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意义及未来走向
2015-07-09汪逸云费贤静
汪逸云+费贤静
摘 要: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边缘地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之处做出必要修正。在介绍金砖银行成立的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推测其成立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基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目的是为了避免金砖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和南非)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货币不稳定的影响,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构建的共同的金融安全网,并以此兑换一部分的外汇应急。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政策的变动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波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砖国家币值的稳定。中国的人民币波动较小,但是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都经受了货币的巨幅贬值,导致通货膨胀,金融安全受到威胁,而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所能获得的帮助十分有限,甚至还要被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尝试通过创建自己的金融体系来代替长期以来受西方发达国家管控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减少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2013—2014年间,金砖成员国围绕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多次谈判,终于在2014年7月召开的巴西峰会,金砖国家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初始资本为1 0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上海。
二、金砖银行成立的意义
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由金砖国家共同出资成立,这对于金砖国家在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下加强自身的经济自主性,帮助成员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基础建设等项目所需资金、应对突发性偿付危机和流动性危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和IMF在新形势下虽然也有所变革,但从根本上说仍受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行长也由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指派。金砖国家和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必要修正,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自身发展
1.当前世界银行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金砖银行的做法更具区域化特征,在经济危机后有利于推动改变美国一家独大的全球经济低效率运行的状况。
2.世界银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满足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而金砖银行在五个国家未来长期投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与国合作关系中进一步发展,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能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3.有利于金砖国家货币的稳定。通过金砖国家货币的互相流通,减少美元的国际使用空间,减少这些国家的货币超贬或超升,有利于降低币值风险,降低这些国家的外汇干预成本,达到稳定这些国家货币的目的。
(二)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
IMF对于金融危机解决方式存在双重标准:一方面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对救助国的条件十分苛刻不符合振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初衷;另一方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美国的要求十分宽容。目前在IMF中,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全球的29.6%,人口总量占世界总人口的43.6%,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25%。然而,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与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则相对较少,金砖五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总共不过11%,而美国一家就拥有17%。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等新兴国家相对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
金砖银行是对世界银行的补充修正,是新的活力元素。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将成为对IMF的有力补充。在未来,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将带动金砖国家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巩固金砖国家经济体地位、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金砖银行的未来走向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给自“二战”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多边体系带来挑战。虽然在成立之初它的规模和重要性将无法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抗衡(截至2013年6月,世界银行的资本总额为2 230亿美元,其中多数是担保额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供应方,金砖银行的重要程度甚至有可能超过世界银行。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每年1.4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这正是金砖银行可以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一)投资建设项目“去政治化”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世界银行和IMF中占据一票否决权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一个工具,其推行的“华盛顿共识”的贷款和救助大多数有非常严苛的标准和附加条件。这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申请世界银行贷款时更加谨慎,接受过于苛刻的条件无异于饮鸩止渴。
金砖银行作为金砖国家抱团取暖、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的一种机制,它的运营不可能完全摒弃政治考虑。同时,还要实现盈利,推动受援国家发展和获得投资收益的平衡。金砖银行应在满足立行宗旨的基础上,将政治等因素体现在限额分配环节中,而在运营过程中,投资限额内的项目应该“去政治化”,在项目选择上不附加政治条件,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能够增加金砖银行的吸引力,赢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信赖和支持,实现金砖国家经济的腾飞。
(二)金砖国家合作“体制化”
金砖银行将会使目前仍处于松散状态的金砖国家增强紧密型,世界上最重要的五个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合作,由过去的范范合作开始展开实质性的金融合作,形成抱团效应,这可加快金砖国家之间合作的体制化,而不再是若即若离的外交协调机制,最终或将成为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经济联盟。
金砖银行可以促进金砖国家本币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这个“中转站”,建立本币离岸市场,金砖各国的货币可以相互兑换流通,加大循环力度,有利于金砖国家的货币实现国际化。同时,金砖国家可以依托金砖银行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三)有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功能上类似于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也就是说,在这一领域,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业务是交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多了一条为基础设施融资的国际渠道,这将有利于降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随贷款一起输出,有利于更好改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当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规模还远小于世界银行,加上发达国家心态复杂,其要想发挥应有作用依然任重道远。
四、结语
总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对于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但构建“平行金融体系”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未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参考文献:
[1] 包蕴含.金砖银行——对世行的补充修正[N].中国经济时报,2014-07-18(001).
[2] 陈季冰.金砖银行的抱负与现实[J].商周刊,2014,(16).
[3] 李定华.浅议金砖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济周刊,2014,(29).
[4] 蔡恩泽.金砖银行,开启国际金融新格局[N].中国审计报,2014-07-28(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