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山场下茶村,武夷山寻茶

2015-07-10

海峡旅游 2015年6期
关键词:山场岩茶制茶

每年清明到五月初是武夷山最为繁忙的采茶时节,山坡上的大小茶园里都能见着一道道采茶盛景。这段时间的武夷山会从周边区域涌入大量的外来采茶人,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前来寻茶的人。如今在武夷山境内,王禹杰这样全情投入到武夷寻茶之乐的外来茶人已不在少数,他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地探寻茶山,这样的寻茶节奏已渐渐成为武夷茶由内而外深度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爱茶人的眼中,“山场”极具吸引力,而武夷山的“山场”在全国众多产茶区中可谓独树一帜。对于武夷岩茶来说,最好的山场莫过于“三坑两涧两窠”。三坑两涧,包括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而两窠即是竹窠、九龙窠。撇开专业的解释,通俗来说,山场就是茶树的生长环境。这些堪称“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武夷山产茶胜地,王禹杰时不时就会携上茶友茶师前来探看。

因为在厦门从事艺术工作,王禹杰习惯以茶会友,与艺术家、策展人、艺术爱好者交流之余,交换彼此的饮茶心得也成为艺术空间的内容之一。鉴于周边爱茶同好愈来愈多,王禹杰一有机会就尽量邀请专业茶人开课讲茶,也推出了自家的武夷正岩好茶。藉由这样的平台,每当有专业茶师到访空间,一项重要的环节便是陪同茶师前往武夷山访“三坑两涧两窠”。由山场到茶村,走进茶厂了解整套的制茶程序,这样自得其乐的寻茶节奏,在武夷山的茶世界里每天上演。

上山场,寻看“三坑两涧两窠”

本次寻茶的重点,仍旧是位于武夷山景区中的“三坑两涧两窠”核心山场。在王禹杰看来,山场虽然林立,产地也有严格的区分,然而这么大一片自然宝库,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座“大山场”。身临“大山场”,先入牛栏坑、倒水坑与慧苑坑。牛栏坑茶园呈阶梯式,面积大约60亩,这里土质肥沃、日照较短,大多数种肉桂;而倒水坑面积较大,以种水仙、肉桂和一些小品种为主,一路上水声相随,幽香扑鼻;慧苑坑周边多小山包,真正的老枞水仙比正坑的品质更优,另外该坑的内外鬼洞名气很大,出自这里的名丛也很多,如想品其水仙可移步慧苑坑内的慧苑寺,一边感受岩韵。

走过“三坑”,行经毗邻慧苑坑的流香涧,可达九龙窠、竹窠、悟源涧。作为接廊的流香涧,此处因岩壁夹峙、幽兰飘香而得名。随着山涧往北一折,即为清凉峡,茶树生长在这里,不仅有“岩骨花香”,更有流香之韵,只是茶产量较少。出流香涧东行,越一小岭,即可见到茶叶名丛——“大红袍”母树,此地正是游人最多的九龙窠。母树种植于岩腰的盆式茶园内,共6株,外砌石堰加以护卫,加之峡谷两边崖壁刻有咏茶摩崖石刻,因而倍显珍贵。至于两窠之二的竹窠,可拾青苔石阶赏梯式茶园,这里是水仙的乐园,是喜爱饮老水仙茶人的必访之处。最后,位于马头岩附近的悟源涧面积虽不大,但此地肉桂、老枞水仙的品质皆好,只是涧里茶园太小,名气不算太大。

下茶村,遇见制茶秘境

武夷景区虽然不大,但是各个山场茶品自有特点,在王禹杰看来,要达到香水韵俱佳,除了要好山场,制茶人对于品质的影响也很大。位于武夷景区北面南接星村的黄柏村果园“14号合和窠”手工岩茶坊,便是王禹杰较为心仪的一处制茶良所。此次一行正巧赶上了合和窠春茶的制作期,“采青、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基本上都能现场察看,对于茶人而言,这是寻觅好茶的关键所在。在合和窠,有时也可与茶坊工人一道制茶,长时间则提供各地爱茶人以义工的身份前来学习制茶。大家因茶相聚,在合和窠为的也是做出心目中的正岩好茶。

与正岩茶村较为便利的交通不同,正山小种发源地桐木关则山路难行,然而近年倒成为茶人屡次造访的热门秘境。由星村出发,沿着九曲溪溯源而上近两小时便可抵达桐木村。在桐木村,这里的作坊式茶厂,一般就是一栋三四层小楼,一层为砖结构,楼上为木结构。在小楼中,红茶制作的各个工序基本上都在这里进行。红茶的制作工序与岩茶相比较为简单,主要为采摘、萎凋、发酵,最后烘干。只不过红茶的独特之处在于萎凋、烘干,两道工序都在杉木修建的青楼中完成,要燃烧松木加温烘烤,这也是烟熏味、桂圆味独特口感的关键。五月的桐木村,此刻正是制毛茶的时候,六月一到,便进入做精茶的时节。

在武夷山,除了访茶感受武夷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外,这里的老镇古村落也是值得探看的好去处。在下梅古村、曹墩,甚至散落周边的古村落来一趟小旅行,既可以从明清老民居建筑中体会旧时崇安茶业的昔日荣光,也可以感受在地人“因茶居业”的小日子。而走入外来艺文从业者集中的兰汤村,你会发现武夷山也有它新潮艺文的一面。

文艺闲晃 兰汤

王禹杰眼中的兰汤是类似厦门曾厝垵的一个聚落。从滨溪道横跨兰汤大桥,经过一条林荫道,眼前有一片老村落,这里就是兰汤村。这些老村落里头不难发现藏着文艺匠心。这里除了有山居岁月木屋旅馆,也有像“蓝滩17号”咖啡馆,无论是花园的布置,还是室内的装潢,每一个细节都能彰显店主的艺文品位。在兰汤,不一定非要喝茶,也可以照样来杯咖啡,听音乐,各种特色小店渐渐吸引文艺青年的造访,可视为武夷小资生活的范本。

“万里茶路”的起点 下梅古村

下梅作为万里茶路的起点,位于武夷山东部梅溪下游,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一条穿村而过的溪流将村子一分为二,这条全长2000多米的水路,让竹筏和木船能够从梅溪直接到达茶坊,为制茶与运茶提供了便利,也为下梅带来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繁荣。下梅古村有近70幢清代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0余座,砖雕、木雕和墙头彩绘的出众也让人获悉曾经由茶路所带来的奢华荣光。在下梅,不可错过的老建筑,有曾经下梅首屈一指的邹氏祖祠与大夫第,了解邹氏家史也就等于了解万里茶路上闽商与晋商的贩茶史。

遇见“岩骨花香” 茶村曹墩

曹墩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从明代开始,曹墩就一直是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这里家家户户做茶,索性叫“茶村曹墩”。除了茶之外,曹墩的生活还有两件雅事,文书和兰花。在这里的吊脚楼古街,可以看到很有特色的行业对联,而每家每户都可以看到兰花的风景,多则数十盆,甚至成百上千盆。曹墩是岩茶之乡,也是兰花之乡,因此堪称武夷山“岩骨花香”四字的形象代表。

推荐行程

3天2晚

悦华酒店、大红袍山庄、武夷山庄、侯鸟之家等

DAY1

经典漫游道一:岩骨花香

水帘洞口-天车架-慧苑-流香涧-九龙窠(大红袍)-天心永乐禅寺

经典漫游道二:寻古探幽

大红袍景区入口-马头岩-悟源涧-天游峰

环景区骑行线路:

兰汤村-九龙窠(大红袍)-水帘洞-北入口-小竹林-莲花峰-遇林古窑-星村-竹筏码头-一线天-虎啸岩-天游峰-九曲岩茶村-武夷宫-兰汤村

DAY2-DAY3

周边村镇骑行自驾路线:

兰汤村-星村-曹墩-黄村-红星-程墩-龙川-十八寨-青龙大瀑布-桐木村-黄岗山,从海拔1600多米下到海拔500多米。

猜你喜欢

山场岩茶制茶
中国传统制茶
明代徽州山林经济规模初探
——以置产簿为中心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我要扶住一个人的念想(外一首)
林权登记后产生权属争议如何确定处理程序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先祖余韵今犹在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