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
2015-07-09潘晨晓郭常浩
潘晨晓 郭常浩
摘 要: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无非就是为了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的根本是对价值的追求。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在获取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本文回顾了成本控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并通过对价值链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的阐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结合以及二者结合的优势。
关键词:成本管理;价值链;降低成本;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就成本控制的演变而言,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主要是向企业所有者报告生产耗费,尽可量的降低成本;到后来,形成了以“管理”为中心的现代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扩展到了全面控制,在成本的预测、计划和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形成了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作业成本法的兴起,成本的计算范围扩大,所有消耗资源的活动都称为作业,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成本都一样对待,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率。
一、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分工的细化,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以及目标都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仅仅是对成本的控制局限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只是简单地就成本论成本,降低成本,忽视了其他能提升企业价值的环节。这种成本管理无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存在局限性。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过于单一,它将目标限定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范围,旨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易导致成本管理的短期行为,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统成本管理的关注点不够全面,它着眼于产品的生产环节,忽视了供应环节和销售环节以及其他价值增值环节的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管理过于分散,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不能及时评价和动态跟踪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传统成本管理的成本动因分析不够准确,只是把中心放在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直接成本动因,忽视了引发成本发生的无法体现在资源消耗的间接成本动因,达不到成本控制的最佳效果。
成本管理理论与价值链理论
1.成本管理理论
成本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成本信息的价值管理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期间,要积极调动员工,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发生的资源使用以及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以寻求耗费降低的方法,利益达到最高。
二、价值链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首次提出“价值链”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决定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竞争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为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在阐释“价值链”理论时还指出,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活动均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而这些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活动虽各不相同但彼此相互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简言之,价值链是一个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完整有序的动态过程,它开始与企业外部上游的原材料的供应商,贯穿于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直到下游消费者的企业外部,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均伴随着资源的投入与消耗。价值链上的所有互相联系的价值增值活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最终价值,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程度的体现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价值链导向成本管理是基于价值链理论和成本管理理论的指导,把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耗费作为对象,从整条价值链管理出发,通过优化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不停地优化和协调企业活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长期竞争优势,进而最大化的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目标服务的一种管理方法。可见,价值链成本管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可以使企业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成本问题,能够全面收集、分析和利用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链导向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自身参与生产经营的价值链优化外,还将价值增值过程向前延伸至供应商、向后延伸至顾客环节。此外,竞争对手的成本对企业成本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了解行业内其它主要竞争者的成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价值链导向的成本管理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产业价值链成本管理分析
行业价值链是指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组成的价值链。基于产业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管理目的是对企业所处的产业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综合分析考虑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价格构成了企业生产产品的直接成本,以及供应商供货的质量、数量、方式、日期等都会对企业生产作业活动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对主要供应商的产品进行测评,与最优选供应商建立商业协作伙伴关系,求得最低的产品生产前的成本。如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将需求提供给供应商后能按需并及时收货,实现“零存货”管理,降低了存货成本;还可以把成本目标传递给供应商,共同协商或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便最终产品更有竞争力。总之,从长远规划,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应找到价格与质量最佳的结合点。
企业下游的顾客或者中间经销商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通过支付给企业购买价格获得产品满足其需求。通常来说,顾客购买产品的价格包含弥补企业在创造顾客价值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和企业所得利润两个部分。企业实现盈利首先要创造顾客价值,而产品又是顾客价值的载体。企业在创造并传递顾客价值后,也实现了赢利。如果企业创造了顾客价值但是无法传递顾客价值,企业也实现不了盈利。这样,企业应当与下游价值链的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降低企业在销售环节的相关成本。
五、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分析
在行业中往往存在市场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是企业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影响者,它们的产品或服务是顾客的选择。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是优胜略汰,处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企业存在的目的主要是赚取利润。在市场需求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几乎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公认的途径。企业要持久发展要将加强成本管理作为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寻求降低成本的环节,达到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增加盈利。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明确自己的成本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从而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通过深入调查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研究,进而对竞争对手全面了解,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比较,确定其在各种活动上的成本耗费,明确自己的不足,进行标杆学习,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的价值链,最终取得成本领先优势。
六、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是整条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相关成本进行控制。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企业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找到最基本的价值链,将生产活动分解成若干个战略性的彼此息息相关价值创造活动,并确定每一价值创造活动带来的成本,对作业成本动因分析,优化各项作业活动,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对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各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根据企业整条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重构价值链作为成本降低的战略来消除价值链上不增值的联系。总之,企业通过优化内部价值链管理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成本控制,为企业传递顾客价值赢得比较优势。
七、总结
从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来看,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管理的核心目标由降低企业的成本转变为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注点由生产阶段增加了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管理;空间范围也由单一企业的经营活动拓展为整个价值链的经济活动;成本动因的分析也更加详细与具体。价值链成本管理能从战略角度来满足企业目标管理的需求,从多个层次分析企业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能够使企业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让企业具有保持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饶晓秋.价值链成本管理优势分析[J].财会通讯,2007.11:61-61.
[2]成玮.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3]杨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8.6:21-23.
[4]牟瑞渊.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
作者简介:潘晨晓(1991- ),男,汉族,河北衡水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北大学,研究方向:管理会计;郭常浩(1989- ),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北大学,研究方向: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