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2015-07-09韩雪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

韩雪冬

【摘 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急救的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以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抽取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正确的急救措施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被安全送回医院,其中32例痊愈,36例好转,4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尽快准确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主要是由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所引起的[1]。据研究证实,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1h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极易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该病的发病规律及相关表现,做好病情检测与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其死亡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次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2例,探讨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47~81岁,平均年龄为(63.8±6.4)岁;发病到接诊时间在20~52min以内。全部患者均有下列临床症状:胸部存在较强的压迫感,胸口闷痛,心前区疼痛剧烈,有冷汗;16例患者还曾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出汗等症状;23例伴有腹痛、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15例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异常等症状。

1.2 急救方法

1.2.1 急救准备 急救人员随时都要保持强烈的急救意识,精神保持紧张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熟悉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要随时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备齐所需的急救器械与药品。

1.2.2 现场急救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让患者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从而缓解心肌缺氧症状。同时,马上吸氧,并做心电图检查,了解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观察ST-T是否改变,心律是否失常。医护人员一边检测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边仔细询问病史,并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为患者提供消心痛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舌下含服。根据医嘱合理应用镇痛剂,如吗啡或杜冷丁。对出现心率失常者使用利多卡因治疗。

1.2.3 院内抢救 到达医院后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同时,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便于随时监测病情。采用高流量持续吸氧,吸氧量为4~6L/min,当症状有所改善后将吸氧量降至1~2L/min[2]。同时,要立即构建静脉通道,并根据医嘱用药。对于心前区疼痛剧烈的患者来说,应根据医嘱使用止痛剂与扩张冠脉的药物。临床上通常会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皮下注射吗啡,剂量为5~10mg,皮下注射杜冷丁,剂量为50~100mg。

1.3 护理方法

1.3.1 绝对卧床休息 该病患者的休息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因此,患者在发病后10~14d内都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若患者并无其它并发症,可于2周后在床上活动,再过一周可下床活动,并慢慢开始行走,自理大小便,如无异常,第四周便可准备出院[3]。

1.3.2 病情监测 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左心衰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实施急救。

1.3.3 调节输液速度 要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与输液速度,使用的溶栓药必须现用现配。

1.3.4 溶栓护理 溶栓治疗时可能引起自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溶栓4h后最易发生。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必须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出现,并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同时,还要留意皮肤黏膜上是否有出血倾向,有无呕血或便血的征兆。

1.3.5 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还应适时宽慰患者,并耐心向他们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并说明治疗与护理的方法与目的,获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告知患者这里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先进仪器与救治手段,治愈率很高。

1.3.6 饮食护理 饮食方面应少食多餐,保持低热量,以尽量减小心脏负担。发病初期应让患者吃流质食物,并在前3d内多吃一些蛋汤、牛奶、果汁等流食。当病情有所改善后可转为半流食,多吃稀饭、面条、芝麻糊等。伴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加热能,并让患者多吃一些半流质食物。要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饮食,尽量不吃刺激性食物,不饮咖啡与浓茶。

1.3.7 排便护理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以及相关止痛剂的影响,导致胃肠蠕动变弱,腹肌与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内压较小,易引起便秘。为了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可应用缓泻剂,必要时可给予灌肠。叮嘱患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避免加剧心脏缺氧症状,从而增大心脏骤停的风险。

2 结果

72例患者中有71例被顺利运送至急救室,有1例由于病情严重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在院内救治中死亡3例,痊愈32例,好转36例,本文临床急救护理有效率达到94.4%,疗效明显。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塞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极易死亡[4]。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对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熟练掌握该病的急救护理技术,同时,更应重视患者复苏后的护理工作,以尽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敏.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J].医药前沿,2014,16(1):318-319.

[2]奚艳.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34(50):189.

[3]张丽萍,张立敏,王晓杰,等.急性心肌梗死55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237-238.

[4]金英莲.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36(10):6078-6079.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分析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