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

2015-07-09胡丽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防护措施

胡丽琴

【摘 要】临床上可通过血液途径进行传播的疾病较多,其中以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最为严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主要工作职责在于血液的采集与检验,因此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几率较大。若遭受感染,往往对其自身与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虽血站内所采集的血液均接受相应的病毒筛查,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蔓延趋势却仍无法阻挡。相关资料指出,我国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1]。

【关键词】检验医护人员;血液传染性疾病;防护措施

检验科的医护人员主要工作在于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检验处理,因此检验科医护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十分大。临床上可经过血液性疾病高达十几种,稍有不慎则能对医护人员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降低医护人员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几率,保障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义重大[2]。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制定相应的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为检验医护人员的健康状态负责。

1 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性

1.1 乙肝感染

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人口约有2亿,其中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1亿,可见我国为乙肝患者大国。乙肝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期,乙肝病毒均具有传染性,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1.2 丙型肝炎

近年来,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在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变血清检验中,可发现抗HCV抗体检出率为10.2~80.8%。因此丙肝经血液传播的危险性同样不可忽视。

1.3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随我国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率也呈增强趋势。临床上对于HIV可防不可治,HIV经血液感染者约为5%~10%[3]。

2 血液检验医护人员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途径

2.1 工作环境

血站实验室内消毒不彻底,导致仪器、工作台上有病毒残留,医护人员因经常性地接触仪器与工作台,相当于不断地接触带有致病菌的血液,进而诱发感染。

2.2 仪器破损

在检验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试管封闭不好或试管破裂,而使得试管内的血液溅出,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当,可导致血液接触皮肤、口中、黏膜、眼睛等,进而诱发感染[4]。

2.3 皮肤破损

医护人员存在皮肤切口、擦伤,而在血液检验中与带有病原体的血液接触而诱发感染。

3 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防护及补救措施

3.1 严格筛选献血者

在进行血液采集时,需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排除高危人群,并建议高危人群及时入院检查。

3.2 健康检测

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医护人员的基本健康情况。

3.3 安全培训

所有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均需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并经过相应的考核,做到带证上岗。所有医护人员在进行检验过程中,需对自身进行防护,穿着制定的防护服饰,戴口罩、工作帽、手套、护目帽等。

3.4 加强手部消毒

血液检验人员需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此外,建议使用感应水龙头,避免直接与水龙头开关进行接触。洗手过程中需使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而后再以肥皂清洗,最后以流动水将手部冲洗干净。

3.5 工作室的消毒打扫

在进行血液检验过程中,若不小心将血液外溅,则需立即以消毒液对工作台面与仪器进行消毒浸泡,而后再将工作台面与仪器擦洗干净。若工作服受到污染,需立即褪去工作服,并将其置于消毒液内浸泡30min,后以肥皂水进行清洗。

3.6 医疗废物处理

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吸头、微孔板、玻璃试管等,需进行制定处理。所有食用过的器械需集中装置于密封的容器中,而后运出实验室,并在其上作明确的标识,写明感染性物品处理等字幕,提醒他人不要随意触碰,并按照感染性物品进行处理。对于试验过后的废液,需先以消毒液进行浸泡,30min后再进行无害化排放。

3.7 补救措施

若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损伤,则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个人信息报告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进行完善的检验,了解是否受到感染。

3.8 乙肝感染的补救措施

若医护人员不慎受到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感染,则需立即将血液自破损处挤出,并以盐水对伤口处进行清洗,后以75%酒精对伤口处进行消毒。立即对医护人员注射抗-BS免疫球蛋白,对其进行追踪随访,定期行乙肝血清检验。

3.9 丙肝感染的补救措施

若医护人员不慎受到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感染,需立即对伤口进行护理,因无疫苗注射,需加强定期的检验,如有需要需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

3.10 艾滋病毒的感染

若医护人员不慎受到艾滋病毒携带者血液感染,同样需将血液从伤口处挤出,并以盐水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洗。及时告知领导与专家,立即开展相应的补救措施。抽血检验抗HIV病毒,并在暴露后4、8、12周及6个月时对其进行追踪检验,一旦暴露需对其进行预防性用药,以降低患者HIV病毒的感染风险几率。

4 讨论

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工作危险性较大,若在工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受到感染,对自身、对家庭而言均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提高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性疾病预防意识,督促其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在不慎受到一定感染后进行立即的补救,往往可降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几率。在本文中,笔者对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进行一定的总结,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做出一定的指导,以提高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文浩.浅谈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673-6674.

[2]米热尼沙·热米吐拉,古力娜尔·依明.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951.

[3]李晓宁.浅谈采血护士的锐器伤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274.

[4]陈新丽,刘卫华.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2):260-262.

猜你喜欢

防护措施
校园网安全隐患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压力容器的疲劳损伤与防护措施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新栽绿化苗木越冬防护措施探索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刍议短波发射机维护中的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