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石轩:天珠玉语
2015-07-09伯文
伯文
是日,去拜访坐落在上海清真路上的一家古玩店——璞石轩,步入店堂,让人感觉不像经营的商店,而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整个店堂充满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店正中墙上挂个“缘”字,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高式熊,“相與觀所尚,时還讀我書”的对子挂于两边,可见主人的文人气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竟然还有人这么走传统之路?
店主钟国正,平头、身穿中装短衫,待人平和、谈吐不俗,带有几分旧式文人的儒雅气质,甚有语缘,问之怎么走上收藏之路,做文玩营生。谈到文玩,钟先生深情、凝神、感慨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了,要靠一代人一代人的保护传承呀!”“我是老三届的,出生草根,从小热爱中国文化,偶尔有缘对古玩有了特别的爱好和情感,二十多岁就涉猎收藏,走了一条以藏养藏之路。”他说走这条路是又艰辛、又曲折、又受磨难的一条路,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交谈中才知道钟先生的收藏是用他的心、他的知识以及努力学习向高人请教,用分类的体系去思考、去收藏的。
钟先生的收藏是从印石起步的,一开始是对印文化的热爱。作为印文化的载体印石材料是上帝对人类的厚爱,印石文化的内涵深深吸引了他。他对中国的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全面研究,著有《中国印石图谱》的童辰翊先生是钟先生的老师和兄长,几十年来的交流使钟先生对印石文化有了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寿山石文化最为见长。他不但研究印石文化,还学习研究“印文化”他对篆刻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常请教韩天衡先生、陈身道先生、童辰翊先生,从中吸收养料,对明、清的篆刻艺术深爱研究,他说好的篆刻加上上乘的印材是天人合一,是瑰宝,是人类文明“美”的标志。特别是他在田黄收藏研究上得到了薄意大师林文举的指教,又过眼研究数百方田黄作品的质地、色泽、风格,练就了对田黄石鉴赏的深厚功底与眼力,曾经受山东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现场采访与演讲。
谈到玉文化,他亦很深情,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一个喜爱历史的人,怎么会不喜爱玉呢?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玉是中华民族之精之魂矣。玉有三种灵气(1)聚天地之精华,汇山水之灵气,是上天造就。(2)人类所赋予它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符号,是种文明赋予它特殊的生命。如古人拿玉来拜天通神、祈福驱邪等等。(3)人体对它的滋养,有了生命之息。钟先生说玉文化有七千年的文明,首先要爱它,为了爱它就要不断探索、学习。玉文化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钟先生为了学习,到过全国各大博物馆。每到一处就必到博物馆去,啃着干粮一杯清水,一进去就是一整日,每次进去都被震撼、被吸引、被感动。长期下来,钟先生对玉文化的造诣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同时也收藏了不少和田玉的精品。
钟先生不但对寿山石为代表的印石文化有收藏,也对以和田玉为材质的各时期的玉文化有收藏。还对以越南沉香为基础的各地沉香(都是天然的)有收藏。还喜爱一些字画、宋瓷、天珠乃至蜜蜡等都有收藏,涉猎广泛,他对造物主和人类的先贤特别崇敬,感叹他们是多么的伟大,不可测的神力不可解的气象和无垠的空灵。
在与钟先生交流中谈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建筑、绘画、诗歌、音乐、文学。我们又对中国文化的精髓“释”、“道”、“儒”进行了积极探索,他都有一定的知识和见解。谈着谈着,我问他,对自己怎么看?他说:对物要有敬畏感,对人要尊重,人要有尊严,要信奉“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他说:我特别推崇“照真达俗”四个字。
通过访谈,我感到钟先生的知识不但全面广博而且有独特的见解,他对待事物严谨、对人尊重,特别是对国学崇敬。可想钟先生的收藏品味及与众不同。
一晃眼,本想一二个小时的采访却天已暮色,还是话犹未尽,主人挽留,让我欲说无尽之感慨,只有一个字可叹“缘”“缘”“缘”,玉之缘、石之缘、人之缘,缘之和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