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操作基础教育考核方法探究

2015-07-08冯秀玲许国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职业教育

冯秀玲 许国强

摘 要 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探索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考核的新方法。通过对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将过程考核引入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便改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计算机操作基础;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88-02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The Basic Computer Skills course teaching in our college, and explores new ways of teaching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operation basis; process check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更进一步地说,加大课程考核改革的力度,加强对考核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培养的技能技术人才的质量。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是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注重应用与实践,针对岗位、面向基层,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因此,考试方法的改革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在必行。

1 传统考核方法

“知识本位”的考核模式是传统考核模式的基础,这种考核模式与高职高专的能力本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考核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考核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考核结果过分注重分数的高低 教材上有什么考试就考什么,仍然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束缚着,没有真正与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接轨。考核结果的评定还是采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最终评定,不能全面合理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考试内容结构不合理 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这种考试内容结构与其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考核形式单一 仍然采用“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充分施展。同时,这样的考核方法也不便于教师选择适合自己课程设置和课程特点的考试方法,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有意义的测试与评价。

2 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

为了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要求,就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建立合理的考试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经过实践发现,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更能适应高职教学。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对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了优化,其中能力考核强化,而知识测试弱化。该评价体系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以下以计算机操作基础这门课的考核改革来进行说明。

知识目标 强调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使用能力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方法能力的考核就成为重中之重,也是一个难点,在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体系中也不例外。因为方法能力的获得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孤立。

计算机操作基础属于实践类课程,要切实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应该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所占比重,其中理论知识控制在40%以下,重在实操。通过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的方式,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是有一定理论知识层次的技术人员,对一名高职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在生产操作的操作层次,在完成一些较为固定化的程式操作外,还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技术知识,才能真正地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在现实环境中,一名技术人员为完成相应的文本制作、数据处理等任务,并适应操作系统的升级和办公应用软件的更新的需要,必须具备相应的一定程度的认知知识与技术理论,也就是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注重高职自有的特点,如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

为了让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发展具备一种潜在的推动力,学校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内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和发展的潜力。

素质目标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做人、乐于团结的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6S”意识。这样,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能够较容易地了解企业文化,进而较快地认同企业文化,为学生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提供良好的前提。

基于以上三方面能力的考量,将计算机操作基础中项目一、文字处理Word2010的考核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3 考核方法改革的效果

作为教学评价手段,考核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评价作用,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诊断作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因此,考核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过程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之后,通过计算机操作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明显。首先,从期中、期末学生评教以及与学生辅导员的交流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这种“过程考核”方式的肯定。

考核方法的改革促使学院考试氛围发生改变,消除了学生以往存在的侥幸心理,懂得了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勤于实践动手,积极动脑思考,通过考核是不成问题的。同时,通过考核也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法的改革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认真探索,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考核方法。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过程考核这种考核方法的分析,得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操作基础开展过程考核的优势,同时也说明这种考核方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借鉴作用和前瞻性。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条件限制,过程考核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对课程的性质有一些要求,并非每门课程都适合该考核方法,如何将课程知识与考核方法有机结合,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有待教师和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林强.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7(53).

[2]鄢沛,郭皎.软件工程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内江科技,2010(4).

[3]王珑.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的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4]但红光,潘纯.高职考核机制的创新和体系的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11(1).

[5]王红,孙立娟.谈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

[6]李荣.高职技能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职业教育
高校思政课考查科目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