镇极简雅,似嫩而苍,宋人易学,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方薰也指出“云林大痴画,皆于平淡中见本领,直使智者息心,力者丧气,非巧思力索能造”,均明确的指出倪瓒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丰富充盈,非一般画者可及。经历世事沧桑与人生悲怆的倪瓒,他笔下的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摹写,而是成为一种精粹的艺术构成,其中浅默一种高尚、清逸的、特有的文人精神。他眼中的客观世界不再是常规的青山绿水,多了一份沉思和淡漠。不见一人的处理,偶尔零落的孤单亭廊,触动无限世事苍凉;三段式的构成,近树远山间大面积空白的水色,望穿一切离合悲伤。相比曹知白那松灵秀逸的疏松曲岫,黄公望那漫溢柔情的富春山居和马远那尚有蓑翁泛舟的寒江独钓,倪瓒无论是在画面的提炼表现还是主观感情的诠释上都做的更为独到。他通过世俗的景色,传达出远高于世俗的美感,展现自己特有的心境,缓缓勃发的宁静与1思考宛如古筝乐曲一般,单纯中孕育深沉,醇厚里浸透空灵,形象之外的韵味尤然而生。

倪瓒的艺术成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的画印证了简洁的力量,宣扬精神的内涵。对于大多数身处变幻莫测、急功近利的今天的人们,艺术不再单纯是体味人生、净化心灵的手段和产物,而是更多的充满功利色彩。尽管如此,我们同样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有所展获。首先,倪瓒的描绘对象是再为平常不过的自然风景,画面没有强烈的对比,没有绚丽的光色,没有抽象费解的形式,看似简单的褐笔淡墨中包含了最为高尚的人类情感。这正说明相对绘画表达的主观精神,对象和题材都是次要的;其次,优秀的艺术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情感凝结。不管这种情感是十分强烈外在的冲动还是缓缓积淀的内在触动,都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以真感情换真感情,而经历苦难的头脑往往更清醒,更能避免浮躁和情绪化,看问题更加接近本质。这也是大思想家、艺术家往往都历经坎坷才终成大器的原因。在今天,舒适安逸的生活弱化了人们的心志,面对眼前的花花绿绿,面对意料之外的艰难困苦,我们往往无所适从。现实的迷茫和失意换来的不是冷静的思考,一些人屈从了自己的无助,看似充满“精神性”充满“思想”的所谓图式、符号浮躁的充斥着画面。倪瓒的作品被明清的文人推崇备至、奉为上品,推崇的是向往美好的文人理想,供奉的是清高出世的文人精神。沉寂在倪瓒创造的美丽意境中,不禁想起当代文人周国平的一句话:“在淡泊中坚持,在变迁中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寂寞与清贫,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追求。”

倪瓒的作品及其文人精神,对于今天的从艺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时代不同,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也理应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做迎合现实的妥协者,而是要成为高尚情操的守望者。面对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崇尚的是不同的价值观,而透过倪瓒的作品所传达出的中国古典文人精神,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艺术是一条会让人有所失也有所得的道路,不必因为暂时、部分的失去就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失去的只能是额外的物质满足,而永恒不变的是整个精神世界的充盈。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郑亮(1982),男,讲师,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美术基础教育与艺术创作,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倪瓒文人画文人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图说书法(155)
文人吃蛙
当代画家 胡石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