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0例
2015-07-10巴春艳
巴春艳
(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114004)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0例
巴春艳
(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114004)
中风后吞咽困难;针刺;菖蒲化痰汤
吞咽困难为中风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不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2012~2014年对30例中风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经头颅CT确诊,其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10例;均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以上(包括3级)。60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编号,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30d,最长90d,平均60d;饮水试验评级平均4.3级。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病程最短25d,最长100d,平均62.5d;饮水试验评级平均4.1级。
治疗方法
治疗组:(1)针刺:①取穴[2]:主穴取哑门、廉泉、语言一区。配穴取足三里、合谷、风池、百会、通里、三阴交、丰隆。②操作方法:哑门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0寸;廉泉针尖向舌根部直刺;语言一区平刺2~3寸。以上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其他配穴选用常规刺法,其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合谷、丰隆用泻法,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d,共治疗5个疗程后观察结果。(2)同时治疗组配合中药菖蒲化痰汤(菖蒲、远志、桔梗、僵蚕、竹茹、蜈蚣、全蝎、苏木、贝母),每日1剂,每日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服用5个疗程。
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选用针刺,针刺选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治疗5个疗程后评价结果。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两组疗效评价见表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药结合比单纯针刺效果更佳。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讨论
目前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致残率也越来越高,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中医认为,其发病是以风、火、痰为主要致病因素,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该病的形成或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入中经络,气血闭阻,或因劳累过度,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上冲脑窍,或因五志过极,暴怒伤肝,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而发病。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促进吞咽的恢复。廉泉为任脉之穴,其循行路线直达咽喉部,上行绕口唇,针刺此穴,可清心除痰,开窍利咽,因该穴下面有舌下神经及吞咽神经的分布,故针刺此穴可直接调节吞咽神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取督脉穴位哑门,可以通过激发督脉来疏通脑络瘀滞,通行脑内气血,振奋督脉阳气,以醒神开窍,且符合前后呼应的选穴方法,是前后配穴的理论应用。针刺头部穴位可直接刺激双侧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并能改善头部的血流量,促进病灶区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大脑对延髓运动核的支配,从而促进吞咽困难的恢复[3,4]。中药可以进行全身调节,通过补益肝肾、祛痰除湿、通利开窍、平肝潜阳等作用,促进机体自身功能的更好发挥,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配合针灸更能够增强这种疗效。因此,针药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1]崔云波.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88-89.
[2]何风,时国臣,阳文霞,等.针刺廉泉、天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 12-14.
[3]宋爱群,张阳普.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12(6):972-972.
[4]史朝霞.针刺治疗中风吞咽困难2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S1:4-5.
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