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与科技融合助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2015-07-09郑自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湖南文化

郑自立

(1.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2.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3)

根据国际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 达到3000 -5000 美元时,该国或该地区就将进入休闲文化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湖南从2010 年开始迈过人均GDP3000 美元的入门线,物质生活的改善使得湖南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回应人们的期盼和要求,着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蓝图不可或缺的必要之举。近几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支持和扶助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产值也一次又一次突破。但经过几年的“飞跃式”发展后,特别是在邻近各省都在竞相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业境下,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尤其是如何在文化休闲中注入科技元素提质改造成为关键。

一、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休闲文化产业是指满足人们各种休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种业态的集合。在国内众多关于休闲文化产业的学术分类中,学界认同度比较高的是魏小安的分类,他在《休闲产业经济学》中大致将休闲文化产业分为游戏产业、娱乐产业、品尝产业、观赏产业、阅读产业和养趣产业6 大类。[1]因此,笔者试图从这六个方面来概述和揭示湖南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大产业,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滞后。近几年,湖南的围棋、象棋、扑克等棋牌游戏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初现成效,比如湘西古城的系列“世界围棋巅峰对决”赛事吸金不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湖南娱乐频道推出的《我是大赢家》大型电视互动棋牌比赛节目获得不菲的广告收入等。自2010 年以来,湖南游戏产业发展在两大领域的表现非常“抢眼”。

一是动漫游戏产业。形成了一批自主研发且富有浓厚湖湘文化气息的动漫游戏品牌,如“山猫”、“虹猫”、“蓝猫”、《白金岛》、《爸爸去哪儿》、《霸气江湖》等;涌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动漫游戏企业,如拓维信息、联盛网络、九洲众合、慧典科技、上游网络、可米文化等,其中拓维信息被外界誉为“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该公司已在中国市场代理多款在全球具有超高人气的手游,如《植物大战僵尸2》、《捣蛋猪》、《画个火柴人》等。目前,湖南拥有动漫游戏企业150 多家,原创人员8600 多人,相关从业人员5 万多人,年原创动漫生产能力近4 万分钟,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种类达17975 种,产值达110 多亿元,基本形成了集研发、制作、发行、播出、衍生产品开发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湖南正着力将长沙打造为中国“动漫梦工厂”和动漫品牌核心城市,形成“做精品,到长沙”的产业发展氛围,推动长沙动漫游戏产业进一步走向规模化、集群化。

二是游乐园产业。一方面,在转型提质上取得了诸多突破。比如湖南烈士公园自2014 年起将分近期、中期、远期3 个阶段进行全面提质改造,近期工程投资2000 万元,终极目标是将烈士公园建成中南地区最大游乐园。另一方面,在探索游乐园新的发展样式和盈利模式上取得显著成绩。比如2010 年一座根据趣志家模式建造的儿童职业体验乐园——酷贝拉在长沙建成,酷贝拉职业体验乐园将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的建筑按照同比缩小的方式浓缩,组合成为一座微缩的“城市”,并且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共系统、金融系统、安全系统、法律系统。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跟着辅导老师进行职业体验,并赚得“酷币”。酷贝拉的定位是“中国少年儿童综合能力供应商”,与品牌商家的合作模式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点。除了体验园区外,酷贝拉还推出亲子百货(出售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产品)、酒店(打造的是孩子喜爱的太空房或者公主屋之类的梦幻小屋)、衍生产品——五个酷贝小精灵、动漫和3D 电影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一年长沙酷贝拉就接待了40 万人次,而且当年盈利。

但总的来看,湖南游戏产品质量和原创能力尚有待提升,游戏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盈利模式创新不够,收益不足的问题,生存面临不少困难。尤其在技术层面,湖南自主研发的游戏软件与发达省市及国外还存在差距,整个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还未能适应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变革的步伐。

2、娱乐产业

娱乐产业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之一,以广电、歌厅为核心的湖南娱乐工业在全国久负盛名,由此掀起的“娱乐狂潮”被称为“湖南娱乐现象”。近几年,湖南的歌厅产业发展有所“降温”,正处于转型提质的调整期,随着2011 年7 月长沙老牌歌厅“港岛”因欠薪关张,宣告湖南歌厅产业“小歌厅”时代的结束。目前长沙歌厅由原来的30多家缩减为琴岛、红太阳演艺(田汉大剧院)、欧阳胖胖、凤舞九天演艺中心(2011 年10 月开业)4 家,这些歌厅正在向“大剧场”建设方向演进,歌厅的规模较前都大为扩张,比如琴岛演艺中心目前已成为可以容纳3000 人的大剧场。湖南歌厅产业正由小投资迈向大投入、由跑场演出迈向定场演出。虽然目前湖南歌厅的上座率大不如以前,但就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而言,湖南歌厅产业仍属全国一流。

上个世纪90 年代末,湖南卫视就以“娱乐”立台,大力发展娱乐电视,是“湖南娱乐现象”的始作俑者,也是湖南歌厅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手”。湖南卫视凭借娱乐节目轮番创新,其收视率10 多年来一直高居省级卫视收视率榜首,旗下的湖南广电传媒资产不断做大,目前年度融资收益已超70 亿元。近几年,湖南电视产业面临着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与差距逐渐缩小的强大压力,也一度受到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限娱令”的影响,收视率及影响力一度有所下滑(2012 年上半年湖南卫视收视率曾跌出全国卫视收视率前五行列)。在这种情况下,湖南电视人并没有气馁,依然高扬“娱乐”旗帜,努力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寻找“红利”与突破口,提出“高端崛起,创办第三代娱乐节目”的响亮口号,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出了一批“现象级”的娱乐品牌节目,包括《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进一步巩固了省级卫视收视龙头地位,这使得湖南广电品牌价值再度提升,受众面进一步扩大,也带来了丰厚的产业收益。2013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排行榜上,湖南广电品牌价值跃居韩国KBS 之前,与央视一道跻身亚洲电视品牌前五强。据学者李芸的《2014 年度全国电视广告发展报告》,2014 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位列全国卫视频道一级梯队行列,在2014 年综艺节目独家冠名广告投放的TOP10中,湖南卫视占据两席,包括《爸爸去哪儿2》和《我是歌手》,仅次于央视,数量和资金额都排在第二位。从2014 年省级卫视娱乐综艺节目点击量来看,湖南卫视有三档节目挤进前十,包括《爸爸去哪儿》、《快乐大本营》和《我是歌手》。

表1 2014 年省级卫视娱乐综艺节目视频点击量TOP10

尽管湖南娱乐产业继续领跑全国,但其中仍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歌厅产业方面,湖南歌厅的垄断式发展造成了歌厅节目的模式化、高端化,进入门槛比以前更高,这大大影响了歌厅节目的多元化创新及其吸引力,也使湖南本土歌厅演艺新人缺少锻炼的机会,成长缓慢;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湖南歌厅的营销水平和经营能力上做得还很不够,以至于大量观众被新兴的KTV、酒吧等娱乐方式分流。在电视产业方面,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权属不清、治理官僚色彩浓、内部恶性竞争、高端创新成本过高、版权保护缺失、电视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

3、品尝产业

品尝产业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几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助和支持下,以餐饮、酒、茶为核心的湘字号品尝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餐饮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一是着力打造千亿湘菜餐饮产业,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在全国八大菜系中,湘菜的综合排名已跃居第三,仅次于粤菜和川菜。而在资本市场上,湘菜则在八大菜系中拿到了头彩,湘菜名企湘鄂情率先在A 股上市。全国各地有上万家湘菜专营馆,湘菜企业年产值达800 多亿元。湘菜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大受欢迎。以北京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湘菜店4000 余家,上规模的有1000 余家,湘菜占据了北京五分之一的餐饮市场份额,成为京城餐饮市场的主流菜系。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餐饮产业。自2010 年起,湖南对餐饮店实行“绿色身份制”,所有餐饮服务行业均需实施环境保护登记制度。2011 年11月由潇湘晨报和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发起了湖南生态餐饮企业评选活动,湖南境内200 万晨报读者和红网广大网络读者参与投票,最终评定出“湖南十大杰出生态餐饮品牌”和“湖南十大金牌生态酒楼”。2013 年12 月,长沙市林业部门和民间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又联合发起“零蛇餐馆”绿色认证,首批13 家承诺不再经营蛇类菜品的餐饮机构被授予绿色认证牌匾。三是在发展餐饮新业态上取得突破。如湖南盛世芙蓉餐饮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 年推出“耕食记”项目,该项目包含市民农园,允许消费者“认领”土地,参与耕种和收获,以及农园的各类活动。除此之外,这里还是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拥有“手工坊”、“生态农庄”、“神农研究所”等多种产业形态。2014 年6 月湖南首家电商餐饮《邦吉送》在耒阳试水,这意味着,不用预约订位、不用泊车、不用梳洗打扮,动动手指,通过网络、电话或手机微信,就能足不出户享受精致美味。

表2 湖南十大杰出生态餐饮品牌与金牌生态酒楼

表3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据湖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报告,截止2013年年底,全省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9228 个,从业人员29.49 万人,分别比2008 年末增长41.0%和32.1%。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 36.9%,餐饮业占63.1%。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9.5%,餐饮业占50.5%。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2.5%,股份有限公司占1.5%,有限责任公司占9.9%,私营企业占75.3%。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4.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5%,外商投资企业占3.2%。2013 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654.68 亿元,比2008 年末增长68.9%。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2.87 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1.81 亿元,分别比2008 年末增长57.6% 和104.2% (详见表3)。

表4 首批湖南省酒类流通行业“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名单

近几年湖南酒业、茶业发展亦有“可圈可点”之处。2012 年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获得“省长质量奖”,这是湖南省首次将“省长质量奖”颁发给食品类企业;2013 年湖南富厚酒业投产并与国家酒检中心达成战略联盟,富厚酒品系列成为湘酒又一新品牌;2014 年湖南省糖酒副食品总公司等11 家企业成为湖南省首批酒类流通行业诚信经营示范企业(详见表4)。目前,湖南拥有酒类产品生产企业292 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85 家。2014 年,湖南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达508 亿元,全省酒类市场年销售收入近200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酒类消费大省。而在茶业方面,湘茶近几年总体趋势向好,受消费习惯影响,湖南省绿茶产销量稳步上升,尤其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沅陵碣滩茶等湘西名茶销售成绩不错,湘西名茶异军突起。2013 年,大茶网成立开启了湖南省茶叶营销的“电商”新时代。据官方发布数据显示,2014 年湖南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98 万亩,茶叶产量18.7 万吨,茶叶出口4.5 万吨,创汇1.2 亿元,全省加工销售各类茶叶43 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40 亿元。2014 年多家湖南黑茶名企挂牌上市,包括湖南中雄黑茶、安化黑茶、怡清源黑茶以及湖南国茯茶业。

但是在湖南品尝产业光鲜外表的背后亦潜藏诸多危机和问题。比如在湘菜餐饮业方面,存在着行业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型的品牌企业少、湘菜技术标准不完善、企业营运科技化水平低等问题,而且湘菜大师级人才极度匮乏,目前湘菜大师仅有121 名,后备人才薄弱。在酒业方面,虽然湖南酒业市场规模在迅速壮大,但本土酒业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不超过20%,而且湖南几家比较好的白酒品牌企业都先后被省外资本收购或控股(详见表5),本土特色日渐减少。在茶业方面,尚存在茶园规模小、加工技术参次不齐、品牌杂多乱、生产经营粗放等问题。

表5 近年外来资本收购湖南白酒一览表

4、观赏产业

以戏剧、电影、旅游演艺为核心的观赏产业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发源于楚文化的湖南地方戏剧,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80 年代的短暂辉煌之后曾一度陷入“低迷”,近几年,在院团改制的“春风”下又彰显出了别样的活力。如花鼓戏《老表轶事》、湘剧《李贞回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走近阳光》、《古画雄魂》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舞剧《天山芙蓉》、湘剧《古画雄魂》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湘剧《谭嗣同》、花鼓戏《平民领袖》分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和文华剧目奖;花鼓戏《老表轶事》、《作田汉子也风流》、湘剧《古画雄魂》、《谭嗣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作品奖;大型原创皮影剧《人狼同舞》获第21 届国际木偶节“最佳剧目奖”。湘剧年均送戏下乡(进社区、高校)达200 多场次。2010 年6 月开始启动的湘江剧场“好戏天天演”活动,目前已复排优秀传统剧目68 台,每周连演6 天,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湖南民间原创剧目演出异常活跃,人气颇高。比如,自2010 年5 月至今,湖南没想好戏剧工坊、好青年戏剧工坊等民间戏剧创作团队,先后在湖南大剧院推出本土原创话剧《爱情没想好》、《公公还没想好》、《斑马、斑马》均引起了不小反响。其中《斑马、斑马》售票演出6场,场场爆满; 《公公没想好》在近300 个座位的湖南大剧院4 楼A 厅连演5 场,场场座无虚席。

近几年,湖南的电影产业亦又有增进。2010 年湖南电影票房收入为2.23 亿元,到2014 年湖南电影票房达7.9 亿元,年均增长超30%。据国家电影票房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14 年底,湖南共有214 家电影院,其中长沙有47 家,当年新增6 家。近年来,湖南本土制作的电影不仅类型更加多样,而且质量有所提升屡获大奖,一些电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如真人秀电影《爸爸去哪儿1》票房奔7亿元,电影《爸爸去哪儿2》票房奔10 亿元;青春史诗电影《我的母亲》斩获第九届加拿大中国电影节“金枫叶”最佳影片;本土方言电影《杨梅洲》获得第36 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奖,女主角演员尹雅宁也因此片获得河内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12 年湖南制作了首部实景戏曲数字电影《五女拜寿》,广受农村民众欢迎;原创动画巨作《锦绣神州之奇游迹》在制作上首次融合了动漫2D 和3D 技术,2013 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国内五大卡通频道及20 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2014 年8 月在美国ICN 电视联播网洛杉矶中文台播出,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反响。

近些年,湖南的旅游演艺发展势头强劲,且以张家界为轴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张家界的旅游演艺俨然成为目前湖南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自2010 年以来,张家界先后推出“烟雨三部曲”,即《烟雨凤凰》、《烟雨张家界》和《烟雨洪江·沅江号子》,以及《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西兰卡普》、《魅力张家界》、《梦幻张家界》、《印象张家界》、《武陵魂·梯玛神歌》、《张家界·魅力湘西》等10 台大戏。这10 台节目总投资近10 亿元,演职人员和观众席位均超万人,每年贡献逾4 亿元的门票。其中《魅力湘西》、《梯玛神歌》两台节目于2012 年在湖南文交所挂牌上市。张家界的旅游演艺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亦在增进,其中《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于2010 年10 月入选国家首批文化旅游演出类重点项目名录,2010 年11 月又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唯一“文化旅游发展贡献金奖”。2012 年,张家界·魅力湘西《追爱》节目登上春晚舞台,深受全国观众喜爱,并得到中央领导李长春同志的“神歌远扬,魅力四射”的高度评价。在张家界旅游演艺的带动下,湖南其他一些市区也在发展旅游演艺上取得进展。如长沙2012 年推出湖南首部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专场演艺节目《芙蓉国里》;新化2013 年推出由农民自演的大型实景山歌剧《呼唤紫鹊归》;韶山2014 年推出了大型室外情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衡阳也于2014 年发力,首台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音乐舞蹈神话剧《平沙落雁》剧本初稿“出炉”等等。 《芙蓉国里》、《呼唤紫鹊归》、《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几台节目,一经推出,可谓炙手可热,观众爆棚。

目前湖南观赏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如在戏剧产业化方面,面临缺少稳定观众群,缺乏好的剧本,演员行当青黄不接等问题;在电影产业方面,存在基础设施科技化改造投入严重不足,票房增长过度依赖国外影片和外来院线运营,电影市场管理手段的科技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旅游演艺方面,面临运营成本不断增大,节目创作模式化,资源利用分散,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另外,目前湖南的科技馆产业化进程缓慢,多以公益性为主,而且目前除了湖南省科技馆于2011 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以外,只有岳阳、郴州、邵阳,常德和湘潭等5 个市州正在建设科技馆,其余9个市州还没有启动相应计划。而在动物园产业化发展方面,目前湖南全省只有长沙生态动物园、衡阳动物园、株洲石峰动物园经营状况较好,其余动物园或者入不敷出,或者已经停办。

5、阅读产业

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阅读产业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弱势产业之一,其产值在休闲文化产业体系的六大产业中排名相对靠后,总量不大。近几年,湖南阅读产业在发展中努力寻求突破,有不少亮点。比如,在报业发展方面,瞄准互联网,实施全媒体战略成为主攻方向。在2013 年发布的全国报纸移动百强榜中,湖南有三家报纸入选,潇湘晨报进入第一方阵,位列第9;长沙晚报位列57,三湘都市报位列41。其中《潇湘晨报》以每期发行量超过52 万份,受众逾200 万人的数据占据湖南本土市场的“头把交椅”。该报近年来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扩大受众群与影响力,在2013 年发布的全国报纸微博传播十强榜单上,《潇湘晨报》位列第八;在2013 年发布的全国报纸微信传播十强榜单上, 《潇湘晨报》占据榜首。2014 年《潇湘晨报》入围了首届湖南文化品牌40 强。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长沙晚报在全国率先首创“个性定制﹢免费终端”的报纸移动阅读新模式,特供定制手机(存保证金即免费获取),并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另外,产业融合运营成为湖南报业运营模式创新的突破口。2012 年三湘都市报96258 公众服务中心暨呼叫中心成立,由此,三湘华声开始联合打造以“呼叫中心—采编中心—营销中心—华声卡—物流中心—实体店”为轴心,实行从“载体—平台—实体店—消费者”的数据库共享,真正使“新闻、资讯、发行、广告、产品、销售、互动、博弈、物流、服务”有机统一。2014 年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湖南粮食集团、民生银行合作打造的第一批华声社区实体店正式登场。这是全国首个基于全媒体介质,运用O2O 理念打造的社区实体店服务平台。通过融合创新,把读者变为消费者,将媒体传播链条打造成产业链条”,华声社区实体店基于华声在线全媒体在内容、广告、发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构架起了“96258 呼叫平台+报刊网站等媒介+发行物流网络+社区实体店+党报社区阅览室+无线湖南终端”的全新运营模式,为读者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湖南的本土休闲杂志多年来一直萎靡不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份能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休闲杂志。在本世纪创刊且相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三家本土休闲杂志《华声》、《粉红》和《晨报周刊》,如今《粉红》业已停刊,而其他两家亦销量平平。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011 年,湖南卫视高调宣布创刊引领全球华人风尚生活的杂志《芒果画报》,并将之作为芒果传媒的第五大支柱产业来打造。在湘籍休闲图书出版方面,近几年成绩不俗,在市场占有率上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据官方统计,2014 年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策划出版的31本图书登上开卷畅销书榜,其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累计销售超200 万册, 《谢谢你离开我》、《偷影子的人》销售突破100 万册,《大清相国》销售过60 万册。

目前湖南阅读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在休闲报刊杂志方面,存在报刊品位不足,面向农村和老年人的休闲报刊缺乏,与其他产业形态融合力度不强,产业链延伸不够,盈利模式创新能力薄弱,互联网思维以及数据分析思维的意识不强,媒体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在休闲图书出版方面,存在扶植资金力度欠缺,盗版严重,发展定位不清,数字出版方面的复合经营性人才匮乏等问题。

6、养趣产业

以收藏、宠物为核心的养趣产业属于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周围产业,也是整个产业体系中最弱的一大产业。养趣产业在湖南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该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小、乱、散”的发展状态,缺少规模名企与顶层规划。尽管如此,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湖南养趣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收藏业的发展成绩较为显著。比如2010 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史馆、湖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长沙举行,这是全国首次由政府文化部门与社会团体联合主办的收藏文化大型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湖南收藏业在全国收藏界的人气。在全国有点名气的“湖南国拍”,2009 年每次拍卖会只有几十万元的交易额,但到2012 年秋季拍卖会就猛增至800 余万元。在2014 年举办的湖南文物拍卖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600 名藏家参与竞拍,总成交额达2228 万元。据官方统计,目前湖南全省收藏大军已逾百万之众,其中加入省收藏协会的会员就达7000 余人。

二、文化和科技融合助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现代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科技进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谓“关键先生”。提升湖南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着力推进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然而,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在资源禀赋、品牌声誉、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都与兄弟省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必然要区别于其他省区,需要选择一条适合湖南省情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于湖南当前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也需要借鉴其他省区、包括国外发达国家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综合分析确定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

尽管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已迈开了步伐,在某些方面还走在全国前列,但就目前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整体状况而言,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一是在组织模式上,“单兵作战”为主,“抱团作战”不足。湖南的休闲文化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本身资产、技术条件不是很好,无力构建支撑其持续创新的技术研究院, “单兵作战”的组织模式迫使其只能依赖外来已有技术的支撑,然而,外来技术常常与本土内容资源不尽适应,从而制约了融合程度。二是在发展方式上,横向融合为主,纵向融合不足。目前湖南休闲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强强联合的现象日益突出,但已有的联合只是壮大了规模和资产,让强的技术部分显得更强,弱的部分却依旧很弱,基于产业链延展式的融合相当缺乏,这就使得湖南休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制。三是在政策落实上,“雷声大,雨点小”。近几年国家与湖南省政府为了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性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如何在湖南真正落地,又如何被湖南休闲文化企业用好,让休闲文化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仍存在诸多障碍。四是在机制创新上,“嘴快,腿慢,中用的少”。休闲文化产业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并非线性的关系,二大系统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因此,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尤为重要。为此,湖南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湖南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中也有具体部署,但是从已经做出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举措来看,颇有实际效用的还不多,这也严重制约了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并基于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诸多优势与其他省区的有益经验,笔者认为,在推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上宜采取以下几种:

1、政府与市场平衡驱动模式

尽管近几年湖南市场经济发展态势趋好,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与增速均位列全国前10,但是相对沿海发达省市,不论在总量还是在质量层面,湖南市场经济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市场体系改革上还很滞后,真正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任重道远。因此,现阶段在湖南实行完全以市场驱动为主的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模式还不现实。同时,休闲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也决定了政府不能“完全放手”。但我们亦要看到,过去的那种政府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做法已难适应当前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需要了。实行以提升市场作用和重新定位政府角色的平衡创新驱动模式应成为下一个发展阶段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理性选择之一。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实现政府角色转变,由“管家”转变为“铺路人”。在强化政府“管事、管人、管资产、管导向”的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便在休闲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上发挥好政策性的扶持、引导作用。二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开放、统一、自由的文化市场。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法人治理体制,鼓励休闲文化企业重组并购,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有序发展休闲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休闲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休闲文化产权交易体系,促进休闲文化产品、服务、资本、人才、技术的自由流动。三是优化休闲文化消费环境,建构活力有序的休闲文化消费氛围。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免费公共休闲文化服务刺激广大民众的休闲文化消费欲望,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广大民众的消费行为和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

2、异业联盟创新模式

异业联盟创新模式是指休闲文化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面临日益剧增的竞争压力,为延伸产业链,形成必要的规模效益及技术创新服务网络,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及收益,通过联盟其他行业企业的方式组成利益共同体。简而言之,它就是一种新的发展策略,是跨行业、资源共享、强强合作的“技术联盟创新”。[2]湖南已有一些休闲文化企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湖南粮食集团、民生银行合作打造的第一批华声社区实体店就是典型案例,华声社区实体店构架起了以技术创新服务为基础的“休闲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企业”的全新运营模式。这种有利于增强休闲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实力的联盟创新模式下阶段可在湖南全省大为推广。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要建立健全“大文化”管理体制。目前湖南对文化行业的业务管理属于“分散管理”的模式,其中政府执行部门文化厅管一部分,新成立的文广新局管一部分,省委宣传部门管一部分。这种分散管理的体制常常造成各自为政,重复管理的弊病,特别不利于文化跨行跨业发展。因此要实施好“异业联盟创新模式”就必须改变这种分而治之的状况,建立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文广新局联合组成的“大文化”统筹协调管理组织机构。二是要加强区域联动。异业联盟创新不仅需要突破行业限制,也常常要突破区域限制,因为联盟的企业可能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这就需要加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联动,进行战略性合作,这样更有利于促进联盟式创新。三是完善促进文化企业跨界跨行进行联盟创新的基础性保障政策。要在税收、土地、金融政策上有所倾斜。

3、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

移动互联网平台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休闲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是近几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突出亮点之一。[3]目前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湘籍优秀企业家和投资人占据了大半江山,而且他们都希望能为湖南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尽一份力,并联合成立了“湖湘汇”,这成为湖南实现互联网产业“后发赶超”的重要理由之一。湖南拟建成中部地区移动互联网梦工场,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之后的全国移动互联网创业“第五城”。尽管目前湖南尚没有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休闲移动互联网平台,但正努力通过原创产品优势,搭建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休闲移动互联网平台,最终形成自己的休闲文化消费的网络生态圈。如湖南广电从2014 年开始将在自己打造的互联网视频平台实行本台节目独播制,2015 年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湖湘汇”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现代传播体系等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延伸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如图书变成电子图书、报刊变成数字报刊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推动休闲文化的跨界跨行发展,优化休闲文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形态。因此,下阶段湖南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休闲文化业态产业链的延伸作用,规划和建设一批移动互联网休闲基地(或论坛)、手机阅读基地、数字化家庭建设基地、物联网建设基地等,延伸阅读产业、娱乐产业、养趣产业等休闲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使休闲文化产业向立体式、多层面、联动性发展。

4、“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模式

推动“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与休闲文化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顺利实施需要以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前提,以政府部门的有效调控为关键,以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为原动力,以实现休闲文化企业盈利为目标,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为保障。[4]近几年,湖南已有所作为,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2013 年长沙市政府推动建立“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发展示范基地——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区,该基地成为国内首家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区,拥有完整的艺术产业链。2014 年,永州异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湖南科技学院合作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着重研究和传承柳文化、蛇文化、酒文化等永州特色传统文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研发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等等。下阶段,为更好地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中实施这一发展模式需要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要健全政府层面的调控体系。政府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政策性手段加强对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促进“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利益分配合理化与可持续性。二是要健全文化经济创新系统中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成果的评估机制。制定和完善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机制,形成良好的导向。三是要健全助推文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搭建文化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构建文化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5、大数据技术导引模式

近几年,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原创力不强、技术力量薄弱、产品供需脱节、生产经营粗放等深层次问题。大数据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发展新趋势,正引领着商业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为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目前湖南在利用大数据推动休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下阶段应着力在此方面有所作为,这包括积极推动休闲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传播、装备及生产性的文化、服务和消费终端的制造等领域与大数据的相关技术或者理念进行结合和创新;利用大数据建立健全休闲文化产业发展决策体系,推动形成“文化官员﹢文化智库研究人员﹢大数据关联关系库”的科学决策机制;着力数据挖掘成果转化,推动休闲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的“精准”、“双赢”联姻,走集约化的集团发展之路;构建湖南文化大数据公共基础信息平台,开展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应用示范等。

三、文化和科技融合助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社会化、链条化和品牌化发展趋势,这成为下阶段以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为此,需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发掘本土特色休闲文化资源,彰显产业内容的湖湘特质

推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始终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这是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制胜”的重要“法宝”。目前湖南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还不是很强,相比沿海发达省区在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因此,要使湖南休闲文化产业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显得不可或缺而有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依托本土特色休闲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富有湖湘文化特质的休闲文化品牌。在湖南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注入,又进一步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在今天湖南文化多元化发展形势下,对湖湘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具有相当潜力,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比如,茶馆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悠久厚重的湘茶文化和强大的现代茶产业发展,并没有让湖南的茶馆业得到应有的关注,目前湖南在茶馆业发展上还相对滞后。下阶段湖南茶馆业突围,需要在本土茶馆文化的挖掘上下功夫,利用科技元素让本土茶馆文化的健康、娱乐与时尚融汇一体的独特特质彰显出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手段,更新湖南茶馆业的营销手段和盈利模式;要重视区域品牌塑造,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行业同质竞争;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细分市场,搞个性化服务。再如,“动漫湘军”曾经叱咤一时,但目前发展形势严峻,文化原创缺失是造成动漫湘军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利用科技手段挖掘、整合和利用好湖南湘文化资源乃是实现湖南动漫游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策。这一方面需要用湖湘文化精神振兴湖南动漫游戏品牌,在比较语境下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现代内涵,反映新时期湖南人民的独特风貌;另一方面要以丰富的湖湘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湖南动漫游戏的题材类型和视听元素,在动漫游戏产品制作中最大程度表现湖湘文化的独有特质,彰显湖南动漫的灵性和创意。

2. 加强休闲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进步为人们休闲准备了时间与空间,亦促进休闲文化业态逐步迈向成熟,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是促进休闲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湖南休闲文化产业高新技术应用还远远不够,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学技术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造成湖南休闲文化产业效率和技术不如人意,长期处于世界休闲文化产业产业链低端的主要原因。下阶段湖南要将提升休闲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增强休闲文化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和休闲设备设施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与先进休闲设备自给率。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在湖南休闲文化产业领域的运用,既提升创意内涵也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完善、升级传统休闲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建立健全湖南休闲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打造休闲文化产业的跨界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内容、技术、人、资本等要素的有机整合,创建凸显文化科技融合特色的休闲新业态。

3. 完善休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增加文化科技人才厚度

实现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湖南休闲文化企业人才队伍不仅数量上少而且结构不合理,从已有的相关官方统计报表上看,湖南休闲文化企业三种人才(通用型技术人才以及专业科技人才、从事新媒体、云计算、数字化传播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人才)比例大致为5∶4∶1。这说明在湖南休闲文化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中,传统专业科技人才占主体地位,需要调整人才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人才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开发力度。为此,下阶段湖南需要鼓励和支持本土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新型休闲文化科技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休闲文化企业联合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新型休闲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制定《湖南休闲文化科技人才专项培养规划》,对湖南休闲文化企业现有科技人才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再教育,使之成长为适应湖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兼具文化经营和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休闲文化领域优秀科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加大海外文化科技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生活条件直接引进,或采取协作研发、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客座兼职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 延展休闲文化产业链,实现休闲文化产业链优化整合

休闲文化产业虽然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是发展休闲文化产业需要跳出第三产业的思维,积极推动休闲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融合,这是休闲文化产业转型提质,延展产业链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下阶段湖南要积极推动休闲文化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等,注重通过推进休闲文化企业间的“强强联手”来提升企业在本行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建构以娱乐产业、观赏产业为龙头带动游戏产业、品尝产业、阅读产业和养趣产业发展的网络循环生态产业链系统;因地制宜地错位发展休闲文化产业链的主导产业,比如在“大湘西”需要将旅游演艺业作为这一区域休闲文化产业链的主导产业来发展,而在“长株潭”则需要将娱乐电视产业作为这一区域休闲文化产业链的主导产业来发展;构建复合型产业链,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虚拟技术实现休闲文化产品的多形态开发,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同时,依托传统休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变革,多平台、多渠道扩散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促进形成复合型、交叉性的休闲文化产业业态。

5. 健全政策支持机制,营造有利于休闲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社会环境

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中,政府角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构成的重要环节。[5]政府通过公共职能的发挥以及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可以宏观调控产业发展的方向及资源要素的分配,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均势与可持续性,进而对产业竞争力提升产生重要影响。虽然近几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已出台了《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支持和鼓励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但由于支持政策过泛,且扶持力度相比其他一些省区还不够大,有“隔靴搔痒”之弊。[6]为此,下阶段湖南需要加大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扶持力度,出台关于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专项政策性文件,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扶持范围,对与科技融合的休闲文化产业实行政策倾斜,转变扶持方式,实行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奖励配套等多种奖励方式,注重由“事后奖励”向“事前的培育引导”转变;建立休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应用辅导,将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组织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与科技融合服务中介组织,借助社会力量推动休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成立湖南省休闲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工程协调组织,继续推动休闲文化产品尤其是数字化等新型休闲文化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支持休闲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 魏小安,厉建新,吕 宁. 休闲产业经济学(下)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25.

[2] 龙小兵,陈晓红. 基于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风险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07,(3):16 -19.

[3]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4)[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135.

[4] 孔祥浩,许 赞,苏 州.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与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22):15-18.

[5] 钟 晟,王 敏.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创新研究——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J]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5):90 -94.

[6] 孙书文. 以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城市建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49 -52.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湖南文化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