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
2015-07-12平安县文化馆810600
史 慧 (平安县文化馆 8106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
史 慧 (平安县文化馆 810600)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和历史变迁,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那些非遗产保护的对象更是备受外界关注。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却更加难度化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遗产;传承;保护;主要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沉淀,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人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误区存在,致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感。为此,我国政府有必要完善相关的传承机制加强保护意识来解决眼前的危机,进而保证非遗的顺利流传。
一、影响非遗传承的主要问题
目前,影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城市化和现代化,虽然大部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此而失去了栖息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生活方式、环境、理念的不断改变也使得很多年轻人摒弃早些年代的民风民俗,随着城市化目标的逐步实现,很多农村的人们都不断吸纳了城市的生活理念,以前人们内心秉承的传统文明也逐渐变质,进而破坏了非遗的生存土壤。由此可见,传统文明的秉承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被迫害的保障。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在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地区,很多外来文化渗透其中,影响着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断的掠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中大量流失。
然而,有很多非人为的破坏也使我国的遗产不断受到破坏,像大自然灾害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还记得汶川地震时,就有很多村落受到严重的毁坏,致使传统文化和遗产的流失。
(二)传承断代
伴随非遗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之有大部分传承人的年龄较高,能够传承他所拥有的技艺的人却寥寥无几,使得我国大多数遗产濒临灭绝。像我国戏曲现在的传统剧种相对于几十年以前明显减少了很多;以前在民间使用的近上百种地方和少数民族语言,也面临着不断减退的危机。
现在,确实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非遗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担忧,因为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问题,陷入了危机处境。为此,我们应该及时保护和避免少数民族免受这种困境。
(三)传承机制不够完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它的顺利传承,也就是说传承人有一定的责任使自身具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从近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和保护情况上看,必须及时完善我国目前的传承机制才能遏制我国非遗不断流失的现状。为此,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主动采取措施,有针对的健全传承机制,从而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得到应有的保护,避免因为传承断代而无法延续。为此,我国应该建立一些以交流、研究、培训、演出和展示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由政府进行主导、并通过人民的力量进行倡导大家对非遗的高度重视,进而完善我国的传承机制;同时,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传播非物质文化知识,使其能够被广泛传承。
二、影响非遗保护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不够重视
现今,部分政府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认识不够,国家实际拨款数额不能全额应用在非遗保护中,财力和人力的不足等都导致保护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如果连基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保障不了,那么就很难开展非遗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加之以下三种表现中对非遗保护的认识错位。
1.轻文化,重经济
目前,政府普遍重视的是非遗的申报工作,事实上他们重视的是非遗能够带来的经济效应,而不是它能够带给人们的文化效应,比如更好的塑造当地的形象。非遗的保护如果没有渗入商业元素,那么我们可能就无法在世界上看到其发展了。然而,如果渗入过多的商业元素又会使得开发商忽略非遗给我国带来的文化效应,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迅速消失。所以,我们要记住:不要因满足经济利益而随意更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轻文化工程,重形象工程
自从我国开始重视保护非遗起,我国非遗消失的速度就逐渐加快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政府注重非遗的申报,但是一旦申报通过后就会注重它的形象工程而非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效应,进而保护工作不能落实。大家应该都知道,保护非遗的工作主要是文化工程,专家应该研究文化遗产中体现出的更深刻的意义并将其广泛传播。
3.轻保护,重开发
现在,有些地方没有主动保护非遗的科学意识,注重开发和利用,轻视管理和保护,更有甚者竟然破坏性的进行开发,忘记了自己是以保护非遗为主要目的的,而这种现象恰是我国现今普遍存在的。可想而知,如果我国的非遗不开发只重保护,势必会影响传承问题,因为传承人大多会关注非遗能够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反,过度的开发,却失去了原有保护的意愿。
(二)非遗保护机制不全面
虽然我国已有非遗的保护机制,但是却不够完善,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做到有效的保护非遗免受困境,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源于我国保护机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审机制建设不全面
对于非遗申报,我国已有专门的评审机制,重点是从申报项
目必备的标准、申报范围和程序等方面开展。这种轻扶持重评审的方式无疑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面临危机。那么,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相对应的评审指标,对于不同非遗项目开展鉴别真假和科学认定的工作,同时设立专家咨询组,随时解决相关人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
2.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于有些申遗成功的地方,没有有效保护非遗的措施和意识,只注重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督不够所导致。通常情况下,非遗的监督过程应该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首先,事前监督主要是防止进入一些假冒的非遗;其次,事中监督主要保证申遗的公平公正原则;最后,事后监督的目的是避免过度开发而轻保护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通过本文对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可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流传有着生死攸关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合理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免遭困境。
[1]喻丹,岳振,姚远,张丽,刘美伶,陈炜.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保护[J].当代贵州.2013(22).
[2]非遗保护:文献保存也很重要——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座谈会侧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
[3]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史慧,女,青海,1984年6月,学历:本科,单位:平安县文化馆,职称: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