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沉浮
2015-07-08言一
言一
风不动,漂动。钓鱼人手握钓竿,屏息凝视,根据浮漂的动作判断鱼讯,点顿,上浮,下拉,就在漂头入水的电光火石之间,迅速提竿,鱼上钩。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更是垂钓比赛中一战成名的杀手锏。在杭州钓鱼圈,各大高手最梦寐以求的一支浮漂,不是老品牌“达摩”,也不是以灵敏度闻名的“阿卢”,而是出自杭州一位中年人之手。他就是“蓑笠翁”史亚。
制漂隐士
史亚的家在杭州市区一条老旧的小巷尽头,大隐隐于市。和那些在各大钓鱼论坛上叱咤风云的“大侠”想比,深居幕后制漂的他就像是一名隐士。不过,人不在江湖,江湖却有他的传说:他制作的浮漂,灵敏度傲视群雄;有几支浮漂传到日本,经顶尖钓鱼高手试用后,向史亚开出300美元一支的高价,做多少买多少,被他一口拒绝……可以说,在浙江钓鱼圈,谁能拥有一支史亚亲手制作的浮漂,已成为难得的荣耀。
史亚制漂始于2006年,带他入门的老师是制漂名宿“西城老黄”。能有机会跟高人学艺,史亚格外珍惜,和他一起拜师的人学了一段时间后都陆续离开,只有他坚持下来,花了两年时间才学艺到家,成为“西城老黄”最看好的得意弟子。
“制作一支好浮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的材料,加上精湛的涂刷技术。”史亚拿起一支浮漂成品说,“漂头、漂身和漂脚还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就会影响浮漂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与国内其他制漂人普遍选用巴尔杉木作原材料不同,史亚用的是加工难度更大的雪荻杆。这种植物生长在广西的高山上,质量轻、硬度强,是制漂的好材料。去皮,是制作浮漂的第一道工序。和巴尔杉木相比,为雪荻杆去皮更考验制漂人的水平:去少了,自重大;去多了,破坏了皮层的薄壁组织就报废。只见史亚拿起一支雪荻杆,用一把普通的美工刀在表皮上流畅地一划而过,削下的表皮厚薄均匀、连接不断,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去皮后的雪荻杆还要进一步打磨成型,再在表面涂覆一层防水材料。普通的浮漂涂的是桐油,史亚更喜欢用大漆。不过,大漆比桐油重,为了减轻浮漂的重量,要把大漆涂得非常薄,然而漆层太薄又不能防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史亚反复琢磨涂漆工艺,通常是试验十几支漂后才让重量减轻一点点。在用几百支漂当试验品后,史亚终于在防水性和自重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他最新制作的一款大漆漂,让不少钓鱼行家用过之后欲罢不能。
如今,在中国的钓鱼圈,史亚的名声已经超过了“西城老黄”。“不能这样比,师傅就是师傅,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虽然已出师六七年,在谈到自己的师傅时,史亚仍然满是谦虚和尊重。
“老顽固”的改变
这些年来,虽然史亚从没主动宣传过他制作的浮漂,但上门求漂的圈内人仍然络绎不绝,往往一支漂刚做好就被人上门“抢”走。看到“钱景”不错,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扩大产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史亚一一回绝。“做浮漂就是我的爱好而已,我性格木衲,不适合搞得太商业化。”
事实上,史亚也确实没有真正意义上卖过一支浮漂。很多时候,对于慕名而来的求漂者,他都只收成本费。对于个别懂漂的行家,他还把浮漂免费相赠。“好马配好鞍,遇到真正懂漂的人,不仅是我的幸运,也是一支浮漂最好的归宿。”史亚说。然而,史亚的家庭并不富裕,为了制漂,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有一阵子还辞去了工作。这么多年过去,这门手艺不但没有增加家庭的收入,反而花了不少积蓄。这让家人有了怨言,为此他经常和老婆吵嘴。
前不久的一次争吵后,老婆一怒之下趁他不在家把所有的制漂工具连带半成品全扔到了楼下的垃圾堆里。回家得知这一情况后,史亚疯了一样跑下楼,忍着恶臭把它们从垃圾堆里一一刨了出来。
“扔漂”事件之后,史亚开始认真审视制漂这门手艺的未来。“以前,我确实有些固执,从来不管赚钱还是赔本,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制漂手艺人,现在看来行不通,别说老婆不允许,赔本的买卖也做不长啊。”目前,他正筹备开一间制漂工作室,以漂会友,推出鉴赏名漂,浮漂DIY教学,浮漂定制等活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打造一个杭州的百年老店。”史亚说。
如何挑选浮漂
挑选一支好浮漂主要从五方面入手:一颠,判断其重量是否适中;二弯,轻弯漂体,确认是否坚挺;三弹,用手指弹漂体,判断是空是实,选其空实兼备者;四掰,掰其尾根,判断是否结实;五转,左手捏肩右手捻头,使漂转动,如果漂尖原位转动,就是好漂,如果偏幅在2毫米以上,则为不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