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事件的传播研究

2015-07-08陈紫薇

科技传播 2015年9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

陈紫薇

摘 要 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同类事件进行集中式报道能推进事件热度。“女大学生失联”一度成为2014年的社会热点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4年媒体对“女大学生失联”的集中式报道为例,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特征及其正负面影响,并从媒体职责、公众媒介素养、政府监督职能等角度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更好地应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方法。

关键词 热点事件;集中式报道;议程设置;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51-01

“女大学生失联”一度成为2014年的社会热点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失联”一词由2014年3月马航M370“失联事件”引申出来,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自8月起,有媒体报道重庆高校女大学生高某于8月9日搭乘黑车“失联”遇害一事,此后各大媒体又相继报道了数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对同系列事件进行了集中式报道。本文将以2014年媒体对“女大学生失联”的集中式报道为例,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特征及其正负面影响,并从媒体职责、公众媒介素养、政府监督职能等角度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更好地应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方法。

1 传播特征分析

1.1 新媒体推进事件热度

“女大学生失联”这个话题首先由重庆晚报题为《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车失联 家属5万元寻线索》的新闻报道引发,之后经微博等网络媒介的传播不断发酵,最终形成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对事件的热度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日益扩大的新媒体网络传播渠道为人们接收、传递信息提供了更广阔、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大多数热点事件在新媒体的助推下能很快席卷网络,引发广泛舆论关注。从报道重庆女大学生高某失联到广大网友留言互动、转发微博寻找高某,再到最终确认高某遇害以及同时间段内报道出数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公众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全程参与讨论、了解事件发展进程。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让一件事件的发生、进展等一系列报道及时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在数以万计的网名的参与下,事件关注度急剧提升,形成社会热点。

1.2 集中式报道形成高度的议程设置。

2014年8、9月间,社会上充斥着“女大学生失联”的报道信息,在同段时间内媒体报道了多起同类事件,形成大规模的集中式报道,使女大学生失踪类新闻形成了高度的议程设置。有学者对2013年和2014年8-12月中有关女大学生失踪的所有纸媒报道进行了整合,发现排除2014年媒体对同类事件的挖掘和跟风报道,女大学生遇险类事件并无大幅增长。而以“女大学生”、“失联”、“失踪”为关键词搜索资料得知,女大学生失踪报道总数由2013年间的74篇增长到了2014年的536

篇。[1]可见,当时并没有明显存在女大学生失踪类案件急剧上升的真实趋势,而是媒体对此类话题的渲染造势形成了危机假象。在一系列女大学生失踪遇害事件报道以后,多个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提醒女生外出搭车防范细节等安全防范攻略。相关话题的扩展讨论使得事件引发持续关注,媒体的集中式报道提升了议程设置高度。

1.3 多重敏感词汇塑造拟态环境。

“重庆女大学生失联”发生后,在同段时间内有关其他女学生失踪类安全事件也被多次挖掘,如“女大学生金某搭黑车被司机囚禁”、“江苏女大学生在返校途中失踪被人抢劫杀害”、“湖北女生在回家途中蹊跷死亡”等。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等是高度敏感的词汇且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关注。人们由“女大学生”容易联想到易受到伤害的女性形象,柔弱的女学生和嚣张残忍的凶手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容易强化公众对处于弱势一方的女学生的同情并加大对处于强势一方凶手的谴责,使事件更具新闻点。 “失联”一词由2014年3月马航M370“失联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使用在人员失去联系、去向暂无定论的情况下,具有新鲜性且具有强大的话题吸引力。“遇害”、“囚禁”等同类型关乎生命安全的词汇更是戳中受众的敏感神经,能迅速引发公众的悲悯、同情、愤怒之情。

公众很容易对联合使用了这一系列敏感词汇的新闻报道给予高度关注。各大媒体在同一段时间内使用多重敏感词汇对“女大学生失联”进行集中式报道而营造出一种女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很容易遭受侵害的拟态环境,更加剧了受众此类事件的持续关注,推动事件发酵。

2 集中式报道的影响分析

这种新闻事件的集中呈现方式的影响是双面的,它能起到舆论聚焦的作用,能引导人们关注话题、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但也容易把危险放大甚至导致公众的恐慌意识加剧,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2.1 正面影响

使传播议题更集中,引发社会关注。不同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同类事件进行集中式报道,不仅扩大了报道规模,还加深了报道深度,形成巨大的报道声势。媒体高度的议程设置形成的强大的传播效果引发了公众对社会安全、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高度关注。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事件讨论,探讨解决办法。随着事件越演越烈,媒体除了不断挖掘女大学生失踪案件外,还实时跟进报道事件结果,以漫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传播女生安全防范知识。这是一个议程逐渐转变的过程,由“危险”信息报道到“防范”危机的转变,引导社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危险事件发生。如有媒体提议利用法律武器严惩犯罪分子,对黑车进行集中整治,以及加大对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等。热点事件的集中式报道能引发受众关注并探讨事件的解决办法。

2.2 负面影响

集中式的报道方式,容易变偶然事件为必然事件,加大社会恐慌。事件的影响通过同时段内的密集性报道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媒介报道所形成的态势发展远远超出事件的严重性。对“女大学生失联”的集中式报道放大了风险,使公众滋生不安全感,对社会安全极度担忧并产生恐慌的情绪。

3 总结与反思

“女大学生失联”事件自集中报道以来已有数月,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回归常态,公众对此类事件的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在此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可以看出媒体拥有正确的传播理念和专业的传播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公众的媒介素养也亟待提升。

媒体要树立正确的传播理论并进行专业的信息传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坚持合理的议程设置,引导社会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信息的传播源,媒体要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而不是一味地为吸引受众眼球将“囚禁”、“性虐待”等词放大报道,也不要因为事件的高度关注度而进行一再地跟风报道。

受众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提升信息辨识度。在热点事件中不要盲目接收信息,而要对媒介信息进行客观冷静地解读,理智了解事情的发展、进程,并学会分析原因,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除了媒体、受众的自律外,政府应积极履行其职责,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及时发送有效信息,提升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信息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杜涛.媒介恐慌论视野中的“女大学生失联”报道[J].青年与传媒,34(177):107.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议程设置视角下中亚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