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下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路径探讨
2015-07-08彭致强张亚鹏解婧
彭致强 张亚鹏 解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同样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和关键,为高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微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的信息化进程步入了“微时代”。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当汲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髓,结合高校学生党员的实际,积极运用“微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传统媒体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一、传统媒体在运用中的不足
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学习型党支部主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橱窗板报、广播、电视等方式来构建。这些传统媒体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下,传统媒体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也给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
(一)时空分散局限
高校学生分布较为零散,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课程安排,或自主进行学习,亦或在外进行兼职实践。毕业年级面临着实习和找工作,更会在相当长时间离开学校。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性,给党支部集中学习教育带来很大不便。
(二)接受方式被动
通常高校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往往以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者充当着一种说教者的角色。学生党员大多是在一种被安排、被要求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当今高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单向的学习方式不太符合他们的口味,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抵触逆反的情绪。
(三)覆盖范围狭窄
传统媒体由于自身局限性,其所覆盖的内容和影响的人群较为狭窄。一方面,虽然传统媒体竭尽全力想要将更多的学习内容和精神传播出来,但由于平台有限,往往只能摘取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传播受众通常限于支部党员,很难顾及其他有志加入共产党的同学们,不利于倾听群众意见,向群众学习。
二、“微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高达83.4%,而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以及微博更是名列手机网民使用人数最多的前十大应用之中。微博、微信这些“微媒体”以其短小精炼的特性迅速获得高校大学生们的青睐。“微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在今后的运用中,应当与传统媒体形成对接,共同致力于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一)超时空性
微博、微信等作为一种分享交流的平台,在时效性和随意性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能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碎片化的时间。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接受消息,补强了传统媒体受时空影响的不足。党支部可以将学习文件、音频视频材料等及时发布在微博、微信上,支部党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自由地在线浏览或下载保存。
(二)交互性、参与性
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关键让每个支部成员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麦克风”,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实现自我超越。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与意识,大家可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微媒体”上,人人都有话语权,自由地分享消息、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是“微媒体”里的“国王”。
(三)门槛低、传播广
“微媒体”之所以能获得高校学生的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资费低廉、门槛低。使用微博、微信的常用功能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加之通信公司推出的优惠流量包和日趋普遍化的WI-FI覆盖,浏览页面所产生的流量费也十分低廉。在“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成裂变的次方叠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信息迅速扩散。
三、“微媒体”给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带来的新挑战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句名言。的确,在当今信息多样化、传播多渠道的“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运用“微媒体”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及时,给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党员提出了新要求。
(一)对党支部的结构模式做出新改变
传统的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其结构呈“金字塔”型,学习的材料通过层层传递才到达学生手中。学生处在被领导、被指挥的位置,其主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限制。“微媒体”的运用打破了这种结构模式,使党支部逐步趋向于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权力重心下移,既能保证支部党员独立思考、个性发挥,又能加强支部党员间沟通和学习。
(二)对党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出新要求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进行了阐述:一是优良系统的设计师;二是共同愿景的仆人;三是组织成员的好教师。这对“微媒体”下党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微媒体”让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传统党建工作者的信息优势逐渐消失,话语权受到挑战,需要抛弃以往的上下级观念,与学生党员平等对话,共同学习,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适应“微媒体”。
(三)对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产生新冲击
随着“微媒体”普及,学生党员会接触到各种未经筛选的舆论,强烈冲击着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微媒体”中信息爆发式增长,部分信息受字数限制,缺乏深度,表达模糊,容易被断章取义,缺少固定的审核把关人,容易导致信息鱼龙混珠,加之传播以裂变的方式存在和蔓延,“微媒体”常常成为谣言的摇篮和聚集地。
四、“微媒体”下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索
高校在运用“微媒体”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时,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同时警惕防范随之而来的挑战。运用并不意味着只是单单注册个账号就可以了,而是从建立到维护再到与传统相结合的全程性运用。
(一)积极运用
相对于“微媒体”上热门话题的迅速传播,高校党支部在微博、微信上的缺位使其显得脱离时代,如果此时还墨守成规,一味地排斥、抗拒,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面对席卷而来的“微浪潮”,党支部应当积极融入“微时代”,积极运用“微媒体”。党支部运用“微媒体”不仅仅是方便学生党员学习,其本身也是支部作为独立主体学习的一种渠道。实现从个体学习到组织学习的转变,才能健全党支部的学习运行机制。
(二)精心维护
“微媒体”符合新时代需求,理应在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发挥其应有功能。对“微媒体”的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容选取和互动反馈。
1.内容选取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目的着眼于个人及组织的生存发展,强调人生价值,提升人的素质,促进“心灵的转变”和“体悟生命的真意”。“微媒体”不应沦为“传话机”或“复读机”,这样会导致学生党员学习兴趣下降,粉丝大量流失,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微媒体”的作用。因此,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支部党员的专业、年级、学院等具体情况发表微博、推送微信消息,还应当结合当前热门话题,发表最新时事动态,学生党员能从支部微博、微信中真正获取所需的知识,由外在驱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内在需求驱动。
2.互动反馈
“微媒体”通过搭建一个平等、互动的对话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学生党员经过层层把关筛选,整体素质较高,有能力、有主见,自尊心较强,希望能够在学习中把握主动权,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为支部发展建言献策,为支部建设贡献“微力量”。在运用“微媒体”时,应重视学生党员的这种心态,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对其留下的评论积极回应,采纳合理建议。
(三)结合传统
强调“微媒体”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传统媒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不仅仅注重学习资料的有效传达,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致力于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健康生活。单单依托“微媒体”“机对机”的模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必须重视和继承传统“面对面”形式,能够直接感知学生党员的真实情绪流露,有助于学生党员坦诚沟通交流,充分交换思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形成线上了解情况和线下深入交谈的有机结合,共同勾画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新蓝图。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
[3] 查振华.“网络新环境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报.2010.8.
[4] 刘铁英.“微时代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探索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3.10.
[5] 丁颢,姜林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6] 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7] 张焱.“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