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为什么可以卖?
2015-07-09
月读 2015年7期
说长篇评书的时候,说书人最讲究“卖关子”,每次总在重要关节停下来,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听众制造悬念,借以吸引听众接着往下听。“卖关子”也就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
为什么关子能卖呢?这大概和“关子”最初的意思有所关联。古时的关子确实是可以买卖的。宋代时,关子通常指会计、贸易、税收、开垦土地的凭证,或者空白执照。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载:“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价五百千。虽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据此可知,这种关子作为提取金带的凭证,到北宋末年已成为可以买卖转让的票据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刷的一种纸币就叫“关子”。根据《宋史》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婺州出于筹措军费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种“关子”。商人用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取盐凭证)、茶引(取茶凭证)等,可见这种关子有交易凭证的职能。
今天我们所说的关子已经离它的本义相去甚远了,但仍然保留了“有卖点”这个相似之处。今日所说的关子通常是戏曲行话,专指表演技巧的窍门或情节相间衔接的“扣子”(悬念),是小说和戏曲中最有悬念的部分。如果关子“卖”得恰到好处,就能加强戏剧冲突的效果,激发读者和观众的兴趣,引发激动人心的故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