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史料的发现与苏炳文研究的深化

2015-07-10苏全有王世超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义勇军抗日日军

苏全有 ,王世超

(1.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6)

苏炳文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抗日英雄,其在东北义勇军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有关他的研究却颇显匮乏,仅有几篇相关著述且内容多集中在简单论述苏炳文的生平事迹,研究深度严重不足,如《“苏炳文加盖”应纳入“中华民国地方邮政邮票”》[1]、《走近苏炳文》[2]和《抗日爱国将领苏炳文》[3]以及《苏炳文传》[4]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与学术界对新资料的发掘不够有关。事实上,民国时期及之后的书刊中,相关史料十分丰富。

一、 苏炳文与国民政府之关系

苏炳文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是考察东北义勇军的首要问题,相关资料十分丰富。

篇 名 史料来源 出版日期 页码(版次)令知换发黑龙江省政府委员苏炳文任状由 《行政院公报》 1929 年第14 期 33 页 政府营救苏炳文 《民众周刊(济南)》 1932 年第49 期 11 页 国府汇款接济苏马丁李部属,外部电加拉罕请予照料 《申报》 1933 年1 月16 日 3 版 政府积极接济苏马 《申报》 1933 年1 月17 日 5 版 外部电告资遣苏李返国 《申报》 1933 年1 月30 日 12 版 苏马部队奉令回国 《申报》 1933 年2 月24 日 7 版 黑省各机关领袖促苏炳文返国 《申报》 1933 年3 月31 日 5 版 西南当局派员迎苏马 《申报》 1933 年6 月1 日 11 版 西南当局拟挽苏马留粤 《申报》 1933 年6 月3 日 3 版 马占山、苏炳文任军委会委员 《申报》 1933 年6 月23 日 3 版 国府发出马苏军委特任状 《申报》 1933 年7 月6 日 8 版

新疆省府请拨苏李等部给养 《申报》 1933 年10 月30 日 8 版 令转拨还垫付苏炳文等部遣送给养各费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03-305 页 令转拨发苏炳文等赴欧旅费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05-306 页令转苏炳文等部入新给养费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06-308 页令转追加苏炳文部军民留俄给养暨回国川资二十一年度岁出临时概算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08 页 令转拨发苏炳文留俄伤兵及随从由海参威回国川资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08-309 页令转外交交通两部会呈请饬财政部提发派赴海参崴接运苏炳文李杜等部平民妇孺回国之无恙轮租金及各项垫款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19 期 341-342 页令转外交交通两都会编接运苏炳文、李杜等部回国轮船租金及各项垫费追加二十一年度岁出临时概算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20 期 258-259 页令转苏炳文等部留俄遣送给养费迫加二十二年度岁出临时概算一案由 《监察院公报》 1933 年第21 期 301 页 行政院军会决定东北军眷属遣新办法取道绥远、宁夏赴新疆,旅费十万由财部拨给 《申报》 1934 年7 月22 日 11 版

上表主要对苏炳文与彼时之民国政府的关联进行了梳理,从中不难发现,政府与苏炳文、马占山等将领保持着极为密切且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不仅在财力上大力接济着苏氏等领导的军队及其家眷,还敦促苏俄政府对在该国避难的苏炳文提供庇护照料,对偶然陷入困境的苏氏也极力营救;另一方面,苏炳文对政府的命令也是相当遵从,服从国民政府的军事调动安排。笔者认为,以上两方面从客观上反映了南京政权稳固、控制力较强的史实,也为日后国民政府整体、有效的调配全国抗日武装力量奠定了基础。

二、 苏炳文与苏俄之关系变化

东北义勇军抗战,因地缘与苏俄接壤,二者关联密切,其中,苏炳文与苏俄的关系,随时局变幻而因应。

篇 名 史料来源 出版日期 页码(版次) 俄骑兵千余向海拉尔推进 《申报》 1929 年8 月17 日 4 版 万福麟谈中俄战事经过 《申报》 1930 年1 月15 日 10 版 哈满线俄匪猖獗 《申报》 1930 年7 月2 日 9 版 黑省大举剿击俄匪 《申报》 1930 年8 月13 日 8 版 俄匪扰乱东铁 《申报》 1930 年8 月25 日 12 版 哈满线俄匪又攻车站 《申报》 1930 年9 月21 日 11 版 哈满沿线俄匪肃清 《申报》 1930 年12 月28 日 9 版 中东路俄匪骚扰路线 《申报》 1931 年10 月5 日 3 版 中东路线俄匪崛起 《申报》 1931 年10 月8 日 8 版 苏炳文率部到大乌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装 《申报》 1932 年12 月7 日 6 版 苏联准许苏炳文赴欧,苏及重要官佐六日抵赤塔 《申报》 1932 年12 月10 日 3 版 苏炳文等赴莫斯科,苏之眷属已到海参崴 《申报》 1932 年12 月11 日 7 版 苏炳文等一行日内可抵莫斯科,已由沃木斯克西 《申报》 1932 年12 月14 日 5 版

行,苏在伊尔库斯克对赤卫军讲演 苏炳文已抵莫斯科 《申报》 1932 年12 月17 日 7 版 苏炳文旧部在俄困于给养 《申报》 1932 年12 月22 日 7 版 苏炳文率部退俄境 《民众周刊(济南)》 1932 年第4 卷,第49 期 11 页 苏炳文退入俄境 《中央周报》 1932 年第236 期 16-19 页 苏炳文日内抵俄都 《中央周报》 1932 年第237 期 7-10 页 苏炳文已抵莫斯科 《中央周报》 1932 年第238 期 18 页 苏炳文退入俄境 《北方公论》 1932 年第18 期 3 页 苏炳文将抵莫斯科 《长沙镇乡周报》 1932 年第11 期 10 页 苏炳文部滞留俄境 《长沙镇乡周报》 1933 年第13 期 11 页

由上述报道可以发现苏俄与苏炳文之关系经历过一系列的转变,其实这也正是苏俄与中国政府关系的转变。1929-1931 年期间,中俄冲突频发,中国媒体一度斥苏俄士兵为俄匪,尤其是“中东路事件”爆发,使得中俄处于极端对立状态,这也印证了大革命失败后民国政府实行的反俄政策以及苏俄侵扰中国东北边境之史实。试想,作为驻守在东北的将军,基于责任和民族大义,苏炳文必然率部竭力抵抗苏俄之侵袭,而这点也必然会触怒苏俄政府并引起敌视,由此才有“苏炳文率部到大乌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装”[5]的事情发生。

及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不满足于在华既得利益,将视线扩至苏俄境内,意图在俄复制侵华举措。于此背景下,中俄两国不得不考虑联合抗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溃退,部分义军如苏炳文、马占山等部坚持抗日,但终究寡不敌众,“东三省全部失陷,苏炳文率部退俄境”[6]。但双方以前毕竟存有嫌隙,苏俄提供给苏部将士之给养并不完全到位,使得“苏炳文旧部在俄困于给养”[7],国府尚需“汇款接济苏马丁李部属,外部电加拉罕请予照料”[8]。

三、 苏炳文坚决抗日拒绝和谈

苏炳文之所以被誉为抗战民族英雄,与之坚决抗日拒绝和谈有关。

篇 名 史料来源 出版日期 页码(版次) 日方破坏中东路阴谋 《申报》 1931 年10 月12 日 12 版 日军开海拉尔进击苏炳文军 《申报》 1932 年3 月19 日 7 版 苏炳文电告进兵状况 《兴华》 1932 年第42 期 37 页 苏炳文部击退日军 《申报》 1932 年10 月14 日 3 版 日军部再劝苏炳文 《申报》 1932 年10 月18 日 3 版 苏炳文允释放日俘 《申报》 1932 年10 月24 日 4 版 日方派员与苏谈判 《申报》 1932 年11 月2 日 3 版 苏炳文部追击日军 《申报》 1932 年11 月11 日 3 版 苏炳文部力抗日军 《申报》 1932 年11 月13 日 3 版 苏炳文宣布拒绝与日人和平谈判,通知苏联否认日人宣传 《申报》 1932 年11 月16 日 3 版 苏炳文再电苏联外长称救国军决不妥协对日人小松原求和已拒绝 《申报》 1932 年11 月18 日 3 版 日军大举入黑作战,苏炳文军严阵以待,日军在侦察时中弹,航空中尉一名受伤 《申报》 1932 年11 月20 日 3 版

苏炳文通电揭穿日人阴谋 《申报》 1932 年11 月21 日 7 版 苏炳文拒绝日方乞和 《申报》 1932 年11 月27 日 10 版 苏炳文拒绝释放日人二百四十名 《外论通信稿》 1932 年第203 期 9 页 日报宣传日军对苏炳文下最后告警 《外论通信稿》 1932 年第208 期 2 页 苏炳文决不与日谈判 《公教周刊》 1932 年第189 期 14 页 苏炳文将与日方谈判 《长沙镇乡周报》 1932 年第5 期 4 页 苏炳文拒绝日方乞和详情 《东北义勇军》 1981 年(台湾国史馆) 431-433 页 “九·一八”事变后,苏炳文军队在海拉尔的抗日活动 《呼伦贝尔文史资料选编》第2 辑 1982 年(呼伦贝尔盟政协文史委员会) 64-67 页 大兴安岭方面的作战·其一 苏炳文的叛变……其二 对苏炳文进行政治工作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译稿 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二卷 1982 年(中华书局) 40-44 页 苏炳文报告日方求和被拒经过电(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汇编 东北义勇军》 1984(台湾国史馆) 156-157 页

苏炳文与日本总体表现为武力对抗的状态,其中日本亦曾试图诱降苏氏,但均被其拒绝。“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势力大肆渗入东北地区,政府军不战自退,剩余苏炳文、马占山等部义军坚持抗日,给日军造成一定压力。“日军开海拉尔进击苏炳文军”[9],却遭遇“苏炳文部力抗日军”[10]的局面,结果“苏炳文部击退日军”[11]。为此日军不得不改变策略,“派员与苏谈判”[12],然“苏炳文拒绝日方乞和”[13],及至“日军对苏炳文下最后警告”[14],苏炳文亦不屈服。

四、 苏炳文与其他抗日将领联合作战

苏炳文作为东北义勇军将领,军事永远都是他的人生主题,这方面的材料也最为丰富,充分展示了苏炳文的戎马生涯。其中,苏炳文与马占山等将领的联合抗日,至关重要,值得关注。

篇 名 史料来源 出版日期 页码(版次)苏炳文、张殿九完全占领嫩江两岸 《申报》 1932 年10 月1 日 3 版 苏王等部采游击式 《申报》 1932 年10 月29 日 3 版 马苏两部联成一气 《申报》 1932 年11 月11 日 3 版 苏炳文、马占山商定黑省军步骤 《申报》 1932 年11 月24 日 4 版 苏炳文、马占山誓以全力抵抗日军——扎兰屯举行军事会议 《申报》 1932 年11 月30 日 3 版 苏炳文苦战虽败犹荣,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电请政府迅速救济 《申报》 1932 年12 月7 日 9 版 马占山在俄与苏炳文同处 《申报》 1932 年12 月31 日 3 版 李杜、丁超、马占山、苏炳文联合黑吉军三路抗日 《剪报》 1932 年第11 期 293 页 苏炳文不受诱惑,联合马占山猛攻日军,王德林部已攻下宁安 《民众周刊(济南)》 1932 年第4 卷第44期 14 页 苏炳文部与孙军联络 《申报》 1933 年3 月9 日 3 版 马占山、苏炳文离莫斯科赴日内瓦 《申报》 1933 年3 月13 日 20 版 血战满北的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等诸将军 《新社会》 1933 年第4 卷,第9 期 25 页 马占山、苏炳文归国抵京 《交通职工月报》 1933 年第4 卷 8 页 迎马占山、苏炳文两将军 《民治评论》 1933 年第1 期 9-10 页

苏炳文、马占山、王德林、李杜海外行踪录 《时代》 1933 年第7 期 4 页 抗日两名将:马占山、苏炳文 《中外春秋》 1946 年第8 期 11 页 东北义勇军的“鼻祖们” 《星光》 1946 年第6 期 5 页 苏炳文、马占山等为榆关事件泣告国人书(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七日) 《长城战役》 1980 年(台湾国史馆) 29-30 页 马占山与谢珂、苏炳文等吁请全国抗日通电(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一日) 《东北义勇军》 1981 年(台湾国史馆) 86 页 苏炳文、马占山、张殿谢珂等抗日通电(1933 年1 月7 日) 《长城抗战资料选辑》 1989 年(中华书局) 153-154页 马占山、谢珂、苏炳文等为日军在东北倒行逆施决心率部誓死杀敌的通电(一九三二年二月一日) 《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12 1990 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等) 569 页 苏炳文、马占山、张殿九、谢珂等抗日通电 《九一八事变》 1991 年(吉林省档案馆) 282-283页 张学良为卫队骑兵添购乘马事与苏炳文往复电(二件)(一九三○年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七日)、苏炳文复张学良电(七月十七日) 《张学良与中原大战》(中)1999 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5-196页 桓桓抗日苏将军 杀敌纵败亦堪豪——记救国军将军苏炳文 《东北义勇军抗战故事》下1999 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49-83 页 惠安革命斗争的回忆 《鹭江春雷》 2002 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365-371页 苏炳文、马占山的抗日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6·抗日战争·上》 2002 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50-56 页 张殿九等拥护苏炳文为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通电(1932年9 月30 日)、苏炳文、张殿九就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副司令职的通电(1932 年10 月1 日)、何遂转报苏炳文誓师后与日军作战情形抄电(1932 年11 月24 日)、东北民众救国军前敌总指挥张玉挺等请电苏炳文等兼程返国整理旧部重上前线致蒋介石电(1933 年4 月7 日)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 辑 第1 编 军事 5 1994 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593-600、645-646 页

前文提及苏炳文与马占山等将领在东北军撤退后坚持抗战,但由于各部势单力薄,基于抗日的需要,几位爱国将领自发携手,联合抗战,如“马苏两部联成一气”[15]、“李杜、丁超、马占山、苏炳文联合黑吉军三路抗日”[16]且张殿九等几位将军公推“苏炳文为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17]等。各路义军联手后马上商定进军路线和作战方式,并迅速投入对日作战中。针对日军兵力雄厚的事实,“苏王等部采游击式”[18]的作战办法;此外,“苏炳文、马占山商定黑省军步骤”[19],并在“扎兰屯举行军事会议”[20],商讨作战方针。待一切就绪,苏炳文“联合马占山猛攻日军,王德林部已攻下宁安”,彼时《新社会》杂志曾以“血战满北的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等诸将军”为题报道苏炳文等将领抗日之惨烈状况。

其间,因实力相差悬殊,为保存义勇军有限兵力,几位将军曾短暂旅居苏联、欧洲等地且多一致行动,如“马占山在俄与苏炳文同处”[21],而后“马占山、苏炳文离莫斯科赴日内瓦”[22]等。

五、 社会救援组织和爱国人士积极支持苏炳文抗战

苏炳文率领义勇军在东北抗日,并非孤军奋战,其背后是四万万中华儿女做坚强后盾。其间,社会各界组织和爱国人士积极支持苏炳文抗战。日军的侵略引发了广大中国民众的愤慨,国人由此对积极活跃在抗日前线的苏炳文等爱国将领以各种方式给予支持。彼时国人成立了众多救援团体,号召民众踊跃捐纳抗战物资,如“义军后援会接济义军款项”[23],还有“地方协会赠慰劳袋”[24]等;另外,各善团还定期召开救援大会,“定期欢迎马、苏”[25]等抗日将领。除此,一些名流也利用自身在社会上的声望呼吁国人支援苏炳文等将领抗战,如教育家马相伯“主张劝募义勇捐,一人一日一铜元”[26]等。

篇 名 史料来源 东北义军笔援会昨电慰劳苏炳文 《申报》 粤人筹款接济义军 《申报》 义军后援会慰劳苏炳文家属 《申报》 各界关心苏炳文等安全 《申报》 各界为苏军乞营救 《申报》 九三老人马相伯主张劝募义勇捐,一人一日一铜元 《申报》 义军后援会接济义军款项 《申报》 全国各界救联会昨开大会 《申报》 后援会救济苏炳文 《兴华》 义军后援会电促马占山等返国 《申报》 地方协会赠慰劳袋 《申报》 出版日期 页码(版次) 1932 年10 月7 日 13 版 1932 年11 月3 日 3 版 1932 年11 月23 日 14 版 1932 年12 月8 日 8 版 1932 年12 月9 日 11 版 1932 年12 月11 日 13 版 1932 年12 月19 日 8 版 1932 年12 月25 日 12 版 1932 年第48 期 43-44 页 1933 年1 月18 日 9 版 1933 年3 月16 日 9 版 市总工会昨开常会筹款欢迎马苏二将军 《申报》 1933 年6 月4 日 12 版 各团体定期欢迎马苏 《申报》 1933 年6 月8 日 10 版 京市各校抗日会电请马苏继续抗日 《申报》 1933 年6 月25 日 10 版 各善团遣送苏部眷属回籍 《申报》 1933 年7 月18 日 15 版

此外,各善团还积极参与接济、照料苏炳文等部将士眷属,似“义军后援会慰劳苏炳文家属”[27]、“各善团遣送苏部眷属回籍”[28]等事例屡见报端。

综上可见,有关苏炳文特别是其与东北义勇军抗日的史料,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随着上述及之外的相关资料的大量发现与利用,苏炳文研究一定会上台阶,而益趋于深化。

[1] 李明.“苏炳文加盖”应纳入“中华民国地方邮政邮票”[J].集邮博览,2012,(10).

[2]艾平.走近苏炳文[J].骏马,2010,(1).

[3]徐占江.抗日爱国将领苏炳文[J].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2004,(8).

[4]王秉忠.苏炳文传[J].黑河学刊,1988,(4).

[5]苏炳文率部到大乌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装[N].申报,1932-12-7(6).

[6]时事撮要(十二月二日起至八日止):国内要闻:东三省全部失陷:苏炳文率部退俄境[J].民众周刊(济南),1932,4(49):11.

[7]苏炳文旧部在俄困于给养[N].申报,1932-12-22(7).

[8]国府汇款接济苏马丁李部属,外部电加拉罕请予照料[N].申报,1933-1-16(3).

[9]日军开海拉尔进击苏炳文军[N].申报,1932-3-19(7).

[10]苏炳文部力抗日军[N].申报, 1932-11-13(3).

[11]苏炳文部击退日军[N].申报, 1932-10-14(3).

[12]日方派员与苏谈判[N].申报, 1932-11-2(3).

[13]苏炳文拒绝日方乞和[N].申报,1932-11-27(10).

[14]日报宣传日军对苏炳文下最后告警[J].外论通信稿,1932,(208):2.

[15]马苏两部联成一气[N].申报,1932-11-11(3).

[16]李杜、丁超、马占山、苏炳文联合黑吉军三路抗日[J].剪报,1932,(11):293.

[17]张殿九等拥护苏炳文为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通电.军事:国民党反共军事围剿(3)[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93—594 页。

[18]苏王等部采游击式[N].申报,1932-10-29(3).

[19]苏炳文、马占山商定黑省军步骤[N].申报,1932-11-24(4).

[20]苏炳文、马占山誓以全力抵抗日军——扎兰屯举行军事会议[N].申报,1932-11-30(3).

[21]马占山在俄与苏炳文同处[N].申报,1932-12-31(3).

[22]马占山、苏炳文离莫斯科赴日内瓦[N].申报,1933-3-13(20).

[23]义军后援会接济义军款项[N].申报,1932-12-19(8).

[24]地方协会赠慰劳袋[N].申报,1933-3-16(9).

[25]各团体定期欢迎马苏[N].申报,1933-6-8(10).

[26]九三老人马相伯主张劝募义勇捐,一人一日一铜元[N].申报,1932-12-11(13).

[27]义军后援会慰劳苏炳文家属[N].申报,1932-11-23(14).

[28]各善团遣送苏部眷属回籍[N].申报,1933-7-18(15).

猜你喜欢

义勇军抗日日军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
粤东抗日义勇军血战南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