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GE模型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2015-07-09杜习瑞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经济效应产业转移河南省

杜习瑞

摘 要:随着政策导向的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及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势在必行。在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场景设计,进一步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效应,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转移;经济效应;CGE

引言

研究河南在承接国际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各种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就如何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这对于促进河南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实力及竞争力,加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步伐,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基于CGE模型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效应分析等方面系统地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可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对于各级政府等管理决策部门凸显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定位和方向等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一)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且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从投资规模看,自从2005年以来,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快速发展。2005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12.29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累计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尤其是2013年以来河南省利用外资134.57亿美元,比前20年的总和还多。从投资形式看,独资企业成为近几年河南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2006年,在新增的372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为182家,中外合资为164家。2010年在新增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为147家,占项目总数的58%。2013年在新增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为230家,占项目总数的67%,外商独资已成为主要投资形式。从投资结构看,近几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并向优势产业倾斜。另外,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近几年,河南省不仅在传统的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获得了增长,而且在金融业、咨询服务业也获得了突破性增长,在2013年金融业又新增5家外资企业。

(二)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规模增长明显

2009年以来,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获得了大幅度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政策调整及出现用工荒,使得沿海地区的工业不再具备生产优势,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河南省由于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比较明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随着河南省大招商活动的展开,省外资金利用成效更是显著。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累计9 276.7亿元,年均增长43%。尤其是2013年以来利用省外资金增长明显累计达到6 197亿元,超过前十年的累计利用省外资金额。

(三)省外资金投向以优势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近几年,河南的省外资金投资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房地产、能源、冶金、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曾一直是客商投资青睐的行业。自2008年以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采矿、新能源等行业成为客商投资的热门行业,切合河南省产业升级和投资方向。尤其是2010年,河南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行业,其他依次是采矿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可见,转移到河南的企业逐渐向优势产业转化,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区不再具有生产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行了企业外迁,转移到了具有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

(四)省外资金来源集中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仍为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地。而这些地区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为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纷纷将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见,河南省在引进省外资金过程中产业转移特征明显。

二、基于CGE模型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模拟场景设计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及河南省目前的引资现状,本文将运用河南省CGE模型对引进产业的具体效果进行事前评估。特选择了四类代表性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服装业、高端制造业的工程机械业、信息知识产业的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其他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以分析承接这四类产业入豫后对河南省打造中原经济区及三化建设的长期影响。本文假设对所选行业给予同样的引资力度,表1给出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长期模拟场景。

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一)宏观经济效应

本文模拟的是对各行业给予同样的引资力度,该冲击将直接导致投资增加,行业扩张,工资上升,刺激消费,进而又带动行业扩张投资增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很好地拉动GDP增长。表2的宏观结果显示,承接所选的四个行业都能带动GDP 的增长。

Sim1 食品加工业:表2显示,承接食品加工业会拉动GDP 增长0.075%,从支出法GDP方面GDP=C+I+G+NX(其中C是居民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消费,NX是净出口)分析,这是由于投资增加0.121%、消费增加0.023%、政府消费增加0.023%、净出口增加0.068%引起的。引进食品加工业之所以能对GDP 有很好的拉动作用,其原因主要是河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却还不是农业强省,河南农业“长”在资源,却“短”在缺乏深加工,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缺乏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引进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后,将现有的食品品牌做大做强,就可以很好地带动河南省基础农业的快速发展。根据《2014 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末河南省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3.2%,农村从业人员数约占总人口的75.9%。因此,河南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广大农业人口收入的提高,模拟结果显示实际工资增加了0.077%,居民效用也随之增加了0.092%,进而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物价方面,由于行业扩张形成了规模经济,致使边际成本降低和供给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下降。食品加工业扩张后引起物价下降幅度较大,达到-0.084%。其原因是河南省食品加工业发展后基础农业较快发展成现代化农业,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农产品出厂价格普遍下降。由于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农产品是很多其他行业的重要中间投入品,因此导致省内总物价水平下降较大。

贸易条件方面,模型反映的贸易条件是指净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模型百分比形式为pOtoft=p4tot-pOimp,其中pOtoft为贸易条件,p4tot为出口价格,pOimp为进口CIF价;若按收入贸易条件I=(Px/Pm)*Qx衡量,转换为模型百分比形式为:pOtoft=p4tot-pOimp+x4tot(其中x4tot是出口数量增长率)。

上页表2 显示,食品加工业的扩张会使得河南省净贸易条件轻微恶化(-0.069%),导致出口增加0.09%,由于受到国内需求上升的影响,进口也增加了0.022% ,但收入贸易条件却是改善的(+0.022%)。

Sim2 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该产业对于解决就业有很好的效果。受投资上升0.086% 的影响,居民的实际工资上升了0.087%,拉动消费增加0.06%,刺激GDP增长0.062%。但由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条比较短,且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很小,因此该行业的扩张对GDP的拉动效果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较小。

物价方面,承接纺织服装业对稳定物价的作用是最小的,物价仅下降了0.011 %,这是由于虽然该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了2.1%,但该产品大部分都是用于最终消费,很少作为中间品投入到其他行业中。

贸易条件方面,只有承接该产业导致了贸易条件改善0.012%,出口减少0.033%主要取决于出口价格上升了0.012%,但收入贸易条件却得到轻微恶化(-0.021%)。而受到GDP 平减指数增加0.007%的影响,进口也有轻微下降(-0.026%)。

Sim3 工程机械业:承接工程机械业对河南省GDP的拉动作用是最大的,GDP将增长0.416%。工程机械产业具有链条长、关联度高等特点,其上游产业有金属矿采业、钢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金属制品业等,下游产业有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电工电器业等。因此,工程机械业的发展带来整个行业投资增加0.591%,实际工资增加幅度最大(0.28%),进而刺激消费增加0.288%。

物价方面,由于工程机械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作为机器设备投入到很多行业中,该行业产品价格下降2.63%,导致很多下游行业的中间投入成本减少,生产价格下降,进而导致总物价水平下降了最多(-0.172%)。

贸易条件方面,引进该行业带来贸易条件有较大恶化(-0.078%),导致出口增加幅度最大(0.236%),受到国内需求增加较多的影响,进口也有所增加(0.159%),但其带来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却是最大的(0.158%)。

Sim4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上页表2显示,承接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小(0.049%),投资上升0.07%,消费增加0.033% 。由于该产业主要为大多数其他产业提供软件等服务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例如,可以给其他企业提供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以及行业所需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等。因此,引进该产业,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GDP增长,而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刺激GDP增长。但由于目前河南省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的规模尚小,并非河南的优势产业,所以该行业的引进,在对GDP的拉动作用方面要差于其他三个产业的效果。

引进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物价和贸易条件方面的影响作用都相对较小,物价水平仅下降了0.028%;贸易条件发生轻微恶化(-0.019%),受此影响,出口增加了0.052%,但收入贸易条件却有较大改善(0.033%),仅次于工程机械业的影响效果。

(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河南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劳动力、自然资源要素丰富,而资本、技术等密集要素短缺;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先进产业所占比重小。先进产业的转移,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技术的转移,能带动这些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在转入地迅速积累。这样,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能提高某些传统产业产出能力,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创造机会,也将使产业结构中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增加,而且有助于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从而使该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达到升级的效应。

通过近几年大规模地利用省外资金,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河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 9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 858.4亿元,年均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8 371.9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 986.51亿元,年均增长14.8%,增幅明显。近几年,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及高技术产业比重上升明显。六大优势行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3 726.77亿元,2009年比上年增长15.5%,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5%。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262.32亿元,2009年比上年增长18.5%。

(三)产业关联带动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并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联带动效应,不仅会带动与转入产业相关的投入品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起转入产业其他相关产业的一系列变化,如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近几年,河南省承接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房地产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与其关联性较强的农业、采矿业的发展,并且也带动了建筑业、运输业、仓储业等服务业的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建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目前,产业集聚区增加到180家。2013年河南省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过27 000亿元,累计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万家。产业集聚内不仅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企业集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四)节能效应对比

表3显示了承接四种产业后带来的总能耗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工程机械业(0.262%),其次是食品加工业(0.083%)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55%),幅度最小的是纺织服装业(0.038%),单位GDP 能耗增加的幅度与总能耗的结果一致。根据《2008 河南省统计年鉴》中的能源消费、各工业行业的增加值等数据计算得出所选行业的能耗强度分别为:食品加工业(0.264)、纺织服装业(0.163)、工程机械业(0.277),而服务业的能耗情况在年鉴中没有统计所以被认为几乎是无能耗的。

综上可知,工程机械业的能耗强度最大,且其对工业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最大,尤其是带动其他中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如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所以引进工程机械业带来总能耗增加幅度最大。至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虽然它的能耗最低,但由于该行业的引进能很好地带动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进该产业导致河南省总能耗水平增加的幅度要大于纺织服装业。

(五)环保效应对比

表4 显示了承接四种产业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其中引进工程机械业后带来的单位GDP废气、固体废物和SO2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幅度都是最大的,同时也带来水污染排放量的较大增加。虽然工程机械业本身属于低污染型产业,其废水污染系数为0.6、废气污染系数为0.02、固体废物污染系数为0.07、SO2 污染系数为1.7,而食品加工业的这四种污染系数分别为3.6、0.07、0.05、7.1,纺织服装业的这四种污染系数分别为9.2、0.3、0.07、19.7,但由于工程机械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金属矿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污染的行业的扩张,且其对其他工业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所以造成引进工程机械业将对环境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其次是纺织服装业的扩张会对水、空气造成较大的污染,模拟结果显示单位GDP水污染排放量增加最多(0.116%)、废气污染增加0.016% 、SO2 污染增加0.012%,但其引起的固体废物污染排放量下降最大(-0.021%)。而与节能效应类似,由于计算机服务业对其他工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所以承接该产业也会带来这四种污染物排放量轻微上升。综合而言,引进食品加工业的环保效应最好,虽然会带来单位GDP水污染有较大增加,但同时也会使废气和SO2排放量有所下降。

(六)就业扩大效应

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众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的产业如食品加工、纺织、机械电子等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产业转移过程中,先进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经验的引进,对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七)城镇化效应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加速承接地工业化进程。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地通过吸收发达地区的产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资本,迅速建立起现阶段自身没有能力发展的产业,大大缩短产业自然演变这一过程,能加速承接地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是城镇化。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事业的建设,使得城镇化效应明显。如河南省2013年城镇化率达 到43.8%,比2012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要把握当前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客观规律,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合作,抓住有利时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河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

通过比较承接四种产业后,对河南省打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可以得出:(1)引进食品加工业对河南省GDP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有效促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并且在稳定物价方面的效果较明显,同时在改善环境方面也有最好的效果,但其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效果较弱。(2)引进纺织服装业,相比有效增加了平均收入水平,拉动消费增长,同时带动棉麻纺织等行业的增长。该行业的发展虽然在资源节约方面的效果是最好的,但却带来了较大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且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也是最弱的。(3)引进工程机械业,相对其他三个行业在拉动河南省GDP增长、扩大出口、提高居民收入、稳定物价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效果都是最好的,但同时却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4)引进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效果最小,但该行业的发展可以显著带动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对新型工业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引进该行业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从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河南省现阶段应结合优势产业承接工程机械业、结合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结合劳动力优势承接纺织服装业;但从打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河南省应首先重点承接信息知识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为承接信息知识产业转移将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而承接农产品加工业将有效促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对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力.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就业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J].经济经纬,2012,(3).

[2]  赖明勇,吴义虎,肖皓.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两型社会”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2010,(7).

[3]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2003,(4).

[4]  林松.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接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8).

[5]  刘永江,杜文霞.产业转移理论对中部崛起的启发[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6]  许圣道,原航.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

[7]  河南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经济效应产业转移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