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工作者如何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7-08梁艾曦

重庆行政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价值观

梁艾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础和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校是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学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教育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做学生理想信念的“传递者”和“灵魂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1]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建立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基础,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坐标,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才会有动力源泉。理想信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先行者中有很多人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教育背景和职业环境,他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抛弃这些,革自己家庭的“命”,冒着舍命的危险投身到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中去?特别是当革命事业处于低潮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还能保持那种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答案与理想信念是密切相关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在首位的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勤奋学习,实现个人梦想,符合社会需要,奔向中国梦,是一个教化人心、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是培育合格公民的过程,需要花大力气做大量的创造性工作,不可能用一时之力、一日之功做到。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把工作当追求,保持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以良好的工作状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2]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3]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只有解决了理想信念问题,只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价值信仰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仅内心认同,而且贯彻落实。

教育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和自觉自律的法治观念。厚德才能载物,教育工作者必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一位富有人格魅力,为学生崇拜、热爱的好教师,好的教育工作者,肯定是注重修身立德、充满为人师表使命感的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修身立德、为人师表,既是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为人师表,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信仰。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地为学生做榜样,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加强道德修养塑造道德信仰,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严起,从点滴抓起,要在服务学生的道德实践中以自己带头陶冶心身、修身养性,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效仿是人类的本能。教育工作者加强道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激发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美德。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要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每个学校都应聘请法律专门人才或法律实际工作者作为法治副校长专门抓此项工作。要设立法治课程,保证学生都能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法治观念的熏陶。有了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以后,可以引领广大学生养成依法行事的习惯,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

教育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梦想点亮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实现梦想,就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人能不能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的引领。价值观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生存的需要更重要更崇高,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路径和行动,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抵制社会上、网络上不良思潮的侵蚀,进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信、真做,架起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桥梁。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花大力气寻找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及时回答学生对现实社会感到困惑的问题。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从细节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成长为目的,从他们的所思所想中寻找活生生的典型与榜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各种选择判断的标准,引领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容置疑,课堂和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家庭和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阔舞台,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认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如果离开了具体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生发的切身感受和体会,只是空泛地谈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通过学生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历程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要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层面、多角度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增强学校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要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倡导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改变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有计划、分步骤地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灵活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更加具体地融入到学生价值形成和健康成长的全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教育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播种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好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好的工作态度,态度源于责任,而责任源于热爱,有爱才有责任。爱岗敬业,有师德,有师风,就必须努力做到三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所教所讲,既要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家长负责,更要为学校负责,为社会负责。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仁爱”之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这就要求教师把爱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育人两相宜。教好书、会教书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业意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学好,关键在老师。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大程度上,教师其实担任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把学生从无知之地,引渡到学识之地,如果遇到中途“迷路”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反省自身的教育方法是否合理得当,教育手段是否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学生。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应助尽助”,为每一位学生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和学习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掌控学习。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与学生更是千差万别,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更应该关注学习成绩和分数背后的东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面向每一个学生。要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以鼓励和赏识的态度为主,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也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特点来因材施教,让学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在同一个班里,为什么有些学生学得好,有些学生学得不好,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做学习的主人。

教育工作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对新形势与新变化,保持积极进取、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迸发的工作激情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其中知识储备是最根本的基础。掌握基本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尊重自然规律,是为了通过领略其中的美,更加丰富自己的内心和教学方法。如果知识储备不够、视野不宽、业务不精、能力不足、方法不当,如果没有专业的思维方式,没有工作热情,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搞好教学工作只能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就会犯无知的错误,犯误人子弟的错误。我们知道,讲好一堂课容易,每堂课都讲好是很难的,教师应该力争做到每堂课都讲好。作为一名称职的好教师,首先要专业课知识过硬,文化背景深厚,才能给予学生学业上最大的帮助与指导。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学生心中,在学生家长心中,教师应该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晓天下的,不仅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广博的文化底蕴。第二,教师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眼光,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到教学相长。眼光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思维方式。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给予学生以源源流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给水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找水的能力,就是说,应该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间接学习、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领学生质疑探究、创造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分享、学会学习。教师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通过“翻转课堂”、“慕课”、“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与评价”等等新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3]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单位: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