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艇武备鱼雷的方方面面

2015-07-09

兵器知识 2015年7期
关键词:鱼雷潜艇

李伟副教授是山东即墨人,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鱼雷制导专业毕业至今,一直活跃在我军潜艇鱼雷科研教学应用一线,成绩卓然。记者在潜院期间,也听到有关人员对李教授的赞美之词,所以我带着很仰慕的心情采访了他。

李教授有着胶东汉子特有的爽快大方。在记者略讲了一下采访意图后,他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潜艇自从问世就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是用于战争的,就必须拥有能打击敌方目标的手段,也就是潜艇的武备。最原始的潜艇武备是挂在艇外的炸药包。后来在美国南北战争出现了“撑杆雷”,有点像我军在革命战争期间使用的长竹竿送炸药包的情形。世界上最早的鱼雷是英国人发明的“白头鱼雷”,它航速6?7节,航程约600米,装8千克炸药,是世界上第一型可以自动推进的鱼雷。由于它没有自动导引装置,只是像打枪一样直来直去,所以也叫直航鱼雷。这种鱼雷后来衍生了许多后代,我国60年代开始生产的蒸汽瓦斯鱼雷,严格地讲也是“白头鱼雷”的后代。

两次世界大战中,潜射鱼雷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对战争的进程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关鱼雷的战史,贵刊的兵器“发烧友”们想来已经很熟悉了,我不再赘述了。

现在世界各国潜艇主动进攻型武备主要有三大类:鱼雷、潜射战术导弹(反潜、防空、巡航、反舰)和战略弹道导弹。鱼雷仍是潜艇的主战装备,缺它不可。有人提出:现代潜射导弹已经发展很完善了,鱼雷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应该说,潜射导弹是很先进了,但“金无足赤”,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武器是没有的。潜射导弹的最大弱点就是它一发射出水,马上就会被敌方密布于海陆空天四维空间无所不在的侦察手段发现。战争期间,马上就会遭到敌方的迅猛反击,命运可想而知。而潜射鱼雷则可以实施隐蔽攻击,让敌方舰船和潜艇防不胜防。再者,从对舰艇攻击毁伤效果来讲,鱼雷的毁伤效果要比反舰导弹大得多。因为鱼雷攻击部位在舰船水下,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同时舰船水下部分易破难堵,而反舰导弹攻击部位则在舰艇上部,很难使舰船进水沉没,所以杀伤威力比鱼雷要差。反潜作战是各国海军的重头戏,美军也历来把反潜作战列为潜艇的首要作战任务之一。综合各国反潜作战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得出“潜艇是最好的反潜手段”。这就像人们常讲的“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一样的道理。而鱼雷正是最好的反潜武器,在这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潜射鱼雷的发展和潜艇的发展是同步的,有了现代化潜艇(常规动力和核动力)才能装载性能先进的鱼雷;反过来,先进的鱼雷也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能。

现代鱼雷也早就从两次世界大战广泛使用的热动力短程直航鱼雷,发展到了新型热动力或电动、长距离,拥有声自导、尾流自导、线导等多种制导手段,装有声、磁、电磁等各种先进引信的鱼雷,速度也发展到三十节左右甚至出现了超过二百节的俄罗斯超空泡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攻击能力。

下面我就重点谈一下现代鱼雷技术的发展趋势。鱼雷作战的目的就是要毁伤目标,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探测和发现目标。由于现代潜艇隐身降噪技术的发展和水下复杂的环境,如混响、噪声、温度、盐度及海底、海面反射干扰等因素的存在,要发现目标是相当困难的,这就需要潜艇有性能良好的水声、电磁等现代化探测手段。发现了目标才能开始攻击,但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各国现在比较常用的线导鱼雷来讲,导线在放线过程中的断线率在15%左右(一般放线的速度大约是每秒20米左右,早期的导线都是铜镍合金丝,现在都换成了光纤导线,强度和传输性提高了不少)。在线导鱼雷攻击的初始段,线导鱼雷依靠潜艇声呐远距离探测目标,通信导线一断,鱼雷基本上就会丢失目标,失去作用。虽然潜艇声呐发现目标距离较远,但精确度不够,在接近目标到末程时,仍需启动鱼雷上的自导装置实施最后的精确导引,将鱼雷引导到非触发引信动作距离以内。鱼雷自导发现目标后,线导导线就可以切断。如果在这之前,线导和自导没有完成“接班”导线就断了,那鱼雷就成了断线的“风筝”,失去攻击方向。另外,各国海军为了避免自己丢失的鱼雷被别国捞去,导致泄密,会采取各种手段将鱼雷毁掉。

线导鱼雷比直航及自导鱼雷虽然性能提高了很多,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非线导鱼雷发射后,发射潜艇可以马上转移阵位,躲避敌人的反击。但线导鱼雷呢,发射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用导线引导鱼雷前进,这样“拖儿带女”的,容易被敌方侦察定位而遭受攻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线导鱼雷作战使用的局限性也在不断地改进之中。

鱼雷的引信,早期都采用触发引信,鱼雷接触到目标后才会爆炸。二战后期出现了近炸(非触发)引信,现在各种新型的引信也早都研制成功。非触发引信鱼雷起爆后形成脉动冲击水波,特别是聚能装药使鱼雷的毁伤效果比普通装药提高了5倍以上,如法国的“海鳝”鱼雷和美国的MK50鱼雷。但聚能装药的使用,也对鱼雷的制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反坦克武器使用聚能战斗部一样,炸药起爆后所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必须是垂直对准目标才能发挥最佳毁伤效果。也就是说聚能装药的鱼雷如果攻击舰船底部,那鱼雷应该在船底向上方聚能才能起到效果。由于水下恶劣的环境,如何控制鱼雷能以最佳攻击角度和最佳起爆时机起爆,给鱼雷的精确制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鱼雷是现代世界各国海军不可或缺的制式装备,所以世界各国对其都非常重视。二战后,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催生了很多新型鱼雷。这方面,贵刊的读者也一定知道不少,我就不用细谈了。

我国最早的鱼雷就是仿制苏联二战之前的直航鱼雷,从而走上一条仿制、仿研、自研的道路。国际上历来对水中兵器的研发技术都封锁的很严,所以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步很快,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世界各国对鱼雷关注的程度与平台也很有关系。目前鱼雷发射方式主要有三种:空投(舰载直升机、固定翼反潜机)、舰载和潜射。当然,还有火箭助飞鱼雷,是一种舰空组合的发射方式。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潜射鱼雷,我国也是这样。近些年我国在新型鱼雷的研制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有关媒体也做了公开报道,我就不细说了。

鱼雷从问世起就是一种造价昂贵的武器,它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水下航行的巨大阻力和极高的水密要求使鱼雷的设计和制造很困难。鱼雷实际上就是一艘小型的无人潜艇,它在水下伸手不见五指,而且面对变化较大的水声、洋流等作战环境,这需要鱼雷有先进的制导、动力等装置。

现代鱼雷一般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重型鱼雷的装药在200千克以上,轻型的在四、五十千克左右。重型鱼雷绝大部分直径都是533毫米的,这在国际上是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轻型的一般直径300多毫米。当然这些也不是绝对的,俄罗斯有直径达到650毫米的重型鱼雷。而如果轻型鱼雷使用聚能装药,毁伤威力可提高好几倍,从而接近重型鱼雷的杀伤效果。

纵观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各国都是从水面舰艇开始,再向潜艇等方向发展,因为无论从潜艇的制造、操纵和水下攻击等各方面都比水面舰艇难很多。早期的鱼雷定深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点,因为定深不准,鱼雷不是超深就是偏浅,很难击中目标。因为那时都采用机械定深,用弹簧感应海水压力,不很准确。现在国内外都采用电子定深,利用传感器感知水压变化。还有新型鱼雷的发射深度也有提高,国外报道有从600米水下发射的。大深度发射有很大的优点,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压减弱或消除鱼雷发射产生的噪音,避免暴露艇位。但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深度,因为太深了,鱼雷控制就更加困难。

现代鱼雷发射方式主要有水压平衡、气动不平衡和自航发射三种。水压平衡这种发射方式是在发射时,从发射管前后两端同时进水,使前后压力一致,这样有助于消除发射阻力。早期的鱼雷发射,一般采用气动不平衡,发射管前端压力要小于后端压力,因为后端是高压气源,这样大深度发射较为困难,而且容易产生气泡。从发展前景上看,自航发射,即鱼雷动力启动后自己航行出管,具有发射装置简单、发射噪音小等优点。这种方法的难度在于鱼雷在发射管内启动时,推力较小,使鱼雷的初始速度较慢,严重时有可能被发射管上下导轨卡住。而前两种发射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用高压气就能把鱼雷加速到30节以上,好比是用弹射器弹飞机一样。在战时鱼雷发射的噪音容易暴露潜艇位置,这很危险。虽然噪音持续时间很短,但强度很大,据国外相关报道可以占到整条潜艇噪音强度的一半以上。鱼雷攻击是潜艇的主要作战手段,鱼雷发射对平台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都是潜艇低速时发射鱼雷。当然如果从降低噪音和发射平台的稳定性方面考虑,让潜艇保持静止状态为好,但这很难做到,因为潜艇在水下悬停很困难,这就好比你骑在自行车要让自行车完全停住是很难的。

这几年有关俄罗斯的“暴风雪”超空泡鱼雷很热门,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叫它“水下导弹”更合适,因为它用火箭动力推进,这和水上发射导弹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它是利用空泡发生器在鱼雷前端吹出一个气室,将鱼雷包裹在气泡中,对减轻鱼雷前进阻力有很大帮助。对于螺旋桨推进方式鱼雷的最大速度,国外做过试验,达到70节就基本是极限了。如果超过70节,那么螺旋桨旋转得飞快时,它搅动的不是水,而是气泡,无法形成反推力。

从1866年第一枚白头鱼雷问世到现在,鱼雷已经走过近150年的历程。这种历久弥新的兵器至今仍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有一条规律是不能忘记的,任何一种先进的鱼雷也有它的不足。我作为几十年一直奋战在鱼雷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兵,职责就是尽我所能,扬长避短,培养熟练掌握武器的部队顶用人才,使鱼雷武器能在捍卫祖国海洋权益的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李教授由衷地讲了上述一番话,使记者对这位鱼雷行家更加敬重了!

猜你喜欢

鱼雷潜艇
鱼雷:貌不惊人,却威力巨大
反鱼雷作战为何这么难
水下的暗战(二)
水下的暗战(一)
重型鱼雷研发有多难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潜艇的由来
潜艇
俄罗斯海军计划于2017年接收新型鱼雷
潜艇总动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